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玲,演員,2005年參演電影《妊娠:白色恐怖》。
基本介紹
- 外文名:中山玲
- 職業:演員
- 代表作品:妊娠:白色恐怖
中山玲,演員,2005年參演電影《妊娠:白色恐怖》。
中山陵景區(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Scenic Area),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城東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紫金山路北側(東臨靈谷景區,西臨明孝陵景區),其核心景點中山陵始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2004年,鐘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規劃建設為中山陵景區,是鐘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區域——中山陵園風景區的主要構成部...
南京市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 [3],簡稱中山陵園風景區,是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境內的旅遊景區,總面積約31平方千米。 [5-6] 中山陵園風景區是鐘山風景名勝區的兩大組成區域之一,主要由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和靈谷景區三大核心景區以及其他景點組成。中山陵園風景區擁有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中山陵、世界文...
中山陵紀念建築群,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江蘇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遺址。遺蹟簡介 中山陵紀念建築群是中山陵園重要組成部分。中山陵紀念建築群本體為:音樂台、流徽榭、藏經樓(主樓)、光化亭、仰止亭、正氣亭。孫中山奉安中山陵前後,國民政府先後成立了陵園計畫委員會、園林設計委員會,對陵園的...
中山陵墓室,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園內,是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文物信息 祭堂後為墓室,墓門二重,前門兩扇系銅製,以黑色大理石砌成門框,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門為獨扇銅門,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刻文。入門為圓形墓室,形如覆釜,直徑18米,高約11米,圓頂成穹窿狀,四壁為妃色...
《中山陵》是2019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恭忠。內容簡介‘中山陵可謂是現代中國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歷經20世紀中國政治、社會的劇烈變遷,始終是國人公共生活領域中的一道獨特風景。作者不僅細緻剖析了孫中山的葬事與“再造民國”政治目標的互動過程,還進一步揭示了民國再造過程中政治權力的文化...
通過博愛坊大門,是一條長達480多米的墓道登上平台便可看到陵門。其平面圖為長方形,寬27米,高16.5米,進深8.8米,計有三個拱門,各裝有對開的鏤花銅門。中門的橫額上鐫刻著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陵門進口兩側還有一對石獅高約3米。陵門後是碑亭,亭正中立有一塊高達9米的花崗石碑,上刻譚延闓...
《中山陵》是一幅紙本設色畫作品,創作者是畫家黎雄才。重要展覽 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02月23日,本作品在嶺南畫派紀念館、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主辦的“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中展出。作者簡介 黎雄才(1910-2001)是嶺南畫派最為傑出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近現代新國畫運動的...
中山陵祭堂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園內,是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文物信息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處在山頂最高峰,仿古宮殿式,有拱門3,門楣上分鐫“民族”、“民權”、“民生”三橫額,居中的“民生”門楣上端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四字。祭堂中供中山先生白石座像,座四周刻有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
其中,中山陵、明孝陵為風景區核心保護區;核心保護區外一定範圍為規劃控制區;其餘地帶為外圍保護區。第三條 凡在風景區範圍內從事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 中山陵園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是風景區的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規劃、國土、文物、公安、環保、旅遊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
中山陵音樂台(Sun Yat-sen Mausoleum Music Stage),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廣場東南。中山陵音樂台由關頌聲、楊廷寶設計,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秋動工興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8月建成。中山陵音樂台占地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音樂台平面為半圓形,半徑為56.9米,狀似臥睡之...
《中山陵歷史檔案》是1999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樹軍。目錄 引子 第一章 國父孫中山 南海之濱降生的巨星 時代呼喚英雄 人民需要救星 當清朝末年皇帝腐 朽無能 香港被割讓,圓明園被燒毀 一系列不平 等條約簽訂的時候 一個改變中國命運 拯救人民 於水火的偉人――孫中山 誕生了 撐起救國救民的...
中山陵石階 中山陵石階是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園內的石階,從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落差73米。文物信息 392級石階象徵當時中華民國人口3億9千200萬。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華表兩座,後為祭 堂。
中山陵牌坊位於南京市中山陵墓入口處,為花崗石牌坊,上有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簡介 中山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而“博愛”兩個字的由來與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有著一段淵源。人物經歷 1904年于右任時年26歲,因倡言革命以詩譏諷時政,惹惱了慈禧,清朝廷遂下令...
《中山陵檔案(民國墓葬)》是2017年11月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山陵檔案》編委會。內容簡介 中山陵建成以後,近代民主革命時期的一些要人和跟隨孫中山參加革命事業的志士仁人,先後國葬於中山陵周圍,包括廖仲愷墓、譚延闖墓、范鴻仙墓、鄧演達墓、韓恢墓及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航空烈士公墓等。國民...
《世紀偉人--中山陵》是1998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方鎮。作品目錄 目錄 中山陵前話中山 少年壯志 童年時代 求學檀香山 兄弟風波 重返故鄉 求學香港 從醫生涯 奔走革命 創立興中會 倫敦蒙難 營救出險 探求救國真理 惠州起義 革命思潮的形成 批駁康、梁 建立同盟會 武裝起義 黃花崗之役 創建...
中山陵議政亭,位於永慕廬東側,是孫科當年在此為父守靈時,議論時政、處理公務的地方。議政亭位於永慕廬東側,這是當年孫科當年在此為父守靈時,議論時政、處理公務的地方。亭為八角形通天式雙層框架結構,亭框之下,植藤本植物代替帳篷。中立石桌,周置石凳,築水泥路面與廬相接。登亭遠眺,可賞鐘山景色,以寄哀思...
《中山陵史跡圖集》這本大型畫冊,蒐集了孫中山北京病逝、鐘山建陵、迎櫬奉安、名人謁陵、陵園變遷等數百幅珍貴的歷史圖片。用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歷史圖片反映中山陵歷史尚屬首次。本圖集收集照片,墨跡,文物圖片共400餘幅,其中多數尚未公開發表或國內外稀見。內容介紹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天下為公(中山陵)》是2018年5月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聞慧斌。內容簡介 孫中山(1866-1925年)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天下為公(中山陵)/南京地標》以類相從,分20小節,主要內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歷史篇,包括中山陵的地點確定以及圖紙設計和孫中山的奉...
中山陵碑亭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園內。文物信息 進入中山陵陵門沿墓道前行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闊約12米,高約17米,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黨內四大書法家之一譚延闓(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漢民和吳稚暉)。手書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中山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符號江蘇口袋本:中山陵》是2017年1月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文寧。內容簡介 中山陵位於南京城東鐘山之陽,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西結合的建築典範,堪稱不朽,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1陵”。80餘年來,中山陵以其厚重的歷史意義、極高的...
《中山陵:一個現代政治符號的誕生(增訂版)》是2019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山陵可謂是現代中國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歷經20世紀中國政治、社會的劇烈變遷,始終是國人公共生活領域中的一道獨特風景。作者不僅細緻剖析了孫中山的葬事與“再造民國”政治目標的互動過程,還進一步揭示了民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