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中投1號是2007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定調成立的,即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2007年9月29日,中投正式揭牌,註冊資本金2000億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投1號
- 全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 創立時間:2007年9月29日
- 註冊資本:2000億美元
實力縱橫,後續,
實力縱橫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金2000億美元。可用於境外投資的實際資金總額大約在730億—930億美元之間,目的是拓展外匯運用渠道和方式,提高國家外匯資產經營收益。全部註冊資本金來源於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向全國老百姓籌集的15500億元人民幣,這些特別國債分幾批發行,為10年期和15年期的記賬式國債;中投僅僅承擔微乎其微的發債成本。
由此,被業界成為成為口含金匙“出生”的畸形“富二代”中投公司來說,一直讓人寄望極高。當初籌建中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投資實現外匯資產和國有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中投特有的“出生”背景,使得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中投公司不同於普通的投資者,它承擔著更多的使命與社會責任。
就員工構成來說,中投2009年年報顯示,其員工總數為246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199人,有海外工作經歷的人達到115人,占比近半;此外,中投擁有31名外籍員工。
據統計,中投另外至少還聘請了三位有資深外資金融機構背景的人士擔任中層職位。中投私募投資部門主管胡冰就是其中之一。其在美國接受教育,曾效力於現已倒閉的雷曼兄弟。他於本世紀初回到中國,加盟證監會,擔任證監會資產證券化工作組組長。另一位曾在紐約工作過的銀行家是樊功生,現任中投相對收益投資部門主管。還有一位就是目前負責中投的策略投資部和專項投資部的周元,他在1994至1998年間擔任瑞銀(UBS)駐中國的高級銀行家,中投對黑石集團、大摩的頭寸正是由他負責管理。不愧為擁有令人驚嘆的“全明星陣容”。
2010年7月8日,中投對外公布其國際諮詢委員會名單。甚至於包括國務院前副總理曾培炎、巴西中央銀行前行長阿米尼奧·弗拉加、中國銀監會首席顧問沈聯濤在內的14名成員,讓人們看到了中投公司為其未來投資策略所作的努力。
2007年,道瓊斯通訊社援引訊息人士的話稱,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在全球網羅人才,並聘請國際諮詢機構幫助其規劃全球資產配置方案。該報導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說,中投公司其管理層仍為中管幹部,在薪酬體系上將與匯金公司接近。匯金公司管理層的薪酬水平略高於國家部委,基本上不在市場化範圍之內。
中投一號成長之路
2007年年底,就在人們以為中投公司應該“學聰明的時候”,中投公司購買了摩根史坦利56億美元面值的到期強制轉股債券,占摩根史坦利當時股本的約9.86%。隨後,這筆投資因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大幅縮水。
“從這兩個中投典型的海外投資案來看,中投出手投資的時點恰恰選在了金融危機爆發前和危機初期的泡沫最高峰,事實上成了泡沫的‘接盤者’,也就是所謂的‘冤大頭’。”安邦諮詢分析師李旭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而這些投資又過於集中於美國,投資領域也過於集中於金融機構,這使得投資無法有效地分散風險。
2007年12月,中投再一次大手筆斥資50億美元入股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約9.9%的股權。按照雙方公布的契約內容,中投每年收取摩根史坦利9%的利息,31個月之後強制轉股,轉股價格區間為每股48.07美元至57.684美元。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自中投購入股票之後,摩根史坦利的股價便接連重挫,從中投入股日起,呈45度角下切到2008年12月5日的15美元左右,中投賬面已經折損2/3。這又是33億多美元。
壞訊息不但沒有出盡,而是接踵而至。
2010年9月,儘管中投一再掩飾,還是被媒體爆出其在美國老牌貨幣市場基金Primary Fund投資超過50億美元,而該基金因持有雷曼兄弟巨額債券宣布暫停贖回。這一役中投到底有無損失,損失多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至少這50億美元慘遭凍結、血本無歸至今。
更為可怕的是,2010年8月17日,中投所持大摩可轉換股權單位到期,一旦這部分可轉換股權單位轉換為普通股,中投這筆為期兩年零七個月的投資賬面損益也將出爐。SEC系列檔案顯示,2010年7月21日至8月9日,中投總共十次減持大摩共2545萬股,錄得收入6.9億美元。另按照與大摩的協定,中投56億美元的投資獲得利息約13億美元。
而截至2010年8月17日,中投仍持有大摩約1.5億股(含可轉換股權單位),按大摩2010年8月來平均價格25.90美元計算,賬面價值約為39億美元。
由此可以計算出,一旦可轉換股權單位轉換成普通股,中投對大摩的投資賬面浮虧將達到約9.1億美元。
股民耳邊最常想起的警告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果說投資黑石集團和摩根史坦利失手,尚可以歸結為全球金融危機中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等等,還可以隨便胡謅出來個理由搪塞老百姓的話,那么買貨幣基金也能虧,相比此前的投資失誤顯得尤其有些匪夷所思。而且,中投這第三次失誤——導致其54億美元資金出現巨虧風險的竟然是安全性僅次於銀行存款和國債的貨幣基金。那么中投在美國斥資54億美元買入的一隻貨幣基金也因為跌破淨值而最終清盤,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2008年10月,SEC公布的一份關於貨幣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清盤的檔案顯示,中投在這隻基金上54億美元的投資出現問題。
SEC檔案顯示,截止到2008年9月1日,中投旗下分支機構Stable Investment Corp是美國貨幣市場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的最大股東。但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後,Reserve Primary Fund被迫核銷其所持7.85億美元雷曼兄弟債券,導致淨值跌至0.97美元,引發大規模贖回潮。
據路透社當時的報導,Reserve Primary Fund因此成為自1984年以來第一個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美國貨幣市場基金。隨後,該基金宣布暫停贖回,中投54億美元資金遭凍結。
《21世紀經濟報導》報社記者查詢的SEC系列檔案顯示,2010年7月21日至8月9日,中投總共十次減持大摩共2545萬股,錄得收入6.9億美元。另按照與大摩的協定,中投56億美元的投資獲得利息約13億美元。
而截至2010年8月17日,中投仍持有大摩約1.5億股(含可轉換股權單位),按大摩2010年8月來平均價格25.90美元計算,賬面價值約為39億美元。
由此可以計算出,一旦可轉換股權單位轉換成普通股,中投對大摩的投資賬面浮虧將達到約9.1億美元。
當時國內有投資界人士對中投的舉措仍表示質疑,“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投資者紛紛逃離市場導致美國信貸緊縮,整個貨幣市場基金業都面臨危局,而中投竟然大量投資於貨幣市場基金。”
更有業內人士在當時評價說,“貨幣基金能買到就實屬不易,卻能跌破淨值,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少見。”
中投公司的應運而生,表面上中國終於誕生了一家世界級的投資公司,似乎值得國人大為鼓舞;然而,在人們還未來得及反應之時,中投公司海外首筆投資即告失利的訊息即高調見諸國內外各大媒體。
一場災難甚至從中投風風光光正式掛牌4個月前就開始了,2007年5月,中投以每股29.605美元的高價購買了美國第二大私募基金黑石10%無投票權的IPO股票。但黑石上市後沒幾天,股價就一路暴跌,到2008年12月5日,黑石報收於每股5.73美元。從29.605美元到5.73美元,中投30億美元的投資縮水80%,賬面損失24億多美元。
中投當初斥資約30億美元購入美國黑石股份起,董事長樓繼偉一直堅稱“投資黑石是個很好的投資”,因為他預計美國政府會出台系列措施促進經濟成長。緊隨此後的40天后、當年的12月3日,樓繼偉突然改口:“如今我已經沒有勇氣投資外國金融機構,一旦這些機構不景氣我會失去一切!”
樓繼偉發熱的頭腦似乎已經清醒了,因為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人們所料,屢戰屢敗的中投1號逐漸“失去了一切”。但為時已晚,因為2008年當年,他所率領的聲稱網羅了全球精英、所謂“精英薈萃”的中投,將中國老百姓省吃儉用、辛苦勞作賺來的外匯虧損了至少50多億美金。很多人把中投斥為中國足球屢投屢敗的一大翻版,如果說中國足球的失敗最多讓人垂頭生氣,而樓繼偉和他中投1號的同事們不僅讓國人生氣,更讓國人破財、大傷元氣。
黑石帶來的噩夢並沒有讓中投中止自以為是地投資美國金融機構急不可耐從“火中取栗”的步伐以致“引火燒身”可怕的步伐。
成立於2007年9月的中投公司,註冊資本金擁有2000億美元,其中,用於境外投資的部分超過50%,其餘部分則用於通過中央匯金公司來投資境內金融機構。
據年報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央匯金公司持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比例分別為48.7%、35.4%、50%、67.5%、48.2%。
在中投海外重磅投資頻頻失手、出師未捷幾乎“身”先死的同時,其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而來的2000億美元註冊資本每年高達682億元人民幣的利息,主要由子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匯金”)來買單。而匯金的收入則完全來自於其控、參股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國開行、中國再保險公司、建銀投資以及銀河、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三大券商的分紅。
隨後,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表示,很高興看到在全球經濟環境極度惡化的2008年,中投公司的資本回報率仍達6.8%。
然而,對於中投公司的樂觀表態,一些分析人士卻表示,中投公司的淨利潤主要來源自於其境內全資子公司——中央匯金公司在國內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收益。“從這一點上說明,中投公司的境外投資策略並不成功。”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對於這樣的業績,中投公司並沒有沾沾自喜的資格,其境外投資業績也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安邦諮詢分析師李旭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年報中可以看出,中投之所以全年能夠實現近7%的資本回報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持有國內多家金融機構股權、行使國家出資人的職責,獲取了可觀的分紅。
李旭明認為,這些對境內機構的投資,主要以此前國家的政策安排為主要原因。而中投在2008年的境外投資業績中基本上無所作為。這種情況,多少給人一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感覺。
2010年 8月17日,540億元人民幣匯金債即將登入銀行間市場的訊息不脛而走。為配合除剛剛完成IPO的農行之外的工、中、建三大行再融資,匯金也缺錢了,過慣了“吃裡扒外”日子的中投面臨國內資金鍊斷裂、奶水不足又怎么辦呢?
理所當然,中投陷入輿論指責的泥潭。矛頭首先指向了中投的出身,中投屬主權財富基金管理機構,註冊資金2000億美元來源於1.55萬億元特別國債,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老百姓血汗錢。公司由國務院直接牽頭組織,原國務院副秘書長樓繼偉出任董事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高西慶任總經理,其規格之高堪稱歷史之最。業界人士對中投的身份感覺到模糊,因為看不出它是一個投資機構還是一個政府機構,中投所做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級別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純粹市場化的投資收益與風險評估的結果。很多人指摘中投屢次失利的根源,就是它這種模糊的內在基因。
而且,中投的投資過於集中在美國,並熱衷於金融機構,風險關聯度極高,中投沒有判斷清楚這類機構本身的資產情況,僅僅憑藉所謂經驗或者聽信別有用心的掮客就貿然介入。、
據中投年報顯示,中投2009年營業成本為1.5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800萬美元,人均營業成本高達62.2萬美元,按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平均6.83人民幣/美元計算,達424.8萬人民幣。其中2009年投資費用為1.06億美元,人均43萬美元(或293.69萬人民幣);2009年管理費用則為4700萬美元,人均19.1萬美元(或130.45萬)。
就此,有專家針對中投的屢戰屢敗傳遞出了質疑聲。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的專家曾剛公開表示,中投之所以屢戰屢敗,不可否認中投自身也存在問題。員工拿著國家高工資,公司把持著天量的國有資產,缺乏監管的中投公司,管理層不受約束、監督和質詢的隨意決策,完全可以成為禍害人民財富的機器。誰能保證管理層不出現裡應外合的漢奸賣國賊?有什麼機制可以有效地預防這種事情發生?出了這種敗類用什麼手段和方式來懲罰他們?這種顯然的漏洞難道高層不知道,看不見?
人民用血汗換來的巨額外匯掌握在少數管理層手裡,人民卻沒有一個有效的途徑來監管管理層的行為,沒有一個有效途徑來參與決策!這種所有制的公有性質與決策管理私人行為之間的矛盾,是公有制經濟備受蛀蟲侵害的根本原因!如果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就必須同步推進人民民主,迅速壯大人民民主的力量,實行人民民主的大眾政治制度,使得特權早日受到人民的監督管理和制約。否則這么下去,公有制,社會主義,四項基本原則,這幾面紅旗早晚會有扛不住的那一天!
《中華工商時報》發表文章明確質疑:事實上,從中投公司建立近三年來,針對中投公司海外投資的一次又一次失敗,中投方面幾乎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回應,也未就巨額投資虧損作說明中投公司再次面臨虧損的局面以及大眾的評判與質疑,恐怕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了。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難道中投公司在擁有國有財產進行投資權力的同時,就不用承擔相應的投資責任?作為肩負著2000億外匯儲備保值增值任務的中投,屢戰屢敗的海外投資行為,到底有沒有一個問責機制?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的指出:“肉包子打美國狗,有去無回!也許是受美國親爹爹要挾,不得不去送錢吧!” “拿國人的血汗錢去救主子,經濟賣國,大漢奸。”“誰知道呢,哪個屁股是乾淨的,可以站出來向百姓說一聲!”
業內人士指出,直到目前,中投公司還非常缺乏明確的投資思路。尤為關鍵的是,對於其海外投資的最終績效,仍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今後中投公司該如何取信於民,這仍將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
事實上,從中投公司建立近三年來,針對中投公司海外投資的一次又一次失敗,中投方面幾乎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回應,也真的並未就巨額投資虧損作說明。
當然,這家級別太高的機構還是不屑於向普通老百姓承認這些錯誤的。但至始至終,中投公司沒有任何一個人出面向被他們揮霍掉50多億美元的國人道歉。
後續
俗話說:“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還有一句俗話:“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如果爬不起來,不如索性就地躺下!”
然而,中國似乎很容易忘記傷疤,在中投一號滿身口水、“鹹魚翻身”無望而臭氣熏天的情況之下,近期“中投二號”又低調掛牌,灰溜溜登場,並磨刀霍霍向央企。
據《京華時報》報導,在獲得國務院批文8個月之後,承擔推進央企重組重任並被譽為“中投二號”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新公司)於2010年12月22日正式掛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