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北歐卷》是2015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北歐卷
- 作者:錢林森,周寧主編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
- 頁數:235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288493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對於北歐與中國之間的精神連線,主體性是葉雋的關注所在。書中描述的,一方面是“授”者在歐陸的生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受”者的複雜情況。這兩者為歷史隔斷,遠在天邊,近在咫尺,葉雋在全球“文化圈”的格局中探尋“異質”文化的關鍵功能,最終強調的是世界人文的價值共享。他發現,比起荷馬、但丁、莎士比亞等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易卜生不見得那么顯赫,但他與中國現代文學史與思想史的親密關係,則有過之。世界文學的發展與傳播固然離不開地緣政治,但與國力強盛不一定成正比,其影響更取決於精神與美學的內涵。在葉雋對於“北歐精神”及其中國接受的詮釋中處處可見中心與邊緣、政治與美學之間的張力,如他指出:“世界走向文化大同之路,恐怕未必僅應以政治國家或強勢權力為標誌,而是需要考慮文化多元與求和原則。相比較德國文化圈的相對強勢,北歐因其政治分屬多國,現實場域內的文化圈取勢不強,但並不意味著它本身不具備競爭力。”
圖書目錄
總序
序
第一章 從“向度變型”到“格義立型”
——作為現代中國知識資源的北歐文學之東漸僑易
一、作為日耳曼文化源起與分支的北歐一脈
二、現代中國之兼容並蓄:以北歐為中心
三、作為理論資源的僑易學觀念細分:從“向度變型”到“格義立型”
四、理論思考與基本框架
上篇 文類意義與詩人巨像
第二章 易卜生戲劇該怎樣理解?
——以胡適、魯迅的討論為中心
一、易卜生戲劇在西方戲劇史上的地位問題
——以劉大傑的評價為中心
二、從《易卜生號》到胡、魯之爭
——以胡適的“易卜生主義”為中心
三、胡適、魯迅的觀念異同及其留學背景
——以留日學人之發凡起例為中心
四、易卜生的符號化功用
第三章 安徒生童話該怎樣翻譯?
——以周作人批評、葉聖陶創作與葉君健翻譯為中心
一、安徒生童話能這樣譯嗎?
——以周作人在《新青年》上的批評為中心的討論
二、1920年代的安徒生譯介與中國現代文化場中的“兒童文學鏡像”
——以《安徒生號》為例
三、中國兒童文學理論建構的起點
——論周作人的《兒童文學小論》
四、童話創作的實踐及其安徒生影響
——以葉聖陶為例
五、安徒生中國接受的翻譯中介及其創化:葉君健的翻譯史、文學史與交流史意義
六、日耳曼文化史譜系與“僑易新符”的意義
第四章 勃蘭兌斯批評該怎樣學習?
——以若干刊物與知識精英為線索
一、從“三子星座”到“三刊挺勃”
——《新青年》、《東方雜誌》、《小說月報》的勃蘭兌斯譯介趨勢
……
下篇 鏡像、範式與資源(文學鏡像、戲劇比較、德國資源)
第五章 “娜拉形變”與“婦女解放”
第六章 從“群鬼亂舞”到“諸家並起”
第七章 “德國原像”與“北歐精神”
第八章 結論:北歐精神之格義與現代中國知識精英的世界胸懷
附“中國知識”的北歐僑易及其資源價值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