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服裝製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技藝)

中式服裝製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技藝)

中式服裝製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技藝),上海市靜安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式服裝製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文物保護,

歷史淵源

亨生奉幫裁縫技藝奉幫裁縫起源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道光元年(1821),“福昌”奉幫裁縫店在上海誕生,以後,又有“王榮泰”(1891)、“和昌”(1896)、“榮昌祥”(1910)等奉幫裁縫店相繼開張。直至今日,奉幫裁縫為中國服飾文化的形成和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
“亨生”是奉幫裁縫徐繼生在1929年創立的,後其長子徐餘章繼承父業。徐氏父子不斷創新,形成奉幫特色。歷史上曾因對中山裝進行改良和獨創修身裹袖、時尚挺括的奉幫亨生造型等而聞名滬上,奠定了亨生在奉幫裁縫中的引領和支柱地位,成為上海灘奉幫最著名的店家之一。

工藝特徵

亨生奉幫手工技藝靠師徒間言傳身教傳承,憑悟性、感覺才能掌握。製作中講究“四功”(刀功、車功、手功、燙功),達到“九勢”(脅勢、胖勢、窩勢、戤勢、凹勢、翹勢、剩勢、圓勢、彎勢)和“十六個字”(平、服、順、直、圓、登、挺、滿、薄、松、勻、軟、活、輕、窩、戤),其作品既是實用服裝又堪稱為工藝品。亨生奉幫裁縫技藝是“奉幫裁縫”的精華和代表,具有很高的申報地區或單位:上海市靜安區歷史文化價值。

文物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式服裝製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技藝)項目保護單位上海亨生西服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