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科學研究院(重慶)是鳳麟核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主要從事中子科技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轉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子科學研究院(重慶)
- 機構地址:重慶市
- 建設單位:鳳麟核、西部(重慶)科學城
中子科學研究院(重慶)是鳳麟核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主要從事中子科技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轉化。
中子科學研究院(重慶)是鳳麟核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主要從事中子科技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轉化。發展歷史2023年6月15日,中子科學研究院(重慶)揭牌儀式在鳳麟核重慶基地舉行。1科研條件依...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隸屬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受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其前身是1950年建立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二部,是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和國防核科研、核能開發研究和核基礎科研的創新基地。歷史沿革 1954年年底,在雲南落雪山海拔3180米處建造了...
重慶市核學會,是由鳳麟核中子科學(重慶)研究院牽頭,聯合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單位共同發起,由重慶市核科技工作者、核教育工作者、核醫療工作者與核科技相關的企業管理者等組成的組織。2024年6月22日,重慶市核學會成立大會在渝召開。學會簡介 重慶...
柳衛平,男,1962年10月出生,遼寧瀋陽人,1986年9月參加工作,200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北京大學原子核物理專業本科畢業,1986年原子能院核物理專業碩士畢業,1998年原子能院核物理專業博士畢業。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委員、研究員。人物經歷 柳衛平生於瀋陽,3歲到北京,輾轉浙江,9歲去貴州,17歲又...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是中國低能核物理研究基地。2023年,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台緊湊型加速器質譜儀(AMS)。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核物理基礎(理論與實驗)、核物理套用、核數據測量與建庫、中子散射、雷射物理等領域研究。自建所以來,先後完成和取得多項重要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家和省部級...
男,1941年10月19日生於北京, 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核物理專業,1963年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子與裂變物理研究室副主任。 研究領域 從事的研究工作有裂變與中子物理、核固體徑跡探測器技術、...
郭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吳有訓物理獎獲得者。研究方向:核天體物理、雷射核物理。中日韓前瞻研究計畫“21世紀的核物理”中方聯絡人,中國核學會射線束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核物理學會秘書長。共發表論文100餘篇,包括國際權威期刊《物理...
馬子云,男,194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42年4月出生在義烏尚經立碑塘村,現常居北京。原任中國實驗塊堆設計部副設計總工程師兼反應堆迴路室主任,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實驗塊堆工程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反應堆迴路設計室主任工程師。人物經歷 先後曾在立碑塘村初小、尚經鄉中小、廿三里...
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大學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輻射物理及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核學會理事,中國核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核學會副理事長。學術成果 從1986年起,先後從事中子數據實驗測量、核子-核散射過程中有效相互作用及核結構的實驗研究、...
並親切慰問了現場工作人員。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設計研發建造的中國先進研究堆,熱功率60兆瓦,是面向我國21世紀核科學技術發展重要的一座高性能、多用途研究堆,其性能指標居於世界前列。作為我國核科學研究和核能開發套用實驗平台,可以開展中子科學、燃料材料考驗等多方面的研究。
黃勝年於1955年從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畢業,之後回國先後擔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核工業研究生部主任,中國核工業研究生部顧問;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2009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黃勝年長期從事中子物理與原子核裂變的實驗研究和組織工作。人物生平 1932年2月10日,黃勝年出生於江蘇太倉。1950年...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先後與中物院、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兵器工業集團、電子科技集團以及中科院高能所等單位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關係;與四川隆盛科發實業有限公司共建實習基地及聯合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中子科學中心聯合共建“中子科學技術”實驗室。文化傳統 學院精神 艱苦創業,自強不...
本書可供核科技工業、核能套用等領域中從事核臨界安全與核安全的科學技術、工程設計、生產、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供從事核事業的管理人員和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本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核臨界安全的一些基礎知識 第一節 中子鏈式反應及臨界 第二節 臨界條件 第三節 密度效應 第四節 稀釋效應 第五節 慢化效應...
東莞中子科學城松山湖南部與大朗交界地區,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建設初衷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建設中子科學城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的關鍵抓手;是應對外部形勢壓力,贏取發展主動權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松山湖自身更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必然選擇。廣大黨員...
王生,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東莞研究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總指揮。1990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加速器物理及技術)。1996年8月至1998年7月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出站後留所工作,其中...
1959年,錢三強推薦王乃彥前往前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工作,作為第二批人員,24歲的王乃彥破格到聯合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了6年時間。1965年,由於中蘇關係破裂,王乃彥及所有在研究所的中國人員全部撤回國,回國之後在二機部九院位於青海金銀灘的地方從事科研。1978年,王淦昌帶著王乃彥一起調到中國原子能研究院。198...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依託國家質檢基地,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集聚國家質檢中心7個、國家級研發平台15個、CMA機構60家,2022年實現營收15.9億元。“兩區”示範作用與集聚效應帶動我市檢驗檢測行業快速發展。 檢驗檢測要素供給更加精準。《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十四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等國家層面...
1992年,夏海鴻參加的科研項目“非常規快中子飛行時間譜儀的創建10MeV中子能區次級中子雙微分截面的測量”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年後,他作為骨幹的 “14.21 MeV中子在209Bi和6,7Li核上的雙微分截面測量和理論計算”又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夏海鴻作為訪問學者前去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技”或“中國航天”,英文名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縮寫 CASC),是在中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中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
郭景儒,男,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郭景儒,男,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學會理事,放射分析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領域為裂變化學和放射分析化學。與他人合作完成的《裂變燃耗放射化學診斷方法》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中子誘發鈾-235、鈾-238裂變產額...
人物經歷 2019.12-至今 南方科技大學 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 研究教授 助理院長 中子科學中心主任 深圳市固態電池研發重點實驗室主任 粵港澳光熱電能源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 副主任 深圳國家套用數學中心 兼聘研究員 2014.12-2019.12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子散射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研究員/...
中國先進研究堆位於北京市房山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內,占地面積約為2.3公頃。反應堆功率為60MW,重水反射層最高未擾熱中子注量率達8×1014n/cm2·s,在同類中子束流研究堆中其主要技術指標位居於世界前列,亞洲第一。中國先進研究堆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發展需要而研發的一座高性能、多用途、安全可靠的核...
1949年5月,父病逝,9月,父親留下的紙店在重慶“9.2”大火災中焚燒殆盡,高中讀書全靠兄長支持。人物評價 張煥喬為中國第一台中子晶體譜儀和第一台中子衍射儀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評)縱觀張煥喬先生的核物理生涯,他師從名師,勤奮嚴謹,先後從事中子物理、裂變物理和重離子物理研究,...
2012年11月4日下午,應研究生部邀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岳維宏教授在南昌校區軟體樓四樓報告廳為全體研究生作了題為“我國核能技術發展規劃及研究計畫”的專題講座。部分老師及全體在校研究生現場聆聽了由研究生部主任樂長高主持的講座。在講座中,岳維宏教授介紹了核能的民用和軍用範圍,詳細講述了中子和核裂變的...
研究成果 負責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課題、國防預研專題、第三世界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課題,發表論文120餘篇。主要成果有:(1)完成了7-12 MeV中子與C, O, Fe, Bi,U等原子核的(n,g)反應截面激發曲線和角分布測量,部分數據填補了國內外空白,並被收入IAEA的EXFOR庫中。(2)實驗上發現了Gd的4條...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8年,任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2017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阮可強負責過多個反應堆的物理研究、設計項目,以及核設施的臨界安全研究、設計和審查工作。負責完成了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應堆的建造和物理啟動,為中國快堆研究的...
同年10月來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前身)工作。1955年10月至1956年9月在宇宙線實驗室任研究實習員,籌建宇宙線強度測量儀器。1956年10月至1960年9月在前蘇聯聯合原子核研究所高能物理實驗室任初級研究員,參加高能物理研究 。1959年參與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1960年10月在中子物理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員...
還進行了lambda超核19F的(K-, π-γ)實驗,該實驗為了研究sd殼超核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在日本東北大學參與建立利用機械冷卻的由28個高純鍺探測器+PWO反康組成的探測器矩 [3] 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的裂變物理研究。首次澄清了裂變反應的中子-gamma多重性關聯的爭議,得到了平均gamma多重性與平均中子多...
2007年,在《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增刊)》發表《中國實驗快堆虹吸破壞裝置兩相流瞬變特性模擬研究》論文。2008年,在《中國核工業》發表《中國示範快堆初步方案探討》論文。2011年,作為第一作者出版合著《快堆安全分析》。快堆簡介 中國實驗快堆是我國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快堆)發展的第一步 。該堆採用先進的池式結構,核...
1952年,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探測器組組長。1965年,任北京194所副所長。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所副所長。1990年11月18日逝世,終年69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世紀50年代,戴傳曾指導並參加研製成中子衍射譜儀等多種儀器並用其開展了有關研究。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大型電磁分離器等多種儀器研製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