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師資力量,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校園活動,新華講壇,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2005年5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國家教育部(教發函〔2005〕68號)批准正式招生。9月,學院迎來首批學生,2005級724名學生報到註冊。
2007年5月,
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函告中山大學,同意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在東莞市麻涌鎮選址辦學,征地1800畝。
2008年6月,經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批准,東莞校區建設項目列入2008年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
2010年3月,學院印發《關於實施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見》,實施學院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
2012年1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被批准為廣東省獨立學院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4個申報專業為廣東省獨立學院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專業。
2013年5月,創辦新華講壇(學者、家長、學子、青年教師、企業家系列)。6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2011學年本科教學工作通過評估。
2014年9月,面向廣東省外10個省份招生,首次招收本科插班生。11月,首創獨立學院“新華逸仙班”順利開班;第一期“青馬100”學生骨幹培訓班正式開班。12月,學院在廣州承辦2014國際護理教育論壇。
2015年1月,建立粵高校首座“周有光先生學術展覽館”和首個“周有光學術研究中心”;中國國內首個“中國大學生產學研創新創業實訓基地”揭牌。2月,經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MIT)Fab Lab審核,學院科技套用與創新中心的創客實驗室(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開源實驗室)成為國際Fab Lab的成員。3月,學院成為中國國內獨立學院首個“中國醫學數字教育項目示範基地”學校。5月,當選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2015年11月20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舉行首屆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高峰論壇,同日舉行十周年慶祝大會。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4月,學校設有19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辦46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
經濟與貿易學院
| 經濟學、稅收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統計學、金融工程、投資學
|
法學院
| 法學
|
中國語言文學系
| 漢語言文學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商務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
資源與城鄉規劃系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信息科學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技術
|
藥學院
| 藥學
|
康復醫學系
| 康復治療學
|
聽力與言語科學系
|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旅遊管理、旅遊管理(學分互認)
|
會計學院
| 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
|
公共治理學院
| 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學、傳播學、社會工作
|
健康學院
| 信息資源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
|
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 藝術設計學、服裝與服飾設計、網路與新媒體
|
音樂系 | 音樂學 |
體育部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學科建設
2017年,公共管理學科、醫學技術學科分別獲批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教學建設
學院倡導啟發式、互動式、TBL、PBL等教學模式。推進學分制和主輔修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健康人格養成,結合珠三角區域產業升級和行業發展現狀,提高學生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強化實踐教學,注重職業能力培養。
截至2018年5月,學院共建有經管、文法、理工、醫藥和藝術五大實驗實訓平台,總計129間。擁有高級智慧型3G模擬人、分娩模擬人、急救模擬人等設備,引入了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微觀裝配實驗室(Fab Lab XH)。
截至2018年5月,學院擁有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7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
2018年,獲批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立項5項、廣東省教育廳年度本科金融學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2項。
項目類別 | 項目名稱 |
---|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電子商務、護理學、漢語言文學、會計學、藥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 |
省級特色專業 |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藥理學、財務管理、大學語文、護理學基礎、藥劑學、法理學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金融職業技能訓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護理專業臨床實習基地 |
健明會計師事務所-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
南沙大酒店-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實踐教學基地 |
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藥學類實踐教學基地 |
廣州市天河區鳳凰街道辦事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 |
廣州諾特外語實踐教學基地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醫學類專業實踐教學示範基地 |
截至2015年7月,學院學生參加競賽獲得的獎勵有:用友杯全國總決賽團體一等獎,全國商科技能競賽一等獎(全國第三名),兩岸三地大學生會計與商業管理案例競賽冠軍,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會計與商業管理案例競賽大陸地區總決賽二等獎,第五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JAVA組全國獲一等獎、三等獎,第六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Java組“二等獎”,第八屆全國信息技術套用水平大賽“Rigol杯”電子系統設計團體賽獲全國二等獎;廣東省“挑戰杯·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斬獲四銀四銅,省科技學術節榮獲一等獎、三等獎等,省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一等獎,第九屆廣東大中專學生科技學術節之“第二屆預防醫學技能大賽”決賽獲衛生實踐技能競賽(非預防專業組)一等獎與三等獎,2015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周本科組銅獎及指定面料大賽最佳舞台效果獎,2015省健美操錦標賽四冠一亞;首屆東莞大學生科技創新節17項獎等百餘項獎項。
截至2019年4月,學校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9項,省級獎項15項,市級獎項1項;斬獲省級獎項27項,市級獎項22項;在“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斬獲“優秀組織單位”,並取得金獎1項,銀獎3項,銅獎10項。
師資力量
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996人,外聘教師244人,其中專任教師具有高級職稱者占30.5%,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占83%;聘請了首席教授、學科帶頭人49人,客座教授39人,講座教授3人,兼職教授29人,高級顧問9人。
國家教學名師獎:王庭槐
中華醫學教育傑出貢獻獎:王庭槐
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王秀嵐、陳家樹、袁持平、衣楊、周開國
廣東省民辦教育優秀教師:許振剛、林瑋、萬智萍、萬娟娟、曹穎男
廣東省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林源
東莞市優秀教師:徐偉明、李文蓓、徐應祥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
會計學專業教學團隊 | 張麗拉、林源 |
藥理學課程教學團隊 | 陳家樹 |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9年5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有高等教育研究所、現代金融研究中心、財稅與會計研究中心、廣東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醫學醫藥研究中心、科技套用與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2015年2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有6個項目通過省教育廳組織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獲2014年省教育廳科研平台和項目立項。
2016年11月,學院陳萬靈教授的論文《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共贏性實證研究》獲“2016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一等獎。10月,學院於洪彥教師申報的《廣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的發展進程研究》獲廣州市哲學社科"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專項課題立項;學院郭進超教師申報的《“珠三角”電子產業集聚過程中的企業創新研究——基於Agent建模和仿真的方法》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一般項目、青年項目立項。7月,獲得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青年基金、自籌經費項目立項3項。
2018年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組織申報縱向科研項目46類186個項目/課題,獲批32個項目。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項目類別 |
---|
基於最佳協作頻譜接入的認知無線網路節能中繼技術研究 | 萬智萍 | 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自然科學類) |
經濟實驗在法學課程中的運用研究 | 葉秀 | 特色創新項目(教育科研類) |
微課在高校《生物化學》教學中的套用研究 | 張衛佳 | 特色創新項目(教育科研類) |
創業者的基礎知識體系和風險判斷心理範式研究 | 蔣福 | 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類) |
集群文化、社會網路與非正規小微企業成長動因研究 | 陳文川 | 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類) |
廣東與東協經貿合作的比較優勢動態變化研究 | 吳喜齡 | 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類)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負責人 |
---|
IT企業成長戰略研究: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動態匹配 | 自籌經費項目 | 戴欣 |
高校教師社會網路與學習共同體的關係研究 | 青年基金項目 | 郭佩文 |
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集聚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演變過程與作用機制的實證研究 | 青年基金項目 | 武亮 |
學術資源
截至2018年1月,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128萬多冊,電子圖書46.5萬種(冊),占容量為2.16TB;年訂購中外文期刊704種,裝訂成冊的過刊近4萬冊。圖書館已建設了非書資源管理系統,共24TB的容量,用於隨書光碟、論文、特色資源的管理,自建視頻、音頻、課件等非書資源30410種,總計10.48TB。校園網共享母體學校中山大學中文電子期刊40325種;外文電子期刊43131種;中文電子圖書122.43萬冊;外文電子圖書46.06萬冊;光碟及網路資料庫300多種;多媒體光碟資源5.99萬片。擁有超星電子書、知識視界資料庫各類視頻資源試用方法、多媒體數字圖書館、聖才數字圖書館、銀符資料庫、中山大學圖書館共享資源等資料庫。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學院與200多家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企業等共建校外實踐基地,為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實驗、實踐、實訓的基地與平台。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院徽沿用了中山大學校徽的圓型、鐘樓、海棠式洞窗、木棉花等基本元素。另一方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院徽則添加了一些象徵青春活力,顯現團結奮進的元素。原有中山大學校徽鐘樓兩側的茂盛樹形,也巧合併寓意山峰之形,同時也蘊藏著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師生一方面要保持母體學校精心育人和百年樹人的精神;又體現具有開拓創新和勇攀高峰的信心和勇氣的寓意,以體現傳承與創新。
圖形的中心,木棉花型之內,上方保留原有中山大學校徽的鐘樓圖形,中部配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建院之初的院門,並書院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八個字,院門下方八根大柱矗立,寓意學院注意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知識、素質、思維、能力、身心、技能的培養訓練,同時也襯托出門前的康莊大道,寓意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
原有中山大學校徽木棉花型下方所書“1924”建校年份,在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院徽中改為“2005”的建院年份,它表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作為中山大學在經歷八十周年的光輝歷程之後綻放出的新花。表明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師生將繼承中山先生遺志,傳承中山大學優良傳統,銳意進取,繼往開來,闊步前進,爭創輝煌。
原詞:鄒魯,曲:陳洪
白雲山高,珠江水長。
吾校矗立,蔚為國光。
中山手創,遺澤余芳。
博學審問,慎思不罔。
明辨篤行,為國棟樑。
莘莘學子,濟濟一堂。
學以致用,不息自強。
發揚光大,貫徹主張。
振興中華,永志勿忘。
精神文化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由
孫中山先生於1924 年11月11日在
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作為中山大學申辦、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將秉承中山大學的歷史傳統和優良學風,遵循中山先生“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大學校訓。
首先,中山先生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五者作為有機統一體給予新釋,他所指的“博學”是指學生要學習“古近中外的知識”,包括自然和社會科學乃至社會實踐,更值得重視的是,孫中山的“博學”而識,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遠大志向而又有廣大文化知識的人才。
其次,中山先生反對死讀書的方法,強調獨立思考。他告誡青年,學、問、思、辨的關鍵在於獨立思考,學科學、發展科學,首要在於要明白任何科學的創造發明,不是靠書本知識,而是由於科學家長期考察心得貢獻到人類的記錄。可見孫中山的問、思、辨,是指人的學習認識方法,把“觀察”和“判斷”這兩種近代科學思維方法運用到教學方法上,這也是創新的方法。
第三,中山先生把古代“篤行”發展為社會實踐。把造就振興中華置於自己肩上的人才學校,作為“好學校”: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為社會服務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其一,學校主要任務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學校教育的方向,孫中山強調為革命造就人才,我們今天應給予繼承和發展。其二,學校要培養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中山先生強調學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要把學生造就成新的欺負人民的新貴,這表明樹立革命的人生觀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應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科學地發展學、問、思、辨和行的教育認識規律,中山先生強調在立大志的前提下發揮學、問、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證關係,表達了對教育認識規律的合理性。學校在堅持教育基本路線前提下必須堅持廣博的學識,獨立的思考,分辨正確與謬誤,批判抵制社會和國際的錯誤思潮,堅持理論與實踐統一。
包容、開放、創新
校園活動
截至2018年,學院團委下設四大學生組織(學生會、學社聯、藝術團、記者站)和56個學生社團,開展了一系列文體藝術活動。
學校開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活動252場次,參與人數16271人;其中,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4場次,參與人數171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重要講話精神和團的十八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團代會精神3場次,參與人數437人;省級“百名團學青年骨幹十九大精神朋輩巡講團”入選人員3名,共開展巡講1場次。依託主題團日、理論學習社團、團校、培訓班和新媒體等線上線下陣地平台,開展“四進四信”活動247場次,參與人數13642人。舉辦校級報告會情況4場次,直接覆蓋734人。全年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的總場次51場次,直接覆蓋9019人;開展2018年度“中大新華好青年”評選活動。
截至2019年4月,學校共註冊24個志願服務單位,實名註冊志願者24516名,“星級志願者”1462名,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111項,提供服務時長418241.12小時,人均志願服務時長17.06小時,建立校地合作基地51個。獲得由團中央、全國學聯頒發的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榮譽稱號。組織參加校外活動70餘場,包括東莞合唱節、第三屆“高校冠軍杯”7人制足球賽、第十四屆廣東省高校“培正杯”羽毛球混合賽、東莞市大學生羽毛球九校聯賽、廣東省第十三屆大學生校園文體藝術節舞蹈大賽、第三屆大學生器樂比賽、第十三屆大戲節、第九屆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第三屆“綠色青春”廣東省高校環保辯論賽等活動。
新華講壇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新華講壇”於2013年5月創辦,由“學者講壇”、“家長講壇”、“學子講壇”、“青年教師講壇”、“企業家講壇”五個子系列構成。
學院以“新華講壇”為創新平台,探索建立起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突破學院對外與地方政府、企業、高校之間,學院內部系部、學系之間的壁壘,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實現深度合作。
學院以“新華講壇”為創新途徑,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助推學院內涵式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學術自由、開放包容、鼓勵創新、奮發進取的學術氛圍和開拓拼搏、團結合作、求真務實、寬容和諧的育人氛圍。
學院通過講壇,邀請專家、學者、政治家、企業家、文化名人、各類英模,以及優秀家長、優秀校友等,來到學校,為學生講文化、講思想、講人生、講社會、講自己,分享他們在做學問、社會實踐、就業創業、教與學等過程中的經歷和體會,豐富學生的
第二課堂,並對學生進行三早教育(早立志規劃,早接觸社會,早崗位實踐)、通識教育、勵志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學科融通教育。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部門 | 職務 | 姓名 |
---|
董事會
| 董事長 | 劉榮海 |
副董事長 | |
董事 | |
黨政領導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
黨委書記 | 周雲 |
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 藍永金 |
副校長、紀委書記 | |
副校長 | |
校長助理 | |
歷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院長 | 張純祥 | 2005.6-2007.7 |
院長 | 陳偉林 | 2008.2-2013.4 |
黨委書記 | | 2005.6-2016.7 |
財務總監 | 黃志男 | 2012.5-2014.3 |
(以上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原黨政領導班子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