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苗族彝族鄉,東、北與金沙縣毗鄰,南、西分別與黔西縣花溪彝族苗族鄉、中坪鎮、重新鎮接壤,鄉政府駐地中廣村,距縣城62.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建苗族彝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貴州省黔西縣
- 地理位置:位於畢節市黔西縣東北邊沿
地理環境,人口,自然資源,經濟概況,農民收入,財政收入,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發展,資源條件,礦產資源,草資源,水資源,勞動力資源,旅遊資源,開發項目,煤炭開發,畜牧養殖項目,基地項目,民族文化,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中建苗族彝族鄉為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下轄的一個民族鄉,位於黔西縣東北部,東、北與金沙縣毗鄰,南、西分別與本縣花溪苗族彝族鄉、中坪鎮、重新鎮接壤,鄉政府駐地距縣城62.5公里。中建鄉地理位置為東經106°14'—106°21'、北緯27°14'—27°19'之間,總面積62.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47%;有耕地面積11980畝,其中田3029畝,土8951畝;轄民主、中廣、營盤、普蓋、龍鳳、紅板6個村,57個村民組。中建鄉屬丘陵地形,自然條相對較好。海拔高低偏差較大,最高峰龍鳳村的破岩大坡海拔高度是1659米,最低谷普蓋村的碾房的海拔高度為784米。年平均氣溫在13.5℃左右。無霜期28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降雨月在4至6月期間,全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自然資源豐富,適宜農業生產的發展。
人口
總人口10885人,其中農業人口10753人,占總人口的98.8%,非農業人口132人,占總人口的1.2%;少數民族人口2865人,占總人口的26.3%。苗族人數在少數民族人口中最多,其次是彝族,還有少數的仡佬族等。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的中建鄉,有很大的開發前景。民主村和龍鳳村儲藏了大量的煤礦資源,藏煤量約1.5億噸,與鄰近的花溪鄉煤礦連成一片,是黔西的第二大煤田。紅板村和龍鳳村連成一大片的萬畝草場,對於發展畜牧業具備了一個最基本的條件。萬畝草場平坦,破度不大,無樹木、森林遮蓋,最適於放牧,是發展畜牧業最值得開發的一片“處女地”。位於龍鳳村的野那水庫庫存量103萬立方米的水,能保證開辦大中型企業的用水問題。
經濟概況
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達4.2億元,同比增漲300%;人均收入達5140元,比上年增長24%;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4.5億元,同比增長20%。
農民收入
2014年,力爭財政稅收達到950萬元以上,年均增長15%;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達1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200元,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達230萬元以上,年均增長15%。解決592戶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逐步消滅貧困。街容村貌整潔美觀,各項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民眾素質明顯提高,各項管理民主有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財政收入
2014年,中建鄉的財政收入完成了950萬元,煤炭稅費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財政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發展烤菸、開發煤炭為主,結合發展特色產業等為次,從而增加鄉的財政收入。
基礎設施建設
1、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雖然中建中學、中建國小、陣營國小已經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學校,並正式投入使用。
2、交通和通訊方面。公路的建設,與黔西縣的重新鎮、中坪鎮、花溪鄉連通的公路已經建成了鑲邊公路,村級公路實現全鄉村村通。存在的的問題主要是村民小組與村民小組之間連通,解決斷頭公路的問題,逐步形成公路網路。中建鄉政府駐地已經建立了兩個通訊機站(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能覆蓋全鄉六個村,覆蓋率達到80%以上,僅僅只有極少數的村寨接收不到信號。
3、水電工程建設方面。中建鄉具有較豐富的水資源,野那水庫是國家級小乙型水庫,庫存量達103萬立方米,還有一條清澈透明的中果河。全鄉6個村,實現了村村通電。農民用電困難全面得到了解決,但是實行正常化、規範化供電還有一定的困難,已經實施農村電網改造的有民主村、中廣村、營盤村,其餘的普蓋村、龍鳳村、紅板村的電網改造待下一步再進行實施。借扶貧開發的大好機遇,對具有萬畝草場有利於發展畜牧業優勢的龍鳳、紅板兩村的人畜飲水工程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解決了兩村的人畜飲水困難,為下一步發展畜牧業創造了有利的用水條件。煤炭礦區已實施了人飲工程,已經投入使用,保證今後煤礦工人的用水;民主村、中廣村、龍鳳村已經架通高壓電線。
企業發展
中建鄉境內儲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有二個大中型的雷公山和挖隴溝煤礦,年洗原煤120萬噸洗煤廠,總投資10億元的雷公山和挖隴溝煤廠,8000萬洗煤廠建起了辦公大樓、職工宿舍,工人人數達2000人,煤廠效益可觀,為中建鄉創造了一筆不小的財政收入。
資源條件
中建苗族彝族鄉地形以山區為主,海拔高低差距比較大,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地理環境,形成多樣化的資源,中建鄉境內的資源主要有礦產、草場草坡和水人本身的勞動力資源。
礦產資源
中建鄉的煤炭儲區主要是龍鳳村、民主村(沙壩、同心、杉坪三個組)、紅板村(一組),涉及5平方公里的地盤,儲煤總量為1.5億噸,煤層厚度分別為1.4米、1.6米、1.7米、2.5米、2.8米、3.2米,並且煤質較好,為低硫低灰,最適宜開採,是黔西境內無煙煤藏量最大的第二大煤田,是中建鄉待開發的一片“處女地”。目前,中建鄉境內有年產45萬噸的雷公山和挖隴溝煤礦二個,120萬噸洗煤廠一個。
硫鐵礦的儲量也十分豐富,礦區以龍鳳村紅堰一帶為主,營盤村、紅板村、民主村(杉坪組)均有一些零星分布的硫鐵礦,儲量約8千萬噸。解放前,在龍鳳村紅堰組曾經開辦過煉鐵廠,“大躍進”時期曾經在營盤村溝頭組煉過鐵,但因技術落後,交通閉塞,最後導致失敗。
鋁土礦以龍鳳村的魚碗井組和民主村的沙壩組藏量最大,約有5千萬噸的儲藏量。
草資源
中建鄉龍鳳村和紅板村的草坡連成一片,形成中建鄉最具有特色的自然草資源,面積近萬畝。草場草坡無森林、灌木林覆蓋,既是休閒度假的好地方,又是發展畜牧養殖業的最佳養殖基地。
水資源
中建鄉的水資源特別豐富,水流量相當大的中果河,就是烏江上游的支流之一。小河溝、白家溝、大溝都是長年沒有枯竭的水溝,與容量為103萬立方米的野那水庫共同匯集於中果河,河水清澈透明,不受任何工業污染,不受任何人為污染,無論是人畜飲用,還是水產加工,都具有非常可取的價值。
勞動力資源
中建鄉6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10885人,其中具有勞動力人口高達7000以上,除2000多人外出打工外,大部分勞動力還閒置在家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和開發部分勞動力,發揮其優勢,將為農民創造出一大筆經濟收入,使中建鄉儘早富裕起來。
旅遊資源
中建鄉海拔偏差較大,最低谷普蓋村碾房(中果河下游)海拔為784米,最高峰龍鳳村的破岩大坡(萬畝草場)海拔1659米,兩地相距約7公里,形成了“中果河冬天暖和,萬畝草場夏天涼爽”的旅遊好景點。萬畝草場相對平坦,坡度不大,是炎熱夏天度假的休閒之地,可以算得上是中建鄉的“小蒙古”。
另外,中果河河水碧綠,清山倒影,容水量為103萬立方米的野那水庫,是成為水上娛樂中心的重要旅遊景點。
開發項目
中建苗族彝族鄉雖然離縣城較遠,是一類貧困鄉,但是其具有它獨特和優越的一面,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的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和利用,是黔西縣境內獨一無二的民族鄉,最具有開發利用價值。
煤炭開發
自然條件因素:
中建鄉龍鳳村、民主村、紅板村地下儲藏著大量優質的煤炭資源,共同連成一片煤海,數量約達1.5億噸。中建鄉境內僅有一個年產3萬噸的紅堰煤廠,大量的煤炭資源還待今後進一步開採。根據中建鄉的地形,煤炭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對較高,井口地址可選在中廣村六組(肖家溝)和民主村沙壩組兩處最佳,水平打通隧道後,直接取煤。
外部有利因素:
1、政府積極招商引資。政府將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組織相關單位為投資者協調土地有關問題,解決存在的各種矛盾糾紛。
2、不愁銷路難問題。中建鄉離金沙火電廠較近,距金沙35公里,運輸方便,開採出的煤炭可出售到金沙火電廠。隨著黔西火電站的啟動,煤炭需求量將逐漸上升,價格將會有所提高。
3、水、電、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中建鄉具有較豐富的水資源,野那水庫是國家級小乙型水庫,庫存量達103萬立方米,還有一條清澈透明的中果河。煤炭礦區已實施了人飲工程,已經投入使用,保證今後煤礦工人的用水;民主村、中廣村、龍鳳村已經架通高壓電線;公路實現全鄉村村通。
畜牧養殖項目
龍鳳村和紅板村的草地連成一片,形成了方圓幾百里獨具一格的萬畝草場,無森林、灌木叢覆蓋,地形相對比較平坦,是發展畜牧養殖業的好基地。紅板村與金沙縣的禹漠鎮、高坪鄉接壤,交通便利,公路已經形成網路型,接通了與金沙接壤的一鎮一鄉和本鄉相鄰的村。各種有利條件已經具備,只有發展畜牧養殖業的“資金東風”還沒有吹進中建鄉的萬畝草場。目前閒置的萬畝草場,用於投資發展養牛、養羊,能充分發揮中建鄉豐富草資源的有效作用,將會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基地項目
中建鄉紅板村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特殊家禽的生存環境,在最炎熱的六月季節,只要爬上紅板村,就會感覺到無比的涼爽。一年四季動物無瘟疫,植物無病蟲害,而且還是夏天度假的好去處。烏骨雞在紅板村比較普遍,基本上20%的農民都餵有烏骨雞,而且是真真正正、土生土長的天然純種烏骨雞,色、香、味各樣具全。主要是缺少資金的投入,發展不成規模,零零星星。市場上的烏骨雞供不應求,養殖烏骨雞是市場的需求,在紅板村投資建設烏骨雞養殖基地,市場前境不可估量。
民族文化
中建鄉紅板村,位於鄉域東面,當地居住著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彝族和花族,但主要以花族居民為主。花族,即是56個民族中的苗族,在當地一直沿用至今。花族居民的祭祀,與其他民族相比,有著極具特色的特點。每逢祭祀典禮上,花族居民都會穿上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服裝,進行祭祀。牛,是他們祭祀活動上不可或缺的東西,他們會在祭祀活動現場,把牛打死,以祭奠神靈。這一傳統,對於當地並不富裕的居民來說,能夠繼承至今,實屬不易。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