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新知識城是一座體現知識就是財富彰顯商業奇蹟的致富經濟之城;是知識要素投入開發、交易保障創新創意之城;是集聚世界性知識型高端人才之城;也是生機勃發、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品味生活之城。
定位
概況
把知識城打造成為一個引領廣州、廣東以至中國產業高端發展尤其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知識城匯聚全球的精英人才;要把知識城建設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生態宜居新城;
使新加坡先進的管理經驗與中國國情相融合,在知識城得到成功的運用。
知識城有四個基本定位:是一座體現知識就是財富彰顯商業奇蹟的致富經濟之城;知識要素投入開發智慧財產權、發展智慧財產權交易以保障創新創意之城;一座世界性的集聚知識型高端人才的人才薈萃之城;也是一座生機勃發、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品味生活之城。
重點方向
發展研發服務、創意產業、教育培訓、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與環保、先進制造八大支柱產業,形成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主導,高附加值製造業為支撐,宜居產業為配套的產業結構。
發展目標
2012年 知識城建設初具雛形
![中新知識城 中新知識城](/img/0/934/cGcq5SYlVGN2EDMklDNwU2MlJTYiR2NyEGOwg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2020(中期) 初步成為世界知識經濟高地
2030(遠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經濟高地
產業內涵
重點選擇發展產業
研發服務業
![中新知識城 中新知識城](/img/2/6b8/cGcq5iYlVmMmNTMyUmMihzNmVjYwEzM5gTOkd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創意產業
教育培訓
生命健康服務
信息技術
生物技術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產業
重大項目謀劃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工業設計谷
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研究院
未來體驗中心
中新工業技術研究院
珠江創新論壇
珠江創新論壇
世界百名領軍型華人科學家創新園
世界研究型大學分支機構
國際健康醫療中心
中新知識城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
選址範圍
中新知識城選址在廣州科學城北區(即原
蘿崗區、現
黃埔區九龍鎮),原
九佛鎮全境和原
鎮龍鎮向西村以西範圍都屬於知識城的建設用地,初步規劃面積123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用地面積50—60平方公里。
實操階段
知識城總的
戰略定位是:立足珠三角,輻射
華南,面向全球,服務全國,影響東南亞,努力建設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先行區、知識經濟的高地、推動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型的強大引擎、中國—
東協區域性創新中心和生態宜居的
新城區。
最新進展
中新知識城最新進展昨天得以首次公布,同屬首次公布的還有知識城的總體
概念規劃、產業和政策等核心內容,這意味著中新知識城這個廣東-新加坡雙方緊密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正從令人嚮往的願景式概念,逐步深化成為一套雄心勃勃的可操作性實施方案。
![中新知識城 中新知識城](/img/8/2b2/cGcq5COlZTYzAjNmZmY4YWYxUDOygDN5YTNmF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中新知識城選址屬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所提出的廣州科學城北區的範圍。按照規劃與構想,知識城將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戰略布局的核心區,成為引領珠三角、廣東省乃至中國
產業轉型升級、高端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海內外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地;成為產業、環境和社會相得益彰、和諧發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態宜居新城;成為新加坡先進管理經驗與廣州市情、中國國情相融合併得到成功運用的示範區。
規劃設計
中新知識城總體概念規劃由新加坡原國家總規劃師
劉太格領銜設計,劉太格先生享有“新加坡規劃之父”美譽,曾擔任北京2008年奧運會建築設計評審委員會主席。中新知識城借鑑新加坡先進的規劃建設理念,以綠帶和周邊地區構成區域生態網路系統,科學規劃城內路網與功能分區,共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
新市鎮,首期將開發約6~10平方公里的啟動區。中新知識城將建設高標準的基礎設施,並全面推行綠色建築,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發展低碳經濟,實現人與建築、自然和諧共存。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博士中新知識城產業研究由
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完成。在昨天的匯報會上,該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臧躍茹作了“知識城產業發展定位與選擇”的演講。中新知識城規劃了研發服務業、創意產業、教育培訓產業、生命健康產業、
信息技術產業、生物技術產業、新能源與
節能環保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等八大支柱產業。其產業發展契合國家發展
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戰略方向,將突出產業高端集聚、形成知識經濟高地的功能。
中新知識城項目還邀請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進行專題政策研究。昨日,該部部長
隆國強作了“知識城政策體系研究”的演講。他介紹了中新知識城政策體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制訂原則,並從財政政策、金融政策、開放政策、管理服務體制、開發策略等五個方面展示了知識城政策體系研究的成果。
合作項目
簽署合作協定
薛曉峰表示,省市主要領導靠前指揮,省市各部門鼎力支持,廣州開發區與新加坡星橋公司精誠合作,“知識城”正由當初一個令人嚮往的願景式理念,逐步深化成為一套雄心勃勃的可操性實施方案。
一是2012年8月下旬,在中新雙方領導和雙方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知識城”項目已列入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有關合作框架。
二是
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圓滿完成。可研工作於2012年4月14日開始到7月21日
朱小丹書記訪新期間雙方交換備忘錄文本,可研工作比原定時間提前40天完成。
三是城市規劃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邀請了新加坡前國家總規劃師劉太格先生開展“知識城”總體概念規劃研究,委託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知識城”城市規划進行諮詢研究,已形成總體規劃初步方案。
四是項目商業談判進展順利。2012年8月上旬至今,廣州開發區已與新加坡星橋公司舉行了6次集中談判與多次電話會議。從昨天開始進入第7次集中談判。
五是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工作同步展開。已與新加坡當地商會機構簽訂了招商合作協定,與南洋理工大學簽署了
教育合作和項目引進的合作協定。正謀劃引進一系列高端研發機構、高端產業園區、國際著名大學分校、跨國公司總部、科技項目孵化基地、公用設施等重大項目。
六是“知識城”政策體系研究和項目建議書編制先行啟動。目前正在省、市領導的牽頭下,抓緊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已提出了“知識城”初步政策建議,並委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開展“知識城”管理與政策體系研究,委託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編制立項建議書。
薛曉峰說,下一步,“知識城”規劃建設任重道遠,做到四個力爭:
——力爭於12月中旬結束項目商業談判,年底前簽署合作協定。
——力爭在月底前完成知識城政策體系研究和項目建議書編制,為“知識城”項目報批和今後項目實施奠定基礎。
——力爭2年初啟動知識城起步區建設,在省市領導和各部門的支持下,與新方通力合作,高標準高起點啟動起步區建設。
——力爭在“知識城”項目動工之際,引進一批標桿性項目簽約入城。
規劃選錄
新聞媒體
“北有中關村,南有知識城”。昨日(2009年11月16日),中國—新加坡“知識城”規劃首次露出全貌,記者從昨日上午從在廣州舉行的中新“知識城”項目匯報會上獲悉,該項目商業談判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12年12月中旬結束協定文本談判階段,並有望在年底前簽署合作協定。
中新“知識城”項目是繼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後,新加坡與中國合作的第三項大型項目。該項目選址位於廣州東北部的廣州開發區,規劃面積123平方公里。負責項目投資運作的是廣州開發區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的直屬子公司星橋國際。
記者從項目匯報會上了解到,在2012年7月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之後,中新“知識城”的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工作已經提前展開,首期開發重點在於數位化圖書館、南洋理工大學海外分校、會展中心及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示範基地等。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薛曉峰說,廣州開發區已與新加坡當地商會機構簽訂了招商合作協定,與南洋理工大學簽署了教育合作和項目引進的合作協定,並與中科院及其廣東分院初步確定了合作框架和一批合作項目,擬在“知識城”規劃建設省院合作核心載體。
負責中新“知識城”規劃設計工作的新加坡雅思柏設計事務所董事劉太格昨日首次公開披露了規劃全貌:中
低密度住宅、花園式小區、工業用地將占35.4%,配套占11.4%……他預計2010至2015年是產業起步發展期,2016至2020年是快速發展期,2021至2030年是深度繁榮期。
國家
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所制訂的《中新知識城產業發展規劃》顯示,中新“知識城”將重點發展八大產業,分別是研發服務業、教育培訓產業、生命健康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生物技術產業、創業產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先進制造業。
啟動區建設用地約6平方公里。
規劃方案
從8月開始,通過新方三次到知識城現場調研,開展方案設計工作;中方規劃工作小組兩次赴新協調深化規劃設計方案,以及每周一次的電話磋商,到目前為止,已基本形成知識城概念規劃方案。
1.定位
在規劃方案中,知識城定位為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知識經濟高地;匯聚全球精英人才,創造生態型國際化宜居宜業新城。
2.規模
知識城規劃總人口54萬人,其中就業人口27萬人。規劃範圍12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60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建設用地約6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占55%。
3.交通
選址位於廣州市東北部
黃埔區(原屬
蘿崗區)
九龍鎮,規劃總面積123平方公里。其中心區域距中心城區30多公里,距白雲國際機場約24公里,距
廣州科學城約26公里。規劃借鑑新加坡先進的新城理念,強調區域一體化發展,通過城際鐵路、捷運等綠色快速公交和高、快速路聯繫,構築與
市中心區、廣州空港等重要節點的快速通道,逐步建設成為廣州東北部的城市副中心,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
規劃借鑑新加坡先進的新城理念,強調區域一體化發展,通過城際鐵路,捷運等綠色快速公交和高、快速路聯繫,構築與市中心區、廣州空港等重要節點的快速通道,逐步建設成為廣州東北部的城市副中心,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
廣惠汕高鐵從知識城外圍經過;穗莞深城際線和捷運14號線支線貫穿知識城。
4.結構
規劃結構強調城市的緊湊發展,由三個新的市鎮組成多中心多等級的新城結構,北部新市鎮發展新興產業,中部新市鎮打造成為整個知識城的中心,南部新市鎮作為次中心。
5.生態
規劃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
低碳城市的營造,尊重既有的生態脈絡,保留主要山體和水系等藍綠基底;構建兩條各約500米寬的綠道,聯繫兩側山體,可作為生物遷徙通道,保護區內生物的多樣性;強調生態空間與產業、居住等空間的滲透,還突出了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新技術的套用。
6.產業布局
重點發展研發服務、創意產業、教育培訓、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先進制造等八大支柱產業。按“一核兩區多園”布局產業。一核:即以行政區、商業區為中心,重點發展研發服務業、創意產業、教育培訓業、生命健康服務業、形成中心知識城的核心區。
兩區:北部產業片區以現有工業園區為依託,重點發展先進制造、生物技術產業;南部產業片區主要依託
科學城,重點發展信息產品製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
多園:在中新知識城核心區和南北兩個產業片區規劃建設研發設計園、創意產業園、生物技術園、信息技術園,新能源產業園等園區。
7.社會文化
規劃突出村民與城市居民互融的理念,村民安置區與城市居民區相融合,
創新社區管理模式,強調社會和諧的宜居生態新城。
8.用地時間
此外,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根據60平方公里的可建設用地;知識城的規劃建設分為(2009—2012年)規模10平方公里、(2013—2020年)規模30平方公里和(2020年後)規模60平方公里。
9.規劃亮點
據中新知識城總設計師劉太格介紹,知識城可容納總人口54萬人,其中就業人口27萬,整個規劃中,有123平方公里用地可供建設,按北、中、南三大塊來建設三個
中心鎮,每箇中心鎮兩側還相應設定一些
衛星鎮,每個鎮會設快速路聯接,住宅以中低密度為主,容積率為0.6—3.0,住宅層數從低層的1—2層至最高的16—20層,只有一處有21層以上的住宅。其中會設相關配套:如沿路商業廣場、圖書館、公交中轉站、醫療所、污水廠、中國小等,需要保留的文物古蹟也予以保留,此外,還將會建包括南洋理工大學海外分校的3個大學,占地為166公頃。整個知識城中,將會有540個組團公園,34個小區公園,用綠色生態來包圍居住區,體現生態宜居的理念。
據悉,南部、北部鎮以產業為主,中部鎮以生活服務業為主。在原有地塊上的當地14000戶拆遷居民,劉太格表示,之前曾考慮究竟是讓他們集中在一個點安置還是分散安置好,最好確定是分散安置,因為分散更易於他們與新入居民的融合。據悉,8個小區、3個組團將惠及這些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