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白馬寺

中寧白馬寺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中寧是一片汪洋大海(現中寧縣最高山峰---牛首山就發現了漿魚鱗化石,為全世界四大漿魚鱗化石地之一)。後有歷史記載:七星渠系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興建,西起泉眼山(在寧安堡西十五公里,為七星渠口),相傳山下有泉七眼,像七星排列,故取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寧白馬寺
  • 佛教名:中寧牛首寺 
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中寧是一片汪洋大海(現中寧縣最高山峰---牛首山就發現了漿魚鱗化石,為全世界四大漿魚鱗化石地之一)。不知過了多少年,隨著地殼的變遷,大水退了,形成了高高低低的山峰,彎彎曲曲的河流,在山河之間,淤積了大片平原,這些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因為缺水,就荒蕪起來了。一天,南海觀音雲遊到此,看到大片的土地荒蕪得十分可惜。他想,如果開一條水渠,引水灌溉,那該多好啊!觀音就在泉眼山下,手拿淨瓶楊柳一點,化作七眼水泉,泉水清涼香甜。有了泉水,還是灌不上這大片的土地,觀音在水草豐美的泉水邊上,放養了一匹膘肥體壯、性情暴躁的白龍馬。一天,白龍馬咋也拴不住,掙脫韁繩,沿著南山坡賓士起來,直到彰恩一帶。每天它早出晚歸,肚子吃得圓圓的,回到泉眼山喝水。時間長了,白龍馬拖著半截韁繩把南山坡拉了一道壕溝,人們順著這條壕溝挖了條長長的水渠,把黃河的水引上來,灌溉這片平原。因為是觀音在泉眼山點化了七眼水泉,這條渠就命名為“七星渠”。
另據歷史記載:七星渠系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興建,西起泉眼山(在寧安堡西十五公里,為七星渠口),相傳山下有泉七眼,像七星排列,故取名。渠開好了,有了水,人們耕種著這塊平原,紫紅色的高梁,金黃色的穀子,給人們帶來一派豐收的景象。但七星渠畔光禿禿的,除了野草野花、黃土黃沙,其餘什麼也沒有。觀音看到這種狀況,就在七星渠的兩岸,撒下了楊柳種子,隔年樹苗茁壯,綠茵茵的楊柳長滿了七星渠兩岸,站在山頭朝下望去,宛如一條綠色的長龍在飛舞,這就是聞名中寧八景之一的“星渠柳翠”。白龍馬吃草的地方叫白馬灘,人們為了紀念白龍馬的功勞,在白馬灘又建了白馬寺。白馬寺大殿立著一匹高大的白馬雕塑,人們世世代代供奉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