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中學圖書館文庫:標準與尺度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129頁
- 開本:32
- 作者:朱自清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194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學圖書館文庫:標準與尺度》收集的是朱自清復員以來寫的一些文章,第一篇《動亂時代》,第二篇《中國學術的大損失》和末一篇《日常生活的詩》是在成都寫的,別的十九篇都是回到北平之後寫的。《中學圖書館文庫:標準與尺度》收的文章很雜,評論、雜記、書評、書序都有,大部分也許可以算是雜文罷,其中談文學與語言的占多數。
《中學圖書館文庫:標準與尺度》收集了作者朱自清所處40年代中期發表的雜文,共22篇,其中大多涉及文學與語言問題。其論文、論事、論人、論書大都關涉了標準與尺度問題,是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時代對於時代的回應。同時也可見出作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獨到見解。
圖書目錄
自序
動亂時代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
回來雜記
文學的標準與尺度
論嚴肅
論通俗化
論標語口號
論氣節
論吃飯
什麼是文學?
什麼是文學的“生路”?
低級趣味
語文學常談
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
誦讀教學
誦讀教學與“文學的國語”
論誦讀
論國語教育
古文學的欣賞
現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紹郭沫若著《十批判書》
什麼是中國文學史的主潮?--林庚著《中國文學史》序
日常生活的詩--蕭望卿《陶淵明批評》序
動亂時代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
回來雜記
文學的標準與尺度
論嚴肅
論通俗化
論標語口號
論氣節
論吃飯
什麼是文學?
什麼是文學的“生路”?
低級趣味
語文學常談
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
誦讀教學
誦讀教學與“文學的國語”
論誦讀
論國語教育
古文學的欣賞
現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紹郭沫若著《十批判書》
什麼是中國文學史的主潮?--林庚著《中國文學史》序
日常生活的詩--蕭望卿《陶淵明批評》序
序言
“這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一切都在搖盪不定之中,一切都在隨時變化之中。人們很難計算他們的將來,即使是最短的將來。這使一般人苦悶,這種苦悶或深或淺地籠罩著全中國,也或厚或薄地瀰漫著全世界。在這一回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兩年,就有人指出一般人所表示的幻滅感。這種幻滅感到了大戰結束後這一年,更顯著了;在我們中國尤其如此。”
朱自清先生的《標準與尺度》,一開篇就出現了這樣的筆觸。雖然作者自認為“本書收的文章很雜,評論、雜記、書評、書序都有”,而且“談文學與語言的占多數”,甚至一再強調書名只是取材書中篇名,“絕非自命在立標準、定尺度”;但他自己也承認:“不管論文、論事、論人、論書,也都關涉著標準與尺度。”聯繫本書文章順序與朱自清先生的晚年氣節,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本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的時代里,對於時代問題的回應之書。它對於今日的讀者,在思考如何作文、如何立人、如何做一個現代國家的合格公民等問題時,仍然有著相當的助益。
雖然討論“文學和語言的雜話”是本集的主體部分,但此外的《動亂時代》、《紀念聞一多》、《回來雜記》等篇,關聯時世,切中國人精神面貌與公民意識等要害,具有超越時代的啟示:“嚴肅”、“通俗”、“口號”、“氣節”與“吃飯”等議論,又和行世立人大有關係,不可不讀;其後關於語文教育的多篇文字,更是深人淺出地揭示藝文之美,以及這種美的“舊標準”、“新尺度”。雖然書名好像發凡起例、規矩繩墨,實則文字間並無定於一尊、以己度人之氣,更非板起面孔好為人師者可比。書中的文章堪為現代白話文的優秀之作,對於中學以上寫作者也有切實的示範作用。
《標準與尺度》是朱自清先生(1898—1948)抗戰勝利後所作部分雜文的結集,共收入關於文學、語言、文化與人生等問題的文章二十二篇。前三篇寫於成都,後十九篇作於戰後復員的北平。 1947年末初版於文光書店,1984年三聯書店重刊。本次出版即據以為底本,訂正少量錯訛,改版付印。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年6月
朱自清先生的《標準與尺度》,一開篇就出現了這樣的筆觸。雖然作者自認為“本書收的文章很雜,評論、雜記、書評、書序都有”,而且“談文學與語言的占多數”,甚至一再強調書名只是取材書中篇名,“絕非自命在立標準、定尺度”;但他自己也承認:“不管論文、論事、論人、論書,也都關涉著標準與尺度。”聯繫本書文章順序與朱自清先生的晚年氣節,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本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的時代里,對於時代問題的回應之書。它對於今日的讀者,在思考如何作文、如何立人、如何做一個現代國家的合格公民等問題時,仍然有著相當的助益。
雖然討論“文學和語言的雜話”是本集的主體部分,但此外的《動亂時代》、《紀念聞一多》、《回來雜記》等篇,關聯時世,切中國人精神面貌與公民意識等要害,具有超越時代的啟示:“嚴肅”、“通俗”、“口號”、“氣節”與“吃飯”等議論,又和行世立人大有關係,不可不讀;其後關於語文教育的多篇文字,更是深人淺出地揭示藝文之美,以及這種美的“舊標準”、“新尺度”。雖然書名好像發凡起例、規矩繩墨,實則文字間並無定於一尊、以己度人之氣,更非板起面孔好為人師者可比。書中的文章堪為現代白話文的優秀之作,對於中學以上寫作者也有切實的示範作用。
《標準與尺度》是朱自清先生(1898—1948)抗戰勝利後所作部分雜文的結集,共收入關於文學、語言、文化與人生等問題的文章二十二篇。前三篇寫於成都,後十九篇作於戰後復員的北平。 1947年末初版於文光書店,1984年三聯書店重刊。本次出版即據以為底本,訂正少量錯訛,改版付印。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