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PO市場審計師選擇:理論分析與實證證據》是一篇論文,作者為何曉東,指導老師為余玉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IPO市場審計師選擇:理論分析與實證證據
- 論文作者:何曉東
- 導師:余玉苗指導
- 學科專業:會計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何曉東著
導師
余玉苗指導
學科專業
會計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武漢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6
關鍵字
股票市場 金融審計 首次公開發行 信息不對稱
館藏號
F239.65
館藏目錄
2009\F239.65\4
中文摘要
本文以我國2002年~~2004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為基本背景,在借鑑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採用理論和實證相結合的方法,系統研究了我國首次公開發行公司的審計師選擇這一重大事件的前提條件、總體特徵、影響因素、市場反應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希望這些初步的經驗證據,能夠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我國IPO市場審計師供給和需求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和理解,並針對我國IPO市場對審計師服務質量的需求現狀,提出引導市場增加對高質量審計需求的方法和激勵事務所自願創立聲譽的建議。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的: 首先,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進行回顧,並提出進行我國IPO市場審計師選擇研究的意義。對IPO市場的研究要建立在完善的證券市場體系的基礎之上,因此,最先研究IPO市場中各種經濟現象的是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學者。起因是20世紀60年代,Reilly and Hatfield(1969)通過研究發現股票發行市場存在抑價現象。Reilly and Hatfield的研究結論引起了眾多學者的注意,研究IPO市場的抑價現象,探索減小抑價的方法等,一時間成為研究的熱門話題。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作為證券市場的中介機構,在IPO發行中充當的角色和以及對IPO抑價的影響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學者的眼球。 對IPO市場中審計師的研究,都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假設基礎之上,即審計師存在質量差異。事實上,不同的審計師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是不同的。DeAnglo (1981)提出,審計質量取決定於兩個基本因素:審計師的能力和獨立性。影響審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業專門化策略。由於客戶特徵的差異,不同的客戶對審計師有不同的需求,而同一行業的客戶的需求具有相近性。客戶需求的差異使得會計師事務所採用行業專門化策略成為可行。通過在規模上進行區分,而不是價格,會計師事務所可創造出滿足特殊客戶需求的機會,並因此獲取經濟租。區分策略的關鍵是發展和滿足不同客戶的有差別的需求,而且該服務是其競爭者難於模擬的。決定審計質量差異的第二個因素是審計師的獨立性。DeFond,Wong and ShuhuaLi(2000)認為,審計質量隨著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而提高,審計獨立性和審計質量是正相關的。但是審計服務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模糊性,一般人很難對審計質量的高低進行界定,因此需用替代指標來反映事務所服務質量的高低,這個指標就是審計師聲譽。 其次,提出了研究IPO市場審計師選擇的理論基礎。概括的說,有關審計師需求的研究,主要有五種理論。一是經濟租理論。會計師事務所對特定客戶提供服務能夠獲取經濟租。會計師事務所獲得的經濟租就是審計費超過進行審計的可避免成本的差額。執行審計業務具有的啟動成本,事務所變更存在的變更成本, IPO市場準入的法律限制和審計質量差異是產生經濟租的主要原因。二是規模經濟理論。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營利性組織,同一般企業一樣,也會存在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問題。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一方面反映了其在審計市場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會計師事務所內在的分工和管理水平。沒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就難於獲得相當數量的收入,沒有一定數量的收益就不能維持事務所的規模,所以事務所的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務所的市場占有率。此外,規模越大的事務所,其內部管理和分工協作就越複雜,只有能夠科學管理內部事務的事務所才能在現有規模下保持工作績效。三是信號理論。信息不對稱是信號理論的基礎。Titman and Tureman(1986)認為,首次公開發行公司選擇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為就是向潛在投資者傳遞公司價值的信號。四是委託代理理論。IPO公司的股東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就構成了IPO公司股東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委託代理關係一旦建立,就會產生代理成本問題。審計師和公司管理者一樣,都是接受委託人的委託,為委託人利益服務的一種代理人。委託人同樣無法直接觀察審計師的審計活動,因此由於信息不對稱性而導致的代理成本問題,同樣也可能發生在審計師身上。五是“深口袋”理論。深口袋”又稱審計師的保險角色。根據審計師的保險角色理論,如果審計人員因其自身過失未能發現財務報告中的錯誤和舞弊現象,他們有責任賠償因其過失而造成的損失,從而實現為投資者和債權人分擔風險的目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行為被看作是一種保險行為,可減輕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投資風險。一旦投資者和債權人受到損失,根據“深口袋”理論,便可向會計師事務所尋求補償。審計師選擇提供了一個對IPO投資者的事前保證金信號。 第三,分析了我國IPO市場的特徵。本文以在上證所首次公開發行情況為對象,詳細描述了我國2002、2003和2004年的IPO情況。並對審計師在IPO階段的審計責任進行了分析。審計責任包括職業責任和法律責任兩個層次。 Willenborg(1999)認為審計師對一個IPO公司的最初責任就是對財務報告發表意見。此外,審計師應該閱讀有價證券申請上市登記表以決定它是否與財務報告相一致,以及確保能夠影響潛在投資者的所有重大事實都被恰當的披露。然而, “有價證券上市登記表的原文部分是登記者和其一般顧問的責任,不是獨立註冊會計師的責任”(Herz et al.,1997,p63)。 第四,提出了影響我國IPO市場審計師選擇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以下因素:(1)會計師事務所聲譽。本文將審計師按照聲譽的大小,分為高聲譽和低聲譽會計師事務所,並將審計師聲譽作為審計師選擇的衡量指標。衡量聲譽大小的指標是客戶資源,包括客戶數量、客戶資產數量和客戶主營業務收入三個指標。 (2)是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用於判斷事務所大小的指標是會計師事務所年業務收入和CTA人數。(3)審計收費。從理論上說,只要市場能夠感受到不同審計師之間的質量差異並存在對審計質量的不同需求,高質量就應該能夠高收費,因為被市場感覺到的高質量對客戶具有經濟價值,需要高質量服務的委託人通常都願意為獲得高質量而支付高價格。(4)證券承銷商的聲譽。本文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考慮到各年券商聲譽排名的可比性,選擇了6項指標作為證券公司聲譽衡量指標,分別是股票主承銷家數(包括首發、增發、配股、可轉僨)、股票主承銷金額、股票基金交易總金額、淨資產、淨資本、利潤總額。(5)發行公司特徵。通過研究客戶特徵可以判斷事務所的選擇是否具有信號作用。研究的特徵主要集中在IPO公司發行前資本總額、股票發行規模、發行公司風險因素和庫存股本幾個方面。 第五,對影響我國IPO市場審計師選擇的因素進行了實證檢驗。在分析我國IPO公司選擇會計師事務所的特徵之後,本文在前文研究的基礎上構建數學模型,並採用邏輯回歸的方法進行實證檢驗,結果發現會計師事務所規模、承銷商聲譽和IPO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口徑)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較大。 最後,總結本文研究結果,並分析本文的創新和不足。通過對本文理論研究、描述研究和實證研究的結論進行總結,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對我國證券市場和註冊會計師的發展提出建議。在此基礎上,對本文的創新和不足之處進行分析。 我國IPO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怎樣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證券市場透明度,以使IPO定價更真實地反映發行公司價值,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眾多學者的研究目標,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註冊會計師在其中更應該充分發揮“經濟警察”職能。對我國IPO公司選擇審計師的偏好進行調查研究和實證分析,有助於揭示公司上市過程中的不正常現象,進而對改進我國上市公司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促進我國股票市場,及註冊會計師職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