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維摩精舍叢書之三《中庸勝唱》,
簡介
口授鹽亭袁煥仙先生
編撰樂清南懷瑾、南充徐劍秋、內江伍所南
記義華陽呂寒潭、西充楊介眉、潼南傅仲穆
記事鹽亭范天篤、潼南田肇圃、鹽亭黃人俊
記言廣漢楊光代、鹽亭王乃鶴、鹽亭鄧岳高
校訛峨山大坪寺釋通寬、峨山龍門洞釋演觀、奉新許建業、內江冷笑岑、內江曾鶴君
記義華陽呂寒潭、西充楊介眉、潼南傅仲穆
記事鹽亭范天篤、潼南田肇圃、鹽亭黃人俊
記言廣漢楊光代、鹽亭王乃鶴、鹽亭鄧岳高
校訛峨山大坪寺釋通寬、峨山龍門洞釋演觀、奉新許建業、內江冷笑岑、內江曾鶴君
繕稿隆昌饒盛華
序曰:孔氏之學,該於六經。而子思獨傳《中庸》。漢儒稽文,程朱言理。皆欲探微言,抉大義,以承聖統。而至道靉[雲+費],門戶各標,彼唱此非,莫衷一是。遂使後之學者,迷其徑趨,望洋興嘆,不亦大可哀乎!劍秋。懷瑾等比來潛心內籍,棲志心宗,遍叩叢席,得聞鹽亭袁先生煥仙出世維摩精舍,諸方重之。今夏都講,劍秋、懷瑾等數數參謁、叩以心要、先生皆笑而不語。久之乃曰:"若平昔酷嗜何籍?"對曰:"《中庸》。"曰:"何謂中庸?"以不偏不易之義對。曰:"偏而易非中庸邪?則聖人之道隘,而法有增減去取矣。"進曰:"偏與易即中庸邪?"曰:"聖人之道泛,法無去取,中庸之名虛立矣。"如是數問數答,茫然罔措。因與潼南傅仲穆、釋通寬諸君子共師先生。就精舍敷座列席,恭請講授《中庸》。諸子輪記,劍秋、懷瑾校稿。校已,陳先生閱正。意固在乎激策同儔。久之,遂成巨帙。斯帙也,妙葉圓通。義詮孔釋,闡幽揚隱,然諸佛之心燈,振瞶發聾,續吾儒之絕緒、誠劍秋、懷瑾等生平所未常聞,亦即孟荀而後僅有之說也。庸詎知二千餘歲已絕之薪傳,得續於今?曠代而下,求孔氏之知音如先生者幾人!幾人!乃請於先生之前曰:"振宗風,正儒學,續眾生之慧命,軌萬有之一行,胥賴是篇,願以公世。"先生不答。儕輩攗摭鳩工,付之剞劂。
先生鹽亭龍顧井人,父品三,母氏譚。袁、譚皆邑之望族。以先生夙慧,課責綦嚴。年十三,即遣應童子試,名列前茅,老宿震之。三十服官,四十反政,銳志心宗。自反政迄今二十年,朝夕罔替,發明大事。蜀中尊宿潼南傅真吾、大竹蕭靜軒、巴縣朱叔痴、榮縣但懋辛諸先生等,成維摩精舍,恭延先生主法。劍秋、懷瑾共諸子得聞希有義諦,誠先生一音之轉,然亦諸大德共緣之會也。此帙有時以禪說《中庸》,有時以《中庸》說禪,有時《中庸》與禪共說,有時《中庸》與禪共不說。
先生鹽亭龍顧井人,父品三,母氏譚。袁、譚皆邑之望族。以先生夙慧,課責綦嚴。年十三,即遣應童子試,名列前茅,老宿震之。三十服官,四十反政,銳志心宗。自反政迄今二十年,朝夕罔替,發明大事。蜀中尊宿潼南傅真吾、大竹蕭靜軒、巴縣朱叔痴、榮縣但懋辛諸先生等,成維摩精舍,恭延先生主法。劍秋、懷瑾共諸子得聞希有義諦,誠先生一音之轉,然亦諸大德共緣之會也。此帙有時以禪說《中庸》,有時以《中庸》說禪,有時《中庸》與禪共說,有時《中庸》與禪共不說。
把百千萬億形形色色入一句中,於一句中演出百千萬億形形色色。塵塵剎剎,有有空空。不立一己,不趣他同,誠萬有之奇觀,百類之殊至也。若曰逃禪泥孔,泥孔逃禪,詎曰拘墟?聿雲眼瞎?門人南充徐劍秋,樂清南懷瑾敬序。
維摩精舍叢書之三《中庸勝唱》
第一編總說分
第一章懸說
第二章略例
第三章詮《中庸》
第四章中庸釋名
第二編正說分
第一章統說《中庸》
第二章讚美中庸
第三章難行中庸
第四章踐履中庸
第五章一趣中庸
第六章遍行中庸
第七章保任中庸
第八章顯用中庸
第九章要中庸
第十章結中庸
第三編結說分
第一章懸說
第二章略例
第三章詮《中庸》
第四章中庸釋名
第二編正說分
第一章統說《中庸》
第二章讚美中庸
第三章難行中庸
第四章踐履中庸
第五章一趣中庸
第六章遍行中庸
第七章保任中庸
第八章顯用中庸
第九章要中庸
第十章結中庸
第三編結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