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中大附中)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中大附中一般指本詞條

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於1924年開辦,和中山大學一樣具有光榮的歷史傳統,後因歷史變遷,成為華南地區名校——省實和華附的前身。1993年9月,以“國有民辦的新機制”復辦,成為中山大學新的組成部分。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確立“以學生髮展為目的,以學校發展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基礎”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的辦學方針,樹立“科技教育”辦學特色,以“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科學文化基礎、突出的個性特長”為培養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 外文名: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Sun Yet-sen University
  • 簡稱:中大附中
  • 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 創辦時間:1924年
  • 類別:民辦中學
  • 現任校長:廖珂
  • 知名校友:吳黎耀華
  • 所屬地區:中國廣州
  • 主要獎項:廣東省(民辦)一級學校
    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廣東省‘十佳’民辦中國小
    最具競爭力民辦中學
  • 學風:樂學、篤行、思辨、創新
  • 校風:勤勉、自勵、健美、文明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辦學成果,學生考試成績,素質教育,學校榮譽,文化傳統,學校領導,其他信息,學校地址,歷年分數線,

歷史沿革

十年建校,十年樹人,學校執著地在基礎教育的領域尋找和諧、尋找支撐、尋找增長點。從辦學一開始,就自覺納入公辦學校評價體系,主動接受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督導評估.以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為原則,在各方面與省重點學校看齊。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網站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網站
復辦初期,該校借用中山大學原成人教育學院地下、地上兩間課室,由中山大學總務處提供學校門口對面一套平房作辦公室,開設初一兩個班,共68名學生,教職工只有10來人。
1999年,教學大樓拔地而起,古樸、莊重、氣派,建築風格與中山大學氛圍相一致;實驗樓、宿舍樓相繼改建完工,運動場、辦公樓陸續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完全中學矗立在中山大學園西區,成為中大校園內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2000年,廣州市民辦學校教學工作現場會在該校召開,該校嚴格的管理,高質量的教學,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流的教學設施,經濟和社會兩個效益同步增長贏得到會領導、專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評,有力地促進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社會力量辦學體制的廣泛關注。
2001年評為海珠區一級學校。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2002年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
2003年評為廣東省首屆十佳民辦中學。
2004年,專業樓竣工,標誌著學校基本建設及配套建設完成。學校重新調整各專用場室,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基本分離,課室和功能室基本分離,教學輔助用室力求分類集中,布局統一規劃,更加方便教學、方便管理。依照省一級學校標準,按學校規模配齊理化生實驗室、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等功能室,並進一步提高各場室的利用率。各功能室的布置更加突出其教育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學校整體設計校園文化建設,更加突出辦學特色,彰顯中山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學樓的樓層文化建設、宿舍樓的宿舍文化建設處處啟示學生追求真善美……學校充分利用每一個角落,精心營造更加美好的育人環境,充分發揮校園環境這一隱性課程的教育作用。
2005年,廣州市首屆民辦中國小德育工作交流會在該校舉行;學校被評為檔案綜合管理省特級單位;中考再創輝煌,全科優秀率等9項指標列全區第一名,1項指標列全市第一名,在海珠區領先優勢更加明顯;高考創歷史新高,優秀率超過區內三所省一級學校。
2006年初以獲得“學生喜歡、家長放心、上級滿意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後勁的優質學校”、“各級領導和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奮鬥的心血結晶”、“中大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的評價,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7年,中大附中海珠區中考平均分第一,優秀率第一,在有110個地段生的情況下,超過第二名珠江中學32分。
2008年,中大附中當之無愧地蟬聯海珠區中考優秀率、總分、各科平均分第一名,併入選廣州市中考十強初,是海珠區學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
2010年,中大附中高燁同學創造了廣州中考狀元-有784的高分,並且中大附中包攬海珠區中考前十名。中大附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2013年,中大附中教輔樓竣工驗收,該建築可容納初三、高一、高二的班級上課,並提供多功能廳供各種集會使用,增加的樓梯口可加快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速度。
2013年,中大附中教育教學成績顯著。高中畢業班評估連獲市二等獎,在同類學校中名列榜首,每年高考遠超市、區預測目標,高考本科率逐年大幅增加,充分顯示了中大附中“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教學加工能力。中大附中韓國籍考生任彗辰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於1924年開辦,和中山大學一樣具有光榮的歷史傳統,後因歷史變遷,成為華南地區名校——省實和華附的前身。1993年9月以國有民辦的新機制復辦,成為中山大學新的增長點。該校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以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為原則,確立“以學生髮展為目的,以學校發展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基礎”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的辦學方針,樹立“科技教育”辦學特色,以“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科學文化基礎、突出的個性特長”為培養目標,2006年評為“廣東省(民辦)一級學校”,2007年評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9年被廣州地區贈譽為“廣東省‘十佳’民辦中國小”和“最具競爭力民辦中學”。
學校現有學生1500多人,國中、高中共35個教學班,其中國中24個班,高中13個班。學校現有占地面積2.03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9633萬平方米。按中山大學資源共享的規定和規劃,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山大學西區食堂、西大球場、游泳館、梁球鋸禮堂、大學圖書館等場室資源共享,完全滿足該校教育教學需要。

師資力量

附屬中學獲得聘請外國專家單位的資格認可附屬中學獲得聘請外國專家單位的資格認可
學校現有教職工130人,專任教師104人,教師平均年齡36歲,本科以上學歷100%,研究生學歷14人(含博士1人),留學歸國教師2人;高級教師32人,一級教師49人,二級教師26人;中共黨員35人。近三學年中,語文等7個學科評為市先進科組,體育等2個學科評為區先進科組;17人在省、市、區各類學術團體擔任理事、會長、成員等各類職務;先後有2人評為廣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4人獲廣州市本學科的十佳青年教師等稱號,3人評為廣州市骨幹教師,6人評為海珠區優秀教師,4人評為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個人;教師參與編寫學科教材、教參和教輔資料35項;學校現承擔國家級重點課題5項,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7項;教師獲獎或在各級刊物發表的教育教學論文及教學設計國家級46項、省級35項、市級44項。

教學設施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該校地處鐘靈毓秀的中山大學校園,教學設施水平先進,共享大學師資、設備和場館等教育教學資源。學校於2000年起按省一級學校標準全面更新教學設施和教學設備,建立了校園千兆乙太網絡,並不斷更新完善;每間課室都裝備了液晶投影機、電腦和多媒體講台系統,為每一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學校建立了信息管理、多媒體教學、視頻直播或點播、圖書管理、教學資源庫、網路辦公系統等系統平台,實現了教學、辦公和管理的全面數位化、網路化。

辦學成果

學生考試成績

2007學年中考再次獲得海珠區第一名,在區內領先優勢更加明顯;高考成績穩步提升,“一本”上線比率和“二本A”上線比率在海珠區列區屬高中第二位,林煥同學理科635分在區內列第一名。
在廣州市招生競爭、生源分流愈演愈烈的情況下,該校以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得天獨厚的育人環境、一流的教學設備、淳厚的校風學風和教風、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突出的教育教學質量,吸引了大批優質生源。2008年報考初一級的考生超過3000人,社會生錄取人數與報名人數之比超為1:12;高一年級錄取列第二批,多年來分數線一直在民辦學校中遙遙領先。

素質教育

中大附中國中畢業班工作連續七年獲市、區評估一等獎,2004年中考成績在全區40多所公辦、民辦國中當中,優秀率排名第一位;高中畢業班工作連續五年獲廣州市二等獎;每年有優秀高中畢業生被保送重點大學,且考上重點及本科A類的學生逐年顯著增加。
2007學年該校學生參加教育行政等部門組織的各類競賽,獲國家級獎18項29人次,獲省級獎19項56人次,獲市級獎25項91人次,獲區級獎27項148人次。學生違法犯罪率和非正常流動率均為0,偏常生轉化率均在90%以上,德育考核優良率均在98%以上。

學校榮譽

該校先後協助市區教研室舉行教研活動60多次,廣州市首屆民辦中國小德育工作交流會、廣東省第二屆中國小智慧型機器人競賽活動均在該校舉行;該校在市區組織的新課程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獻課20多人次;先後接待廣州市42中、順德一中等市內外學校以及北京、湖北、香港等全國各地的教育考察團乃至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際交流六百多人次、五百多所學校……。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廣東衛視廣州電視台等40多家主流媒體多次對該校專題報導,該校社會聲譽與日俱增。
該校被省一級學校評估組譽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上級滿意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後勁的優質學校”。中大附中已經成為中山大學內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常務理事學校”、“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廣東省首屆十佳民辦中學”、“廣東省特級綜合檔案管理單位”、“廣東省實施新課程實驗學校”、“中山大學先進黨支部”、“廣州市綠色學校”、“廣州市發展性教學評價試點學校”、“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廣州市科技教育電腦機器人特色項目學校”、“廣州市科技教育電腦作品製作特色項目學校”、“海珠區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廣州市地震科普示範學校”、“海珠區平安校園優秀等級學校”等。

文化傳統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辦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目的,以學校發展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基礎;
辦學目標:依託中山大學內涵發展、精品學校、精英教育;
戰略方針: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
辦學特色:科技教育、國中英語實驗班、雙外語班(德語&日語)、數學奧班、高中新課程實驗班。
★學校一直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如下的品行:禮貌,教養,忠誠,明智,節制,理性,規則,勇氣,正義,公正,慷慨,憐憫,仁慈,感激,謙虛,寬容,真,善,美,愛,尊重,尊嚴,責任感,是非觀和價值觀;
★學校具有鮮明的科技教育特色,逐步形成了以“科技創新實踐”“電腦作品製作”、“智慧型機器人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為重點的科技教育體系,其中“智慧型機器人實驗”、“電腦作品製作”兩個科技教育項目連續兩年被評為廣州市科技教育特色項目;
★學校連續八年評為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40多家新聞媒體曾進行多次專題報導;
★該校與中山大學合作開設高中新課程實驗班,依託中山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資源,因材施教、拓潛揚長。學校對優秀學生實行減、免學費等獎學金制度,優秀高中畢業生在中山大學自主招生時享受特殊政策優惠。此外,另有近十名同學保送到上海財經等重點大學;
★中大附中於1993年秋復辦,是由中山大學舉辦的“國有民辦”完全中學, 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首屆十佳民辦中學。中大附中舉辦正規初、高中學歷教育,面向市內外招生,並堅持為中山大學教職工子女提供優質服務;
★中大附中一向秉承讓學生自由發展的原則,並每年開辦藝術節或科技節。並成立各類學生社團:例如電樂社、冥漫社、尚衣社、推理社,包括校方經營的管樂隊等。
★學校一直致力與外界學校取得聯繫與互助計畫。其中每年都會舉辦國外遊學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校知名度。(例如學校德語班級自2013年起每年7月均送遣一部分學生至德國Willich市舉行交流活動。活動分兩部分進行:首先中國的學生與寄宿家庭相處一星期,再遊歷德國南部一星期。至第二年10月份,德國方面派遣學生至廣州並遊歷中國)
德國Willich市與中大附中舉辦交流活動①德國Willich市與中大附中舉辦交流活動①

學校領導

廖 珂:
男,湖北公安縣人,中學高級教師。現任中大附中校長。教育碩士導師、大學客座教授、海珠區政協委員。海珠區“名校長”。
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1999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原理研究生課程班結業。1982年起在湖北宜昌擔任市教育學院教師、市教育局科長、市教研室副主任、市級重點中學和省級重點中學的主要領導等職務。2003年中大人事處面向全國招聘附中校長時時就任現職。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學科教育》等報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是多項省級專業學會的理事和會員。
中大附中校長廖珂中大附中校長廖珂
嚴欽熙:
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
1984年畢業於荊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1996年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2004年中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曾在湖北荊州中學工作,1997年進入該校。曾有教育教學文論和其他文章發表於《中國小英語》《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英語知識》《基礎教育參考》《師道》《廣州日報》等報刊。
龍飛鵬:
男,中文本科、法律專科畢業,中學高級語文教師,現任中山大學附中副校長。對古典文學、歷史、法律有興趣,尤其認為思想史與所教學科關聯密切,注重學科教學的人文性滲透。
教育學博士(教育法學方向)、中學英語高級教師、中山大學兼職教育碩士生導師。曾任教導處主任、教務處主任兼教研處主任,現任中山大學附中教研處主任。
1993年獲湖北宜昌市人事局和教育局聯合授予的 “優秀教師”稱號。1995年9月從湖北省首批示範高中調入附中工作。1997至1999年被教育部公派在日本新瀉大學、上越教育大學學習。
他主持並參與了國家“九·五”、“十·五”教育科研課題研究5項,主編出版《聚焦研究性學習》等書10部。在《比較教育研究》等核心報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數篇被人大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其中,《我心目中的好學校》在《中國教育報》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人民網》、《新華網》等數十家網站陸續轉載。作為中學英語教師,先後在《中國小教材教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英語教學文章60餘篇。
先後獲全國第四屆教學論壇論文評選一等獎;廣東省“十·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成果評選一等獎;廣州市教育局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
應邀在廣東省內外講學或專題講座20餘場;2008年應邀主持開發和主講廣州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網路課程《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等。
吳漢平:
男,中學政治一級教師,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系畢業。1997年開始任教於中大附中,長期擔任畢業班教學和團委工作,現任中大附中德育處副主任。
伍建興:
男,1989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學院數學系,現任中大附中教務處主任。
曾先後擔任師範、國中、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有16年班主任、年級組長和其它教育管理經歷。一貫堅持"嚴謹治學,樂育英才;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面對一群充滿活力、可塑性強而又反叛懷疑的青少年,他的最大樂趣在於贏得學生的認同與尊敬,實現教書和育人並舉。教學中融入藝術思想,令課堂氣氛生動而學生思路開闊。所指導的中大附中2001屆高考成績超過了部分上一類生源學校的水平。
女,中共黨員,中學化學一級教師,1996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現任中大附中副校長。
多年負責學校辦公室管理和招生工作,堅持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精神。在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兩個效益齊增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曾獲中山大學附屬學校萬里馬管理獎。
女,中學信息技術高級教師。1984年畢業於南京河海大學,現擔任廣東省教育學會中國小計算機專業委員會理事,海珠區中學信息技術教研會會長,海珠區科協委員,中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
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近20年,在《廣東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雜誌發表論文多篇;參加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廣東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教材編寫工作;主持和參與完成市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7項,獲國家級獎17項。多次被電視媒體採訪報導,並被廣州市教育局評為廣州市優秀教師、廣州市普教系統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廣州市科技教育先進個人。
謝春紅:
女,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1994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系,現任中大附中總務處主任。
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10多年,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始終堅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愛校敬業、教書育人、樂於奉獻。曾獲優秀班主任、優秀年級組長、先進教研積極分子、先進師德個人和中大工會工作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男,中學化學高級教師,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第二期“名師工程”教壇新秀,廣州市優秀化學教師、廣州市第二批骨幹教師,全國國中化學競賽園丁。
於2009年、2011年廣州市“我與化學優秀園丁”評選活動中兩次榮獲廣州市“優秀園丁”稱號;作為2009年廣州市優秀教師被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教育基金會表彰;曾在廣州市第三屆中青年中學化學教師素質大賽 “化學實驗技能”二等獎。
該教師參加工作14年來,善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邏輯思維及科學學習的方法,課堂富有激情,氣氛活躍。並深得學生、家長的喜愛。班主任工作踏實認真、盡心盡責,且具有人性化,所帶班級的班風、學風和學習成績均表現優秀,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
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市、區等各種競賽獲一、二、三等獎40餘人次,個人在市區獲獎達38項之多。
具有各種化學特殊能力,詳見百科。

其他信息

學校地址

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 西門直入約150米,中大新科技樓後)
交通指引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附近的公交站:
中山大學、東曉南路、江怡路口、怡樂村、祈樂苑、曉港新村、省榮軍醫院(榮校)、江海路、怡樂路、怡趣路、九十七中學。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附近的公車:
廣565路、129路、263路、273路、70路、812路、82路、967路、廣276路、460路環線、14路、184路、197路、206路、208路、264路、69路、80路、823路、88路、93路、211路、287路、35路、542路、188路、B9路、968路環線、190路、226路、250路、270路、53路、大學城3路、253路等。

歷年分數線

第一批
年份錄取類別招生區域最低分數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末位考生志願末位考生分數末位考生分數同分序號外區最低分數外區最低分數同分序號最大志願號
2014
民辦
番禺區
647
196
1
647
196
--
--
--
民辦
從化市
665
149
1
655
149
--
--
--
民辦
增城市
670
99
1
670
99
--
--
--
民辦
南沙區
697
76
1
697
76
--
--
--
民辦
天河區
655
653
1
665
353
--
--
--
民辦
老三區
648
196
1
648
196
--
--
--
民辦
黃埔區
655
122
1
655
122
--
--
--
民辦
白雲區
648
178
1
648
178
--
--
--
民辦
花都區
661
346
1
661
346
--
--
--
2013
民辦
從化市
665
40
1
665
40
--
--
--
民辦
老三區
659
226
1
659
226
--
--
--
民辦
天河區
660
373
1
660
373
--
--
--
民辦
增城市
701
245
1
701
245
--
--
--
民辦
蘿崗區
678
62
1
678
62
--
--
--
民辦
南沙區
686
68
1
686
68
--
--
--
民辦
南沙區
686
68
1
686
68
--
--
--
民辦
花都區
659
406
1
659
406
--
--
--
民辦
番禺區
662
36
1
662
36
--
--
--
民辦
黃埔區
677
336
1
677
336
--
--
--
民辦
白雲區
661
291
1
661
291
--
--
--
2012
民辦
南沙區
633
140
1
633
140
--
--
--
民辦
番禺區
632
34
1
632
34
--
--
--
民辦
白雲區
635
149
1
635
149
--
--
--
民辦
黃埔區
670
63
1
670
63
--
--
--
民辦
花都區
643
87
1
643
87
--
--
--
民辦
天河區
642
43
1
642
43
--
--
--
民辦
老三區
636
185
1
636
185
--
--
--
民辦
增城市
646
17
1
646
17
--
--
--
2011
民辦
從化市
667
4
1
667
4
--
--
--
民辦
越秀區
660
77
1
660
77
--
--
--
民辦
天河區
659
4
1
659
4
--
--
--
民辦
花都區
694
183
1
694
183
--
--
--
民辦
荔灣區
669
300
1
669
300
--
--
--
民辦
黃埔區
668
241
1
668
241
--
--
--
民辦
白雲區
660
288
1
660
288
--
--
--
民辦
番禺區
661
340
1
661
340
--
--
--
民辦
海珠區
660
143
1
660
143
--
--
--
民辦
南沙區
661
332
1
661
332
--
--
--
民辦
蘿崗區
682
205
1
682
205
--
--
--
民辦
增城市
688
74
1
688
74
--
--
--
備註:
1.“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是指向該院校投檔考生最低分數的同分最大排位序號;
2.“老三區”包括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
3.“七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蘿崗區;
4.“八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蘿崗區、南沙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