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了都德的兩部短篇小說集。《星期一故事集》寫於普法戰爭爆發(1870)之後,作者描寫了戰爭背景下人性的高貴、卑微與低劣,也描寫了小人物艱難而悲哀的生存狀態。作者行文手法變化萬千,現實主義、動物寓言、哥特魔幻在作品中交織更迭。作者敘事視角獨特别致,尤其是孩童視角的運用,在純真、懵懂和頑皮的天性背後,展現灰色、陰暗與畸形的世界。《磨坊信札》發表於1865年,作者描寫了普羅旺斯美麗的自然風光和鄉間的生活習俗,敘事節奏舒緩流暢,字裡行間充滿詩情畫意。有的故事直接脫胎於普羅旺斯的民間傳說,有著古樸而動人的質地,散發著薰衣草般的幽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都德短篇小說選
- 譯者:李玉民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772055
- 作者:都德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32
- 品牌:灕江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都德短篇小說的風格是他熱烈的情感、溫和的人生態度、敏銳的感受方式與他特定的藝術方法所綜合決定的產物。《都德短篇小說選/中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選譯了都德各個時期各種題材的短篇小說。都德的短篇小說中最值得重視的是一組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作品,這些短篇廣泛流傳,膾炙人口,早已成為世界短篇小說文庫中的瑰寶。
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都德出生於法國南部普魯旺斯省的尼姆地區,他對自己的故鄉充滿了濃厚的情感,因描寫普羅旺斯鄉間的動人故事而被尊為法國南方文學的鼻祖。普法戰爭爆發後,都德應徵入伍。他以這次戰爭為背景,寫了一組具有深刻愛國主義情感和卓越藝術技巧的短篇小說,其中《最後一課》表達了作者對法國的熱愛、對法語的讚美,小說的藝術構思新穎別致,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名篇。
李玉民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從事法國文學作品翻譯已有30年,譯著60餘種,譯文超過2000萬字,其中有半數作品是國內首譯。李玉民的“譯文灑脫,屬於傅雷先生的那個傳統”(柳鳴九語),譯序也多個人感悟,親切新穎,不落俗套,成為譯作的一道風景。主要譯著:小說有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基督山恩仇記》,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戲劇有《繆塞戲劇選》、《加繆全集·戲劇卷》等;詩歌有《艾呂雅詩選》、阿波利奈爾的《燒酒集》、《圖畫詩集》等。此外,編選並翻譯《繆塞精選集》、《阿波利奈爾精選集》、《紀德精選集》、米什萊的《鳥》、《海》、《山》;主編《紀德文集》(5卷)、《法國大詩人傳記叢書》( 10卷)等。
李玉民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從事法國文學作品翻譯已有30年,譯著60餘種,譯文超過2000萬字,其中有半數作品是國內首譯。李玉民的“譯文灑脫,屬於傅雷先生的那個傳統”(柳鳴九語),譯序也多個人感悟,親切新穎,不落俗套,成為譯作的一道風景。主要譯著:小說有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基督山恩仇記》,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戲劇有《繆塞戲劇選》、《加繆全集·戲劇卷》等;詩歌有《艾呂雅詩選》、阿波利奈爾的《燒酒集》、《圖畫詩集》等。此外,編選並翻譯《繆塞精選集》、《阿波利奈爾精選集》、《紀德精選集》、米什萊的《鳥》、《海》、《山》;主編《紀德文集》(5卷)、《法國大詩人傳記叢書》( 10卷)等。
圖書目錄
星期一故事集
最後一課
柏林之圍
一局檯球
小間諜
布吉瓦爾的座鐘
公社的阿爾及利亞步兵
拉雪茲神甫公墓戰役
小餡餅
聖誕故事
教皇死了
紅山鶉的感憤
磨坊信札
初入磨坊
波凱爾的驛車
高爾尼師傅的秘密
塞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菜城的姑娘
教皇的騾子
桑吉奈爾的燈塔
“塞米揚特”號沉船始末
海關職員
居居尼昂的神甫
老夫老妻
散文詩
畢克休的皮包
金腦人的傳說
詩人米斯特拉爾
三遍小彌撒
橙子
兩家小旅店
在米里亞納
蝗蟲
戈謝神甫的藥酒
在卡馬爾格
懷念軍營
最後一課
柏林之圍
一局檯球
小間諜
布吉瓦爾的座鐘
公社的阿爾及利亞步兵
拉雪茲神甫公墓戰役
小餡餅
聖誕故事
教皇死了
紅山鶉的感憤
磨坊信札
初入磨坊
波凱爾的驛車
高爾尼師傅的秘密
塞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菜城的姑娘
教皇的騾子
桑吉奈爾的燈塔
“塞米揚特”號沉船始末
海關職員
居居尼昂的神甫
老夫老妻
散文詩
畢克休的皮包
金腦人的傳說
詩人米斯特拉爾
三遍小彌撒
橙子
兩家小旅店
在米里亞納
蝗蟲
戈謝神甫的藥酒
在卡馬爾格
懷念軍營
文摘
“靜一靜!”
我本來打算趁著這紛亂的時候,溜到自己的座位上,誰知這天偏偏一片肅靜,好似星期天的早晨。我從敞開的窗戶瞧見,同學們都已經坐好,阿梅爾先生走來走去,腋下夾著那把可怕的鐵戒尺。在一片肅靜中,不得不推開門,走進教室,想想看,我該多么臉紅,多么害怕!
嘿!還真沒有料到。阿梅爾先生注視著我,並沒有生氣,而是非常和藹地對我說:
“到你座位上去吧,我的小弗朗茲,我們不等你就要上課了。”
我立刻跨上座椅,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這時我才驚魂稍定,注意到我們老師穿著他那件漂亮的綠禮服,領口套著精美的襟飾,還戴上那頂繡花黑綢小圓帽,而只有在學校來人視察或發獎時,他才是這套打扮。此外,整個課堂也顯得異乎尋常,有點兒莊嚴肅穆。我最驚訝的是,教室後面那排平時空著的座椅,竟然坐著和我們一樣安靜的村民,有頭戴三角帽的歐塞爾老爺爺、前任村長、退休的郵遞員,還有其他一些人。他們表情都很憂傷。歐塞爾老爺爺還帶來毛了邊的舊識字課本,攤在膝上,他那副大眼鏡則橫放在上面。
我對周圍這一切正驚訝不已,阿梅爾先生已經上了講台,他對我們講話,還是剛才見我時的那種和藹而嚴肅的聲音:
“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方面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①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來。今天,這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請你們注意聽講。”
這幾句話一下子把我的心攪亂了。哼!這些壞蛋,他們在村政府張貼的布告,原來就是這個訊息。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還不怎么會寫字呢!以後再也學不到啦!學這點兒就算完啦!……現在,我真怨自己白浪費了時間,怨自己逃學去掏鳥窩、去薩爾河溜冰!我的課本,剛才背在身上還特別討厭,還嫌太沉,現在反而覺得,我的語法課本、神聖的歷史課本,就跟老朋友要離開似的,心裡還真難受。阿梅爾先生也一樣。一想到他要離去,再也見不到了,我就把受到的懲罰、挨的戒尺打忘得精光。
可憐的人!
他換上節日的盛裝,就是要鄭重地上完最後一堂課。現在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村里這些老人都坐到教室後面。這似乎表明他們後悔沒有常來聽課,同時以這種方式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的傑出工作,並向離去的祖國表示敬意。
我正想到這裡,忽聽叫我的名字。該我背誦了。這些分詞的重要規則,我若是能夠高聲地、清晰地、一點兒不差全背誦出來,付出什麼代價我還不肯呢?可是,我剛說一兩個詞就亂套了,站在座位上搖晃著身子,不敢抬頭,心裡難受極了。我又聽見阿梅爾先生對我說:
“我不責備你,我的小弗朗茲,你一定受到足夠的懲罰……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每天都這樣想:‘算了吧!時間多著呢……明天我再學吧。’這不,你看到了發生什麼情況……我們的阿爾薩斯最大的不幸,就是總把教育推到明天,現在,那些人就有權對我們說:‘怎么!你們還敢說自己是法國人,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看不懂,也不會寫!’我可憐的弗朗茲,我所說的這些,罪過最大的還不是你。我們所有人都應當大大地責備自己。
“你們父母沒有很好督促你們學習。他們還是願意打發你們下地,或者到紗廠去幹活,好掙幾個錢。我本人呢,就一點兒也沒有該自責的嗎?我不也是時常讓你們給我的花園澆水,耽誤你們學習嗎?我要去釣鱒魚的時候,不是也隨便放你們假嗎?……”
P4-P5
我本來打算趁著這紛亂的時候,溜到自己的座位上,誰知這天偏偏一片肅靜,好似星期天的早晨。我從敞開的窗戶瞧見,同學們都已經坐好,阿梅爾先生走來走去,腋下夾著那把可怕的鐵戒尺。在一片肅靜中,不得不推開門,走進教室,想想看,我該多么臉紅,多么害怕!
嘿!還真沒有料到。阿梅爾先生注視著我,並沒有生氣,而是非常和藹地對我說:
“到你座位上去吧,我的小弗朗茲,我們不等你就要上課了。”
我立刻跨上座椅,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這時我才驚魂稍定,注意到我們老師穿著他那件漂亮的綠禮服,領口套著精美的襟飾,還戴上那頂繡花黑綢小圓帽,而只有在學校來人視察或發獎時,他才是這套打扮。此外,整個課堂也顯得異乎尋常,有點兒莊嚴肅穆。我最驚訝的是,教室後面那排平時空著的座椅,竟然坐著和我們一樣安靜的村民,有頭戴三角帽的歐塞爾老爺爺、前任村長、退休的郵遞員,還有其他一些人。他們表情都很憂傷。歐塞爾老爺爺還帶來毛了邊的舊識字課本,攤在膝上,他那副大眼鏡則橫放在上面。
我對周圍這一切正驚訝不已,阿梅爾先生已經上了講台,他對我們講話,還是剛才見我時的那種和藹而嚴肅的聲音:
“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方面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①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來。今天,這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請你們注意聽講。”
這幾句話一下子把我的心攪亂了。哼!這些壞蛋,他們在村政府張貼的布告,原來就是這個訊息。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還不怎么會寫字呢!以後再也學不到啦!學這點兒就算完啦!……現在,我真怨自己白浪費了時間,怨自己逃學去掏鳥窩、去薩爾河溜冰!我的課本,剛才背在身上還特別討厭,還嫌太沉,現在反而覺得,我的語法課本、神聖的歷史課本,就跟老朋友要離開似的,心裡還真難受。阿梅爾先生也一樣。一想到他要離去,再也見不到了,我就把受到的懲罰、挨的戒尺打忘得精光。
可憐的人!
他換上節日的盛裝,就是要鄭重地上完最後一堂課。現在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村里這些老人都坐到教室後面。這似乎表明他們後悔沒有常來聽課,同時以這種方式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的傑出工作,並向離去的祖國表示敬意。
我正想到這裡,忽聽叫我的名字。該我背誦了。這些分詞的重要規則,我若是能夠高聲地、清晰地、一點兒不差全背誦出來,付出什麼代價我還不肯呢?可是,我剛說一兩個詞就亂套了,站在座位上搖晃著身子,不敢抬頭,心裡難受極了。我又聽見阿梅爾先生對我說:
“我不責備你,我的小弗朗茲,你一定受到足夠的懲罰……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每天都這樣想:‘算了吧!時間多著呢……明天我再學吧。’這不,你看到了發生什麼情況……我們的阿爾薩斯最大的不幸,就是總把教育推到明天,現在,那些人就有權對我們說:‘怎么!你們還敢說自己是法國人,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看不懂,也不會寫!’我可憐的弗朗茲,我所說的這些,罪過最大的還不是你。我們所有人都應當大大地責備自己。
“你們父母沒有很好督促你們學習。他們還是願意打發你們下地,或者到紗廠去幹活,好掙幾個錢。我本人呢,就一點兒也沒有該自責的嗎?我不也是時常讓你們給我的花園澆水,耽誤你們學習嗎?我要去釣鱒魚的時候,不是也隨便放你們假嗎?……”
P4-P5
序言
西方音樂有大調小調之分,如c大調、e小調等;又有升調降調之別,如升c大調、降e小調等。我閱讀和翻譯法國文學作品,也覺得有大小調、升降調的差異。
接觸雨果、巴爾扎克的作品,往往聯想到大調、升調。他們的大腦醞釀的是大構思、大藍圖,寫的是大主題、大場面、大善大惡,可以說調門大,手筆大,製作也大,無所不大,總之鴻篇巨製,要讓人讀了能產生大徹大悟的效果。
然而,閱讀和翻譯都德、莫泊桑的小說,就怎么也無法同大調升調聯繫起來,倒覺得不是降e小調,就是降a小調,什麼《小東西》、《小間諜》、《小餡餅》、小彌撒、小旅店、小弗朗茲、藍衣小姑娘……總之寫的是小故事、小場面,搞的是小玩意兒、小製作,大多篇幅短小。如果說雨果、巴爾扎克所搭的是天地人間的大戲台,那么都德就像在集市上圈場子耍小把戲的了。
都德本人就這樣寫道:
“‘我真高興……’這句話,老實厚道的里斯勒今天不知說過多少遍了。他說得總是那么動情,那么溫和,那么緩慢,那么深沉。他壓低嗓門,不敢大聲說話,唯恐樂極生悲,突然失聲哭出來。”
《一個女人的沉淪》開篇這段話,雖然講的不是他的寫作風格,但是可以借用來標明都德講故事的主要特點:低調、溫和、舒緩、動情和深沉。這些也構成了都德小說的獨特魅力——大題小作的魅力。
大題小作的魅力,就是以小製作表現大主題所具有的藝術魅力。這便是為什麼都德能以小見長、躋身名家之列的奧秘。
小製作表現大主題雖非都德專有,但是他精於此道,樂此不疲,創作出《最後一課》、《柏林之圍》、《一局檯球》、《塞甘先生的山羊》等一些膾炙人口的精品。
普法戰爭,不能說不是大題目。喪權辱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割讓給普魯士,不能說不是大題目;法國人的愛國主義,不能說不是大題目。然而,都德偏偏採用低調,進行小製作,選取課堂、病床、檯球室這樣的小場景。
《最後一課》就是小場景表現大主題的一個典型範例。在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東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隨即淪為異族的統治。這種悲劇所激發的兩省人民的愛國情緒,既不是以大抗議大示威高呼口號怒吼出來的,也不是槍對槍炮對炮用槍炮聲所宣告的,而是通過國小校的一堂法文課來表達的。
一堂法文課再普通不過,但這是最後一課。國小教師阿梅爾是再普通不過的教師,小學生弗朗茲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童,歐塞爾老爺爺也是再普通不過的文盲村民,等等,這些極普通人在極普通的國小校上最後一堂法文課,就極不普通了。只因這些普通的自然感情聚在一起,生髮出來一種偉大而高尚的情感——愛國精神。
文學作品表現愛國精神,大多是激昂的——在祖國的危難關頭,血性男兒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何等激昂壯烈!
然而,像弗朗茲這樣懵懂無知的學童,像歐塞爾這樣操勞一生的農民,像阿梅爾這樣默默無聞的國小教師,都是普通老百姓。他們的愛國情感平常並不掛在口頭上,而是深藏在內心,因為這種情感是與生俱來的,不是由宣傳灌輸到頭腦中的。
都德善於發掘這種內心的愛國情感,而且在他的筆下,這種情感也不是以英雄行為,而是以普通人直覺的行為表現出來。表現出來的更不是激昂悲壯,而是深沉厚重。這就是沉甸甸的民心,這就是一切侵略者、統治者、無道者、不義者既懼怕又渴望得到的民心。
都德著重描寫的不是英雄形象,而是普通人,不過,體現出來的是同樣偉大的高尚情感。試看文盲老農歐塞爾,一輩子不肯學習,卻來聽這最後一堂法文課,拿著識字課本像小學生一樣認真拼讀;再試看普通國小教員阿梅爾,多少年循規蹈矩的教書,同數以萬計的國小教師並無差異,可是在接到占領軍不準在學校再教法文的命令之後,就穿上節日禮服,勇敢地上完他精心準備的最後一課,聽到下課的鐘聲,他語不成句,拿起粉筆用全力寫下:“法蘭西萬歲”。這二人平凡的舉動所產生的震撼力,不亞於同敵人拚死搏鬥的英雄行為。尤其對懵懂無知的學童弗朗茲的啟蒙教育,更是多少套大理論所不及的。
以小製作表現大主題的藝術效果,就有這種啟蒙的震撼力,即一種感人至深、擊人猛醒的力量。小弗朗茲上這一堂課,仿佛一下子懂事兒了,所受的教育,恐怕是他終生難忘的。
啟蒙讀物,往往是以小見大的佳作;啟蒙讀物的作家,往往是寫小東西的大師。記得1992年我訪問法國期間,曾問已有10年交情的法國朋友夏爾·撒吉先生,他最喜歡哪一位作家。他不假思索就回答:都德。我問他為什麼,他又當即回答:都德是一位大師,上學時念他的作品至今不忘。當時我認為這不是文學意義上的討論,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現在想來,撒吉先生對都德的評價,一定是指啟蒙意義上的大師。
我在北大西語繫念書進入三年級時,就開始讀淺顯易懂的都德、莫泊桑等人的原作,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東西》和《最後一課》。《最後一課》不僅是法國國小的啟蒙讀物,也是外國人學習法語的啟蒙讀物。我翻譯《最後一課》,再聯想大學讀書時所留下的印象,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夏爾·撒吉先生稱都德為大師了。啟蒙讀物對人的成長的影響,往往延續一生。善良等美德,正因為通過啟蒙讀物播種到少年兒童的心中,人類才能從歷次滅頂之災里浮出,得以繼續繁衍生存。
夏爾·撒吉先生就體現了都德小說中人物的美德,難怪他最喜愛都德的作品。他性格開朗,善氣迎人,熱心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交了許多朋友。我是他在中國的第一位朋友,可謂忘年交。他多次來中國旅行,我多次去法國講學訪問,頻繁相見,情誼甚篤。只可惜近年來他身體欠佳,欲來中國而未成行,而我教學和譯事繁忙,再次赴法的計畫一再推遲。今年lO月初,我還打電話給撒吉先生,讓他等著我,見面再談談我譯都德小說的體會。不料一個月後,突然接到巴黎友人電話,告知我們的朋友撒吉先生病故,我們在電話兩端不禁失聲……
一個好人走了,同他討論都德的小說已成為不了的心愿,只能在譯者序言中略寄我的哀思。
接觸雨果、巴爾扎克的作品,往往聯想到大調、升調。他們的大腦醞釀的是大構思、大藍圖,寫的是大主題、大場面、大善大惡,可以說調門大,手筆大,製作也大,無所不大,總之鴻篇巨製,要讓人讀了能產生大徹大悟的效果。
然而,閱讀和翻譯都德、莫泊桑的小說,就怎么也無法同大調升調聯繫起來,倒覺得不是降e小調,就是降a小調,什麼《小東西》、《小間諜》、《小餡餅》、小彌撒、小旅店、小弗朗茲、藍衣小姑娘……總之寫的是小故事、小場面,搞的是小玩意兒、小製作,大多篇幅短小。如果說雨果、巴爾扎克所搭的是天地人間的大戲台,那么都德就像在集市上圈場子耍小把戲的了。
都德本人就這樣寫道:
“‘我真高興……’這句話,老實厚道的里斯勒今天不知說過多少遍了。他說得總是那么動情,那么溫和,那么緩慢,那么深沉。他壓低嗓門,不敢大聲說話,唯恐樂極生悲,突然失聲哭出來。”
《一個女人的沉淪》開篇這段話,雖然講的不是他的寫作風格,但是可以借用來標明都德講故事的主要特點:低調、溫和、舒緩、動情和深沉。這些也構成了都德小說的獨特魅力——大題小作的魅力。
大題小作的魅力,就是以小製作表現大主題所具有的藝術魅力。這便是為什麼都德能以小見長、躋身名家之列的奧秘。
小製作表現大主題雖非都德專有,但是他精於此道,樂此不疲,創作出《最後一課》、《柏林之圍》、《一局檯球》、《塞甘先生的山羊》等一些膾炙人口的精品。
普法戰爭,不能說不是大題目。喪權辱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割讓給普魯士,不能說不是大題目;法國人的愛國主義,不能說不是大題目。然而,都德偏偏採用低調,進行小製作,選取課堂、病床、檯球室這樣的小場景。
《最後一課》就是小場景表現大主題的一個典型範例。在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東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隨即淪為異族的統治。這種悲劇所激發的兩省人民的愛國情緒,既不是以大抗議大示威高呼口號怒吼出來的,也不是槍對槍炮對炮用槍炮聲所宣告的,而是通過國小校的一堂法文課來表達的。
一堂法文課再普通不過,但這是最後一課。國小教師阿梅爾是再普通不過的教師,小學生弗朗茲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童,歐塞爾老爺爺也是再普通不過的文盲村民,等等,這些極普通人在極普通的國小校上最後一堂法文課,就極不普通了。只因這些普通的自然感情聚在一起,生髮出來一種偉大而高尚的情感——愛國精神。
文學作品表現愛國精神,大多是激昂的——在祖國的危難關頭,血性男兒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何等激昂壯烈!
然而,像弗朗茲這樣懵懂無知的學童,像歐塞爾這樣操勞一生的農民,像阿梅爾這樣默默無聞的國小教師,都是普通老百姓。他們的愛國情感平常並不掛在口頭上,而是深藏在內心,因為這種情感是與生俱來的,不是由宣傳灌輸到頭腦中的。
都德善於發掘這種內心的愛國情感,而且在他的筆下,這種情感也不是以英雄行為,而是以普通人直覺的行為表現出來。表現出來的更不是激昂悲壯,而是深沉厚重。這就是沉甸甸的民心,這就是一切侵略者、統治者、無道者、不義者既懼怕又渴望得到的民心。
都德著重描寫的不是英雄形象,而是普通人,不過,體現出來的是同樣偉大的高尚情感。試看文盲老農歐塞爾,一輩子不肯學習,卻來聽這最後一堂法文課,拿著識字課本像小學生一樣認真拼讀;再試看普通國小教員阿梅爾,多少年循規蹈矩的教書,同數以萬計的國小教師並無差異,可是在接到占領軍不準在學校再教法文的命令之後,就穿上節日禮服,勇敢地上完他精心準備的最後一課,聽到下課的鐘聲,他語不成句,拿起粉筆用全力寫下:“法蘭西萬歲”。這二人平凡的舉動所產生的震撼力,不亞於同敵人拚死搏鬥的英雄行為。尤其對懵懂無知的學童弗朗茲的啟蒙教育,更是多少套大理論所不及的。
以小製作表現大主題的藝術效果,就有這種啟蒙的震撼力,即一種感人至深、擊人猛醒的力量。小弗朗茲上這一堂課,仿佛一下子懂事兒了,所受的教育,恐怕是他終生難忘的。
啟蒙讀物,往往是以小見大的佳作;啟蒙讀物的作家,往往是寫小東西的大師。記得1992年我訪問法國期間,曾問已有10年交情的法國朋友夏爾·撒吉先生,他最喜歡哪一位作家。他不假思索就回答:都德。我問他為什麼,他又當即回答:都德是一位大師,上學時念他的作品至今不忘。當時我認為這不是文學意義上的討論,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現在想來,撒吉先生對都德的評價,一定是指啟蒙意義上的大師。
我在北大西語繫念書進入三年級時,就開始讀淺顯易懂的都德、莫泊桑等人的原作,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東西》和《最後一課》。《最後一課》不僅是法國國小的啟蒙讀物,也是外國人學習法語的啟蒙讀物。我翻譯《最後一課》,再聯想大學讀書時所留下的印象,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夏爾·撒吉先生稱都德為大師了。啟蒙讀物對人的成長的影響,往往延續一生。善良等美德,正因為通過啟蒙讀物播種到少年兒童的心中,人類才能從歷次滅頂之災里浮出,得以繼續繁衍生存。
夏爾·撒吉先生就體現了都德小說中人物的美德,難怪他最喜愛都德的作品。他性格開朗,善氣迎人,熱心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交了許多朋友。我是他在中國的第一位朋友,可謂忘年交。他多次來中國旅行,我多次去法國講學訪問,頻繁相見,情誼甚篤。只可惜近年來他身體欠佳,欲來中國而未成行,而我教學和譯事繁忙,再次赴法的計畫一再推遲。今年lO月初,我還打電話給撒吉先生,讓他等著我,見面再談談我譯都德小說的體會。不料一個月後,突然接到巴黎友人電話,告知我們的朋友撒吉先生病故,我們在電話兩端不禁失聲……
一個好人走了,同他討論都德的小說已成為不了的心愿,只能在譯者序言中略寄我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