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爭》是2011年12月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鐘麒,本書主要講了琉球問題與侵入台灣、朝鮮問題與天津之約、朝鮮內亂與中日出兵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日戰爭
- 作者:王鐘麒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ISBN:9787807617426
《中日戰爭》是2011年12月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鐘麒,本書主要講了琉球問題與侵入台灣、朝鮮問題與天津之約、朝鮮內亂與中日出兵等內容。
中日戰爭,特指歷史上中國和日本共發生過的五次戰爭,即白江口之戰(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元日戰爭(1274年至和1281年)、萬曆韓戰(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
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後一共勒索了中國兩億三千萬兩巨額白銀。 然而,三國干涉還遼對日本來說仍然是飛來橫禍,它使日本藉由甲午中日戰爭獲勝之機侵占滿洲(中國東北)的企圖遭到粉碎,也使俄國增強其在遠東的勢力,遏制了日本在朝鮮的擴張。為了實現日本“大陸政策”的第二步(吞併朝鮮)和第三步(進軍滿蒙),日本重新整軍備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在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9個師團 22萬人,傷亡9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73個師70...
本文所說的抗日戰爭十大戰役分別是: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淞滬會戰 背景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區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中國軍隊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西...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此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鬥數...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中國軍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了一道新的長城,他們的浴血奮戰使得窮凶極惡的日軍板垣師團在21天內寸步難進,創造了中國抗日華北戰場上最輝煌的戰績。該戰役殲敵2萬餘人,它是台兒莊大戰前,中日軍隊...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遵守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
2013年1月10日上午,中國10餘架戰鬥機飛近日本的所謂“防空識別圈”。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出動了多架F-15戰鬥機實施空中攔截,但雙方沒有發生空中摩擦。這是釣魚島爭端發生以來雙方最接近戰爭的一次。2013年1月11日,日本在自衛隊即將擴軍1.8萬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1月11日上午宣布將實施歷史上最大規模...
戰爭背景 自1932年5月中日淞滬協定簽訂之後,中日兩國軍事、政治形勢都發生了變化。1932年5月15日,日本國一批少壯派軍人發動政變,襲擊了首相官邸及警視廳等國家重要機關,殺死了首相犬養毅,組成了齋藤實新內閣。新內閣以確立所謂“國防國家體制”為宗旨,將日本政體的法西斯化推進了一步。在此情況下,日本關東軍...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乾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
戰爭背景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清朝海軍分為北洋、南洋、福建和廣東四支水師艦隊。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為強大,其他各支水師除廣東水師的三艘小型巡洋艦滯留北洋參加了海戰以外,因實力貧弱,在戰爭期間無所作為,坐視北洋水師的覆亡。日本海軍各支艦隊於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夕統一整編為聯合艦隊,由伊東佑亨海軍中將擔任...
上海事變分為第一次上海事變和第二次上海事變。第一次在1932年中國上海發生,是中日兩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軍事衝突,日稱一·二八事變,開始了時間長達一個多月的“淞滬抗戰”。第二次上海事變亦稱“八·一三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爭在上海製造的事變。1937年8月9日,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
將士陵園 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水蔭路113號,是為紀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中陣亡將士,於1933年主要由華僑捐資建成,是“一·二八”淞滬抗日重要紀念地之一,也是廣州市一處保存完好的抗日戰爭紀念建築群,更是日本侵華在廣州市留下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事變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
此戰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戰爭背景 日本國內,大化改新出現了反革新派。649年,革新政變時舉足輕重的鬥士,新政權最初的右大臣蘇我倉山田石川因有叛變嫌疑而被誅全族。外交上,受...
6月30日,蔣介石在總結與反思這場戰役時說:“晉南損失與傷亡雖不如南京失陷時之大,然而危險與壯烈則過之”。日軍編纂的戰史也說:日軍“實施完整的包圍作戰,擊滅了中國軍主力。其戰果乃在中日戰爭中所稀有”。戰爭的激烈與慘酷程度可想而知。面對日軍的強大壓力,為了讓處於劣勢且疏於準備的中央軍保住中條山...
在甲午中日戰爭前,李鴻章在“中土陸多於水,仍以陸軍為立國根基”的國防戰略指導原則下,他的海軍海防思想基本點是:(一)陸主海從的海口防禦和近海防禦;(二)不窮兵海外的“建威銷萌”;(三)強調海口要塞的岸台陸防禦敵。依據此指導思想,駐紮在金州、旅順一帶的清軍有33營,13000多人。而且,大連灣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