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華僑志

中山市華僑志

《中山市華僑志》是2013年12月中山市外事僑務局、中山市港澳事務局編寫的,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誌類工具書。

《中山市華僑志》共有彩頁插圖206幅,內文插圖309幅,表格84個,版面字數107萬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市華僑志
  • 作者:中山市外事僑務局、中山市港澳事務局
  • 類別:方誌類工具書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 頁數:92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18078939
成書過程,編寫背景,編寫工作,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文化特色,編寫人員,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中山(香山)自立縣以來,從明代起,歷代均有修志。但明清兩代,華僑被視為“在外之民”,有關華僑事跡,向不正面入志,因而中山(香山)縣誌缺少僑志,其他撰寫中山華僑歷史的專著亦十分鮮見,以致中山華僑源遠流長的歷史及可歌可泣的事跡幾近湮沒。編撰《中山市華僑志》,實際上是一次搶救僑史的工作,意義深遠。

編寫工作

中山市委、市政府及歷屆僑務部門領導對《中山市華僑志》的編纂工作十分重視和支持。修志工作於1987年6月啟動,由高民川主筆,組員包括麥仲基、楊蔭清。1989年5月初稿完成,共16.5萬字,志書下限為1988年,復經中山市方誌辦審閱再行修改,於1990年2月完成第二稿共14.7萬字。1994年根據第二稿編寫成8.5萬字,收入1997年4月出版的首部《中山市志》第33編華僑港澳同胞篇。2007年由陳迪秋編撰完成47萬字的第三稿,下限為2005年。2008年10月,市僑務局與市外事局合併,2009年1月成立《中山市華僑志》編纂委員會,下設編志小組,主編陳迪秋,副主編高民川,配專職編輯4人,全面展開修志工作。
編修志書是一項浩繁的文化工程。中山市外事僑務局舉全局之力,確保人力,充實辦公設備,中山市外事僑務局各科室予以密切配合,為編志組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環境,使修志工作有效推進。2009年1月,《中山市華僑志》編志組開始投入編寫工作,在對前志進行拾遺補缺,訂訛正誤的同時,重點開展1988年至2010年間僑志的編撰工作。由於內容涉及面廣、時間跨度長,資料零碎、零散,要編撰成全面、系統、準確,橫不缺要項,縱不斷主線,編排合理的書稿,難度較大。為此,編撰人員從匯集資料入手,除發函海外徵集僑情史料外,分別向中山市相關僑務部門,廣東省、中山市各文史部門、各大圖書館、檔案局,以及中山市方誌辦公室、廣東華僑博物館查找資料,遍訪當事人和知情人,召開僑鄉僑情調查座談會,在此基礎上,對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撰寫。
《中山市華僑志》於2011年11月10日,印發內部版的徵求意見稿,全志共有彩頁插圖167幅,版面字數70多萬字,於2011年12月在聽取專家及多方意見後對《中山市華僑志》徵求意見稿進行全面修改,於2013年9月送廣東省人民出版社審核定稿,於2013年11月付梓。
《中山市華僑志》的編纂工作得到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中山市人民代表大會辦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政協中山市委員會辦公室、中山市致公黨、中山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中山市檔案局、中山市各鎮區僑辦、海外中山社團及編委會顧問、專家、海內外熱心人士等支持,對《中山市華僑志》提出寶貴修改意見,提供史料,寄贈資料。

出版工作

2013年12月,《中山市華僑志》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山市華僑志》出版人員
職務
姓名
出版人
曾瑩
責任編輯
余小華、陳東英
責任技編
周杰、黎碧霞

內容說明

《中山市華僑志》共有彩圖插頁206幅,內文插圖309幅,版面字數達到了107萬字。全書主體共設5篇,分別為華僑華人、歸鄉與歸僑、對祖國及家鄉貢獻、僑務、人物,此外還有留美幼童、四大百貨公司、《海外中山人》專題片等多個專記,記述的時間跨度約從1262年到2010年。
《中山市華僑志》所記述的史實範圍,是中山市行政區劃,歷史事件和人物,按當時香山區劃敘述。《中山市華僑志》重點記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史實,設華僑華人、僑鄉歸僑、對祖(籍)國及家鄉貢獻、僑務、人物五篇,篇首設“概述”和“大事記”,末設專記、檔案選編、附錄、索引。

書籍目錄

《中山市華僑志》目錄
目錄
頁碼
目錄
頁碼
凡例
概述
1
1
大事記
6
第一編華僑華人
第一章移居國外
第一節人口及分布
第二節由來與變遷
一、古代移民
二、近現代移民
三、排華法案
第三節出國原因
一、避亂
二、經商
三、契約華工
四、留學
五、親友援引
六、文化交流及其他
第二章對居住國的貢獻
第一節拓展居住國經濟
一、發展農工商業
二、創建華人社區
第二節促進文化交流
一、華文教育
二、華文報刊
三、文化藝術體育
72
72
73
73
76
78
89
89
90
91
93
97
98
99
99
99
117
122
123
126
127
第三節參與民族獨立鬥爭
第四節融入主流社會
第三章華僑社團
第一節社團的形成
第二節三緣會館與校友會
一、地緣性組織
二、血緣性組織
三、業緣性組織
四、同學會校友會
第三節參與創辦全僑性社團
第四節僑團的作用與發展
第五節各國中山僑團簡介
一、亞洲
二、大洋洲
三、美洲
第六節校友會同學會
一、大洋洲
二、美洲
三、歐洲
第七節參與創辦的全僑性社團
一、大洋洲
二、美洲
130
132
139
139
140
140
141
141
141
142
143
144
144
148
151
177
177
177
179
181
181
181
第二編僑鄉歸僑
第一章中山僑鄉
第一節僑鄉分布
第二節僑鄉形成
第三節僑鄉特點
一、商品經濟發達
二、僑匯僑批業
三、僑房多質量好
第四節僑鄉發展
一、新中國成立前
二、新中國成立後
第五節僑鄉簡介
一、石岐區
二、沙溪鎮
三、三鄉鎮
四、小欖鎮
五、南區
六、大涌鎮
七、南朗鎮
八、東區
九、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十、坦洲鎮
十一、古鎮鎮
十二、五桂山(街道)辦事處
十三、西區
十四、東鳳鎮
十五、神灣鎮
十六、黃圃鎮
十七、板芙鎮
十八、東升鎮
十九、民眾鎮
二十、三角鎮
二十一、港口鎮
二十二、橫欄鎮
190
190
193
194
194
195
200
203
203
209
216
216
218
221
223
224
226
228
230
232
234
235
237
239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7
248
二十三、阜沙鎮
二十四、南頭鎮
第二章僑情研究及華僑文博設施
第一節華僑歷史研究
一、中山市華僑歷史學會
二、孫中山研究會·
三、中山市華僑華人文化學會
四、僑鄉村史
五、校本讀物
六、華僑歷史展覽
第二節惇僑刊鄉訊
一、辦刊歷史背景
二、辦刊宗旨與內容
三、僑刊鄉訊簡介
四、經費來源
五、機構管理
六、出版管理與發行
七、讀者反饋
八、獎勵情況
第三節華僑文博設施
一、博物館
二、名人故居
三、紀念設施
第三章歸僑僑眷
第一節歸國原因
第二節人數及分布第三節貢獻
一、回國參加革命
二、回國服務
三、參政議政
第四節歸僑僑眷團體
一、中山海外同志社
二、中山滾頭振興社
三、歸僑聯誼會
249
250
250
251
251
254
255
255
258
258
260
263
264
265
270
271
273
274
276
278
278
280
282
286
286
287
289
289
290
293
297
297
300
300
第三編對祖(籍)國及家鄉貢獻
第一章對民族民主革命的貢獻
第一節支持辛亥革命
一、加入革命組織
二、參加武裝鬥爭
三、捐輸助餉籌集經費
四、創辦報刊宣傳革命
第二節反對北洋軍閥
一、參加討袁武裝鬥爭
二、參加護法運動
第三節航空救國
第四節抗日救國
一、建立救國團體
二、開展籌賑運動
三、回國參加抗日戰爭
第二章對經濟建設的貢獻
第一節晚清至民國時期
301
301
301
308
311
313
315
316
319
320
324
324
325
329
336
336
一、工業
二、商業
三、交通運輸
第二節新中國時期
一、建國初期
二、改革開放30年
第三章文化教育及公益事業
第一節晚清至民國時期
一、興教辦學
二、公益慈善
第二節新中國時期
一、捐辦教育
二、醫療衛生
三、文化體育
四、捐辦公益
336
337
338
340
340
341
345
345
345
350
352
352
367
372
373
第四編僑務
第一章機構設定
第一節晚清至民國時期
一、晚清時期
二、民國時期
第二節新中國時期
一、改革開放前
二、改革開放後
第二章僑務工作
第一節晚清時期
一、設領護僑
二、頒布國籍法
三、公費選派留美學童
四、促進建立海外華僑學校
五、鼓勵華僑回國投資辦實業
第二節民國時期
一、孫中山執政時期
二、北洋政府時期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380
380
380
381
381
381
386
404
404
404
406
407
407
407
408
408
411
411
第三節新中國建立初期
一、僑務政策
二、僑務工作
第四節“文化大革命”時期
一、“文化大革命”前期
二、“文化大革命”中後期
第五節、改革開放30年
一、落實僑務政策
二、為僑服務保護僑益
三、為經濟建設服務
四、聯絡接待
五、懇親大會
六、僑情調查
七、僑務宣傳
八、榮譽市民
九、華僑港澳同胞表彰會
十、僑務表彰獎勵
416
416
419
429
429
431
434
434
445
461
469
485
494
502
509
515
516
第五編人物

第一章榮譽市民
第二章華僑華人
第三章歸僑僑眷留學生外交官
第一節歸僑僑眷
一、歸僑
519
544
661
661
661
二、僑眷
第二節留學生
第三節外交官
第四章港澳同胞
682
685
737
741
專記
留美幼童
一、容閎與留美幼童
二、選派留美幼童
三、香山籍留美幼童
四、留美幼童後裔
四大百貨公司
一、概述
二、四大公司
三、結語
792
792
794
797
801
804
804
805
810
《海外中山人》專題片
一、概述
二、大洋洲篇
三、北美洲篇
四、亞洲篇
五、中南美洲篇
六、美洲續篇
七、相關聯活動
八、獲獎情況
811
811
812
814
815
819
820
823
827
檔案選錄
830
附錄
第一章原由
第一節地緣關係
第二節孫中山與港澳關係
第三節業緣關係
第二章對港澳地區的貢獻
第一節發展實業
一、第—次經濟轉型期
二、工業化盛期
865
865
868
875
876
877
877
878
三、開拓高科技產業
第二節專業人才
第三節融入主流社會
第三章社團
第一節香港中山社團簡介
第二節澳門中山社團簡介
第三節中山港澳社團青年聯歡
881
882
884
888
889
904
910
索引
人物索引
912
表格索引
922
編後記
925
閱讀順序為從上至下,從左往右

文化特色

《中山市華僑志》的面世,填補了中山市華僑歷史記載的空白。(中山文明網評)
《中山市華僑志》對中山華僑歷史的進行整理和記錄,飽含中山僑胞的辛酸史、創業史與愛國史。(《中山商報》評)

編寫人員

中山市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職務
姓名
顧問
韓澤生、林藻、吳行賜、張應龍、王明惠、鄭向榮、蕭養根、余華、黃結榮、廖荊波、盧艷紅、高銀嬌
主任
馮金怡
副主任
鄭偉樞
委員
杜耀成、張峻峰、黃識、航―譚、文輝、陳迪秋、何清、林潔清、龍敏、林銘章、袁敏、伍藝華、甘煥章、李潤秋、鄧潔恆、郭岱雲
中山市華僑志編輯部
職務
名稱
主編
陳迪秋
副主編
高民川
文稿編輯
陳迪秋、高民川、何清、林潔清、龍敏、林銘章
業務指導
中山市地方志辦公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