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沿革
2001年3月,
中國中央電視台新址辦公室成立,全權負責該工程的報批與建設,並開始進行立項申請工作。
2001年12月20日,中央電視台新址工程項目獲準立項。
2002年,中央電視台有償獲得光華路廠址的土地使用權。
2002年12月20日,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的方案奪得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的建築競標。
2004年10月21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開始動工建設。
2005年07月30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工程1266根樁基施工完成。
2005年08月21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12萬立方米超厚大體積承台基礎筏板施工揭幕。
2006年02月13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鋼結構首吊成功工程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
2006年,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完成結構性封頂。
2007年07月17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主塔樓Ⅱ鋼結構施工到頂達194米標高。
2007年08月01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懸臂鋼結構施工相繼啟動。
2007年10月14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兩棟雙向內傾斜塔樓鋼結構主體施工完成。
2007年12月26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懸臂合龍成功。
2009年2月9日,在建的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突發火災,燃燒近6小時後被熄滅。
2009年2月26日,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進行外殼修復。
2010年8月11日,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火災後拆卸復建施工正式啟動。
2012年5月16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竣工,舉行驗收儀式。
2012年6月,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全部完成竣工驗收。
2013年6月17日,中央電視台24個公共頻道正式在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全面播出。
建築格局
綜述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園區內共由三棟建築物組成,位於西南側的中央電視台照組您榆總部大樓(主樓)、位於西北側的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以及東北角的能源服務中心,總占地面積18.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為兩棟分別為52層234米高和44層194米高的塔樓組成,設10層裙樓,並由在162米高空大跨度外伸,高14層重1.8萬噸的鋼結構大懸臂相交對接,總用鋼量達14萬噸,兩座塔樓雙向內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懸臂結構連為一體,建築外表面的玻璃幕牆由強烈的不規則幾何圖案組成。主樓內主要分為5個區域:行政管理區、綜合業務區、新聞制播區、播送區和節目製作區,節目製作區將局部對外開放。
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
中央電視台電巴騙贈視文化中心(北配樓)是中央電視台面向社會的公共文化設施,是對外宣傳和文化交龍腿協流的視窗。由五星級酒店、錄音棚、數碼影院、舞台塔、後舞台、劇院看台、視像室和展覽大廳組成,總建築面積103648平方米,大樓的四五層內設酒店大堂及餐廳、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動場所,大堂上部南北兩側為300間客房合圍成的中庭,頂樓部為酒店的風味餐廳。
樓體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的結構是由許多全判敬盼個不規則的菱形漁網狀金屬腳手架經過精密計算構成的。
塔樓連線部分的結構借鑑了橋樑建築技術,懸空部分有11層樓高,包括一段伸出75米的懸臂,前端沒有支撐。
外立面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外立面的鋼結構構件密度根據不同位置的應力變化而不同。為了滿足傾斜外立面造型以及演播業務複雜的功能需求,設定了大量的轉換桁架,同時為了確保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安全,採用了基於組循局性能化的設計分析方法、性能驗證和物理試驗。由於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的不規則設計造成樓體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差異,這些菱形塊就成為了調節受力的工具。受力大的部位,將用較多的網紋構成很多小塊菱形以分解受力;受力小的部位,則用較少的網紋構成大塊的菱形。
建築特色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由雷姆·庫哈斯和奧雷·舍人帶領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所設計。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表面是以不規則幾何圖案的玻璃幕牆組成,視覺衝擊力巨大。玻璃幕牆不僅有自重輕,施工便利的優點,其反光性能更能使建築與周圍風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重要活動
2008年08月08日,中央電視享乘台在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建立北京奧運會轉播中心。
2014年01月24日,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聯合中央電視台在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舉行消防體驗式培訓及疏散演練活動。
2015年4月10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進行建成以來的首次外立面清洗,耗時40天。
所獲榮譽
社會評價
起初對這個“極其瘋狂的設計方案”持相當保留的態度,但到後來,感覺這個設計能代表“某種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中國在新時期展現出來的東西,不懼權威、敢於嘗試、無所畏懼、高度自信。
(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評)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為了造型需要,挑戰了力學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線,為結構的安全性、消防疏散的安全性帶來了嚴重隱患,同時帶來了超高的工程造價,由原定造價的50億元到竣工後100億元人民幣。央視總部(主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已經被異化為一個滿足廣告需要的超尺度裝置藝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評)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2號,地處北京商務中心區(CBD),緊鄰東三環。
交通
捷運:乘坐北京捷運10號線在金台西路站下車C出口;
公交:乘坐北京公交9路、729路、405路在光華橋南站下車。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為兩棟分別為52層234米高和44層194米高的塔樓組成,設10層裙樓,並由在162米高空大跨度外伸,高14層重1.8萬噸的鋼結構大懸臂相交對接,總用鋼量達14萬噸,兩座塔樓雙向內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懸臂結構連為一體,建築外表面的玻璃幕牆由強烈的不規則幾何圖案組成。主樓內主要分為5個區域:行政管理區、綜合業務區、新聞制播區、播送區和節目製作區,節目製作區將局部對外開放。
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
中央電視台電視文化中心(北配樓)是中央電視台面向社會的公共文化設施,是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的視窗。由五星級酒店、錄音棚、數碼影院、舞台塔、後舞台、劇院看台、視像室和展覽大廳組成,總建築面積103648平方米,大樓的四五層內設酒店大堂及餐廳、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動場所,大堂上部南北兩側為300間客房合圍成的中庭,頂樓部為酒店的風味餐廳。
樓體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主樓)的結構是由許多個不規則的菱形漁網狀金屬腳手架經過精密計算構成的。
塔樓連線部分的結構借鑑了橋樑建築技術,懸空部分有11層樓高,包括一段伸出75米的懸臂,前端沒有支撐。
外立面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外立面的鋼結構構件密度根據不同位置的應力變化而不同。為了滿足傾斜外立面造型以及演播業務複雜的功能需求,設定了大量的轉換桁架,同時為了確保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安全,採用了基於性能化的設計分析方法、性能驗證和物理試驗。由於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的不規則設計造成樓體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差異,這些菱形塊就成為了調節受力的工具。受力大的部位,將用較多的網紋構成很多小塊菱形以分解受力;受力小的部位,則用較少的網紋構成大塊的菱形。
建築特色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由雷姆·庫哈斯和奧雷·舍人帶領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所設計。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表面是以不規則幾何圖案的玻璃幕牆組成,視覺衝擊力巨大。玻璃幕牆不僅有自重輕,施工便利的優點,其反光性能更能使建築與周圍風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重要活動
2008年08月08日,中央電視台在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建立北京奧運會轉播中心。
2014年01月24日,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聯合中央電視台在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舉行消防體驗式培訓及疏散演練活動。
2015年4月10日,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進行建成以來的首次外立面清洗,耗時40天。
所獲榮譽
社會評價
起初對這個“極其瘋狂的設計方案”持相當保留的態度,但到後來,感覺這個設計能代表“某種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中國在新時期展現出來的東西,不懼權威、敢於嘗試、無所畏懼、高度自信。
(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評)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為了造型需要,挑戰了力學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線,為結構的安全性、消防疏散的安全性帶來了嚴重隱患,同時帶來了超高的工程造價,由原定造價的50億元到竣工後100億元人民幣。央視總部(主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已經被異化為一個滿足廣告需要的超尺度裝置藝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評)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2號,地處北京商務中心區(CBD),緊鄰東三環。
交通
捷運:乘坐北京捷運10號線在金台西路站下車C出口;
公交:乘坐北京公交9路、729路、405路在光華橋南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