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是人體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機體的非特異性抗感染過程有關,該類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殺菌功能,其作用過程歷經趨化運動,識別並結合吞噬物質,進而攝入胞內,最終殺傷並降解病原體。
基本介紹
- 名稱: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中性粒細胞0.5-0.7(50%-70%)。
臨床意義
增多:見於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敗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減低:見於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染、瘧疾、粒細胞缺乏症、化學藥物中毒、X線和放射線照射、抗癌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注意事項
檢查前: (1)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 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檢查後: (1) 抽血後,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 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3) 抽血後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後再進行體檢。 (4) 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後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相關疾病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老年人流行性感冒,吡唑酮類中毒,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Ⅱ型,聖路易斯型腦炎,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盆腔腹膜炎,大葉性肺炎,集聚腸桿菌感染
相關症狀
周身炎症反應,咽喉乾燥及灼熱感,牙關緊閉,意識朦朧狀態 ,噁心與嘔吐,瞳孔異常,眩暈,頭痛,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