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鉉村為湖北省陽新縣陶港鎮方氏姓氏的一個自然村落,自方姓落戶此地以來,已傳世至第24代,居住歷史已有400多年。中方鉉為當地方氏宗族的四個自然村之一,因其位居於四個自然村中間故而得其名。其他三個相鄰方姓自然村分別為上方鉉、下方鉉、新屋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方鉉
- 別名:中方
- 地點:湖北省陽新縣陶港鎮朱應村中方鉉
- 戶數:40餘戶
- 總人口達:200來人
村容村貌,經濟文化,新農村建設,
村容村貌
全村有40餘戶,總人口達200來人,村落地勢東低西高,整個村落屬於典型的丘陵地貌,村落里還留有多棵擁有數十年樹齡的大香樟樹,村中石板路、少數舊時民居依然保持古樸風格。村前(村落東面)有個稻場,從稻場延伸出去的是一條橫貫田壟的馬路,稻場的旁邊有口水塘;從村後(村落的西面)走下小山包,又是一大片田壟,因為地勢低,淤泥深,地下水冰涼,而水稻喜熱,所以這片稻田只能種植一季中稻。而村前的田壟恰恰相反,因地勢較高,泥土溫潤,可種植一季早稻與晚稻。村落所處的山包夾在前後兩大片田壟中間,而村子的南北面就基本都是耕地了。在村子北面兩公里左右,是東西橫貫綿延的群山,海拔高度都在500-600米左右,山裡的植被是附近多個村莊增添柴火與常用木材的主要來源,每一個村莊都有專屬的山林區域。在山坳里有一座上世紀50年代開始修建直到70年代末才修建成功的大壩——朱應水庫,那是附近方圓數十公里農田應急灌溉的保障。近年來利用水庫的優質水源,附近的村莊都通上了自來水。
經濟文化
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小小的自然村落,中方鉉村見證了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的變遷,品嘗了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展望小康的辛酸與快樂。雖然村子裡擁有不小農田與耕地面積,而如今大部分田地已沒有耕種勞力,只有少部分耕地被個別村民承包起來種植經濟作物,部分農田也被掘為魚塘養魚,山裡的木材也被大肆砍伐出售,大面積的山頭早已只剩光禿禿的模樣。打工經濟帶出去了村裡的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留下孤獨的老人與留守的兒童。外出務工的青壯年雖然帶回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卻荒蕪了本該盛產的肥沃土地,也荒蕪了本該枝繁葉茂的山林,更荒涼了本該充滿歡歌笑語的村落。丘陵地貌,機械化作業有限,沒有特色農業,無法引進產業的村寨出路在哪呢?
2012年,村子北面的群山進行旅遊項目開發,目前進山的大路已經打通,山坳的水庫大壩也得到重新修復;也有少部分青壯年勞力在村里極力打造村裡的特色農業與養殖業,一些農家樂、家庭農場類的項目逐漸湧現,希望在生育自己的土地上找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未來。
新農村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打工經濟逐漸充實了村民的錢包,一排排新建的民居如雨後春筍般在村落里拔地而起,特別是全村的標誌性建築——宗堂屋也得到重新修繕。宗堂屋在村民心目中是極其重要的場所,它是一個多功能的場地,既是村子裡開會的集散地,也是村民們日常生活的文娛中心;還是村里舉辦紅白喜事的必備場地;更是村民們敬仰、膜拜神靈的殿堂,因為在宗堂屋的最裡屋供奉著村落的祖先。除此之外,在政府的幫扶下,村前泥濘的土路也鋪上了水泥。村容村貌得到大大改觀,村民出入村莊也更加方便快捷了。
2017年10月,從村門口橫貫而過的黃陽一級公路正式通車,去往縣城的顛簸鄉道已成為歷史,原來的一小時的車程縮短到20分鐘;不僅如此,往北去往太子鎮或黃石市區也因一條貫穿隧道變成了直通,早些年間的翻山越嶺或往西從浮屠街一帶超遠距離的繞行也不復存在了。便捷出行路線讓這個古老的村老逐漸煥發新時代的容顏。
同為周大夫方叔之後,近年來全國各地方氏宗族尋根究源、統一修繕族譜,雖方氏家族遍布全國各地,但依然建立起了牢固的宗親聯繫。
中方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