《中日韓古典舞蹈比較》是 2012年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婭。
基本介紹
- 書名:中日韓古典舞蹈比較
- 作者:蘇婭
- ISBN:9787503954283
- 頁數:215
- 定價:36.00元
- 出版時間:2012-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邏輯結構,寫作手法,
內容簡介
《中日韓古典舞蹈比較》第一編首先分三章分別闡述中、日、韓自然環境中的舞蹈生態、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從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和倫理道德諸方面,緊密結合舞蹈加以闡述,不落窠臼,頗有新意。從此可以看出作者長於思辨,勤于思考。如對日本古典藝能“能樂”的審美意識,對日本“能樂”大師世阿彌理論著作《風姿花傳》的心得體會,都有獨到之處。對韓國古典舞發展的研究和闡述,脈絡清晰,特別是對著名舞蹈家崔承喜對中、韓古典舞的貢獻和評價,恰確精當。
第二編中日韓古典舞蹈互動性的比較研究方面,從大量文獻、形象資料中,總結出它們在題材方面的互相吸收和發展衍變,如中國戲曲的《白蛇傳》和日本歌舞的《道成寺》;中國崑曲的《長生殿》和日本“能樂”的《楊貴妃》。民間舞方面,如中、日兩國的“踏歌”和韓國的《羌羌水月來》,以及中國的“拓枝舞”和韓國的《蓮花台》等,以大量的史料為依據,運用自如,生動活潑,發人深省,更能品味中、日、韓東方色彩的魅力和互相吸收運用的脈絡。
第三編中日韓古典舞創新性的研究,對中、日、韓原始形態及現代文化形態的舞蹈功能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特別提到參照性的功能,認為“三國古典舞之間始終存在著亟應進一步強化的參照性功能”,日、韓兩國古典舞永遠是中國古典舞的兩面鏡子。
第二編中日韓古典舞蹈互動性的比較研究方面,從大量文獻、形象資料中,總結出它們在題材方面的互相吸收和發展衍變,如中國戲曲的《白蛇傳》和日本歌舞的《道成寺》;中國崑曲的《長生殿》和日本“能樂”的《楊貴妃》。民間舞方面,如中、日兩國的“踏歌”和韓國的《羌羌水月來》,以及中國的“拓枝舞”和韓國的《蓮花台》等,以大量的史料為依據,運用自如,生動活潑,發人深省,更能品味中、日、韓東方色彩的魅力和互相吸收運用的脈絡。
第三編中日韓古典舞創新性的研究,對中、日、韓原始形態及現代文化形態的舞蹈功能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特別提到參照性的功能,認為“三國古典舞之間始終存在著亟應進一步強化的參照性功能”,日、韓兩國古典舞永遠是中國古典舞的兩面鏡子。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應開闊眼界,看到世界各國舞蹈的發展,有比較,有鑑別,才能促使我們的舞蹈與時俱進。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導論“互舞性”研究方法論
第一編 中日韓古典舞蹈的資源性研究
第一章 中國古典舞蹈資源性研究
第一節 自然環境中的舞蹈生態
一、自然環境對社會進程的影響
二、自然環境對民族性格的影響
三、自然環境對審美風格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一、中國奴隸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二、中國封建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第三節 政治體制下的運作機制
一、“官辦制”與單邊性
二、“家伎制”與寄生性
三、“裝旦制”與變態性
第四節 意識形態上的深刻影響
一、中國宗教的幾個特點
二、中國哲學的幾個特點
三、中國美學的幾個特點
第五節 倫理思想上的主要傾向
一、中國人的“面子”
二、中國人的“關係”
三、中國人的“情結”
第六節 歷史條件下的個人旨歸
一、現代化的開啟者
二、個性化的代表者
三、學者化的先行者
第二章 日本古典舞蹈的資源性研究
第一節 自然環境中的舞蹈生態
一、自然環境對社會進程的影響
二、自然環境對民族性格的影響
三、自然環境對審美風格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一、日本奴隸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二、日本封建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第三節 政治體制下的運作機制
一、扶植性與發展性
二、高壓性與鬥爭性
三、妥協性與防禦性
第四節 意識形態上的深刻影響
一、日本宗教的幾個特點
二、日本哲學的幾個特點
三、日本美學的幾個特點
第五節 倫理思想上的主要傾向
一、關於“忠”
二、關於“善”
三、關於“面子”
……
第二編 中日韓古典舞蹈的互動性研究
第三編 中日韓古典舞蹈的創新性研究
前言
導論“互舞性”研究方法論
第一編 中日韓古典舞蹈的資源性研究
第一章 中國古典舞蹈資源性研究
第一節 自然環境中的舞蹈生態
一、自然環境對社會進程的影響
二、自然環境對民族性格的影響
三、自然環境對審美風格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一、中國奴隸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二、中國封建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第三節 政治體制下的運作機制
一、“官辦制”與單邊性
二、“家伎制”與寄生性
三、“裝旦制”與變態性
第四節 意識形態上的深刻影響
一、中國宗教的幾個特點
二、中國哲學的幾個特點
三、中國美學的幾個特點
第五節 倫理思想上的主要傾向
一、中國人的“面子”
二、中國人的“關係”
三、中國人的“情結”
第六節 歷史條件下的個人旨歸
一、現代化的開啟者
二、個性化的代表者
三、學者化的先行者
第二章 日本古典舞蹈的資源性研究
第一節 自然環境中的舞蹈生態
一、自然環境對社會進程的影響
二、自然環境對民族性格的影響
三、自然環境對審美風格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一、日本奴隸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二、日本封建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
第三節 政治體制下的運作機制
一、扶植性與發展性
二、高壓性與鬥爭性
三、妥協性與防禦性
第四節 意識形態上的深刻影響
一、日本宗教的幾個特點
二、日本哲學的幾個特點
三、日本美學的幾個特點
第五節 倫理思想上的主要傾向
一、關於“忠”
二、關於“善”
三、關於“面子”
……
第二編 中日韓古典舞蹈的互動性研究
第三編 中日韓古典舞蹈的創新性研究
邏輯結構
從結構上講,為了全面徹底地研究中國古典舞,我把日本和韓國作為兩面鏡子,把視角由“從內向外”,改為“從外向內”或者說“自上而下”。通過中、日、韓之自然環境中的舞蹈生態、文化形態中的舞蹈功能、政治體制下的運作機制、意識形態上的深刻影響、倫理思想上的主要傾向、歷史條件下的個人旨歸這六大切入點,對中、日、韓舞蹈的自然生態、社會形態與文化心態,進行了多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多交叉的縱向爬梳與橫向比對。以“意識形態”這一共通切人點為例,其間對於原始宗教的起點、抽象哲學的屬性、藝術美學的特質,均給予了以大量歷史文本研讀為基礎的個案性分析與總括性闡釋。
寫作手法
在具體行文模式上均貫徹了一段引文,三段論證,又一段小結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