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戴組是岩石地層名稱,由陳其奭於1981年命名,該組主要為一套紫紅色礫岩、砂礫岩、細砂岩、粉砂岩夾粉砂質泥岩的岩層。底部以紫紅或紫灰色礫岩、砂礫岩的出現與永康群淺紫色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相區分,二者呈不整合接觸,頂部以金華組咖啡色粉砂質泥岩的出現作為分界標誌,呈整合過渡關係,厚248 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戴組
- 命名:陳其奭
- 命名時間:1981年
- 時代:K3
命名,沿革,特徵,
命名
陳其奭於1981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浙江金華縣城南西36 km處 (119°20′;29°01′)。
沿革
劉季辰、趙亞曾1927年稱浙江金衢盆地巨厚紅層為衢江紅砂岩,時代歸老第三紀。1960年浙江石油地質隊改稱為金蘭組,歸上白堊紀,其上部的稱衢江紅砂岩,歸老第三系。1966年浙江區調隊改稱其為衢江群,歸於上白堊統至老第三系。1979年浙江石油地質隊再分該群為5個岩性段,全歸上白堊統,命名的中戴組即該群的第1及2段。本典歸其為白堊系三分的上白堊統(K3)。
特徵
該組產恐龍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及少量的雙殼類化石Trigonioididae (Pseudohyria?);石門產少量介形蟲Eucypris sp.及輪藻Maedlerisphaera sp.。該組主要為山麓洪積及河流相沉積。主要分布於浙江金衢盆地,其次在嵊縣、浦江盆地及泗安-嘉興地區,總的岩性特點與上述相似,但在金衢、嵊縣盆地,該組下部常夾沉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及黑色杏仁狀玄武岩透鏡體等少量中或基性熔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金衢盆地該組厚度受下章斷層控制,斷層南部下段為500~700 m;斷層北側厚89~300 m。該組上段在龍游以西厚度為600~800 m,蘭溪—龍游一帶為340~46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