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鱉類動物的現狀,世界現生種類有13科87屬257餘種,其中我國有6科22屬40種。中國龜鱉動物已瀕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龜鱉類動物的現狀
- 動物類別:龜鱉
- 地區:中國
- 內容:現狀
研究現狀
瀕危現狀
中國龜鱉已知40種。198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有12種龜鱉動物被列為一、二級保護動物。據近5年研究資料表明,人們對野生龜鱉動物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已導致有些種類數量急劇下降。全國約有30多家企業生產與龜鱉動物有關的藥品和營養保健品,可想而知用以加工的龜鱉動物數量有多少。這種情況再發展2——3年,野生龜鱉將難覓蹤跡。
隨著人口的日益增多、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和巨大影響,龜鱉資源日趨減少,有些種類已處於瀕危,甚至有些種類尚未來及被科學家鑑定,就已經絕滅。國家環保局發起編寫和資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表1),旨在通過發表這些動物瀕危現狀,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
(1)人類活動的直接影響
龜鱉動物特有的外形結構,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寵愛,導致人們捕殺、飼養龜鱉。但龜鱉特殊的生活習性,人們不易掌握,致使飼養出售中死亡。從而造成一些龜鱉種類數量下降。
龜鱉入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中有詳細記載。近年,吃龜鱉滋補身體的人逐年增加,有關龜鱉滋補品的商品應運而生,廠家並不識龜鱉種類,只要是龜鱉均收購加工。
我國雖土地遼闊,但由於人口眾多,活動範圍廣,致使許多龜鱉的棲息地受到破壞,有些種類的分布區域愈加狹窄,如四爪陸龜等種類,它們僅分布在中國的某一局部地區。
養殖現狀
我國對於龜類的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80年代初,龜的用途主要是以龜的甲殼作中藥,也有少數人因治病需要食用。市場上的龜多數是依靠捕捉野生龜,種類以烏龜、黃喉擬水龜、黃緣盒龜、三線閉殼龜居多。由於龜的生長周期長,市場需求量不大,因此,龜類一直未被作為水產養殖對象。到80年代中期,隨著經濟的發展,龜的利用有了進一步的擴大,除以前的藥用外,增加了食用、觀賞、深加工、出口等。因此,龜的價格不斷上漲,但仍比中華鱉的價格低,未引起養殖戶的注意。國內僅有少數科研單位對烏龜、黃喉擬水龜等龜種的養殖、生態等方面作了研究。如1985年湖南省農林廳科教處正式下達“烏龜養殖技術的研究”項目;長沙農業現代化研究所對黃緣盒龜的生長速度進行測定;安徽師範大學生物系對黃緣盒龜的生態作了報導;1989年9月南京建成了亞洲首家龜鱉博物館。90年代初,由於中華鱉養殖業迅猛發展,各種規模的養鱉場如雨後春筍般建成,龜的養殖仍未引起養殖戶、投資者的注意。僅有少數的地方建了一些規模較小的養龜場。如江蘇省的寶應縣、山東省諸城市。到90年代中期,特別是1996年上半年養鱉業開始滑坡和衰退,部分養鱉戶開始轉向養龜、投資者也開始注意龜類的市場。至此龜類養殖業在湖北、湖南、福建、江西等省迅速發展,大小不等的養龜場應運而生。如湖南的懷化僅1噸以上的親龜場就有10個。江蘇省太倉、無錫等地的綠毛龜已形成規模化。南京龜鱉博物館收集中外龜鱉80餘種,並編著出版了中國第一本《中國龜鱉圖集》,為養龜戶鑑別龜種提供了依據。
自九十年代初,我國龜類養殖業得到發展。尤其是1996年中華鱉市場衰退後,龜養殖開始升溫。目前,我國龜類養殖的現狀可歸納為3個方面:
第一方面,三種龜養殖的規模較大。國內養殖的龜種類以烏龜、黃喉擬水龜、紅耳龜為主。它們的養殖規模、數量均是最大,且繁殖率87—95%、稚龜成活率85—92%、越冬成活率93—96%。
從目前市場看,龜養殖的開發前景是樂觀的,今後一段時期,龜的價格將繼續上揚。但龜養殖開發中不注意一些問題,勢必將出現中華鱉當前的現狀,如原種退化、病害、餌料等問題。因此開發龜養殖必須抓住以下四點:
1、我國鱉類動物養殖的種類
目前,世界鱉類動物有72屬192種,隸屬鱉科,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區。其中中國有4屬5種,分布於華南及其它地區。
中華鱉俗名甲魚、團魚、王八等。我國除新疆、青海與西藏外,其它省市均有分布,尤以長江流域和兩廣最多。中華鱉肉鮮味美、營養豐富,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名貴佳肴及滋補佳品,同時,中華鱉也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近代科研工作者對中華鱉的藥理作用研究表明:中華鱉體內含有維生素B17,它是世界上公認的抗癌物質。故中華鱉深受國內外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喜愛。
1995年中華鱉養殖業得到了空前發展,並形成全國性產業。但1996年中華鱉身價下跌,回落到260元/公斤,稚鱉12元/只銷勢仍緩慢。為何短短兩年中華鱉市場飽和,越過上升期和成長期,提前進入了衰退期。其主要因素有二方面。
“馬家軍”創造了中國田壇的一個神話,使中華鱉市場身價倍增,貨俏價高。成體中華鱉由原來120元/公斤被爆炒到520元/公斤,一隻鱉卵竟賣20多元,3克重的稚鱉最高價竟爆炒到38元/只。如此盲目爆炒,刺激了中華鱉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全國湧現了大批養殖中華鱉的專業戶和養殖場,促使中華鱉產量增加;而工廠化養殖中華鱉技術的大力推廣,更加速了中華鱉產量上升的速度。中華鱉產量增加,導致中華鱉市場飽和,中華鱉價格下跌是必然趨勢。
隨著中華鱉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更多養殖戶、養殖場紛紛養殖中華鱉。但由於我國南北氣溫差異較大,南方地區全年平均氣溫10℃左右,而華東地區有180多天的冬季,且最低氣溫達零度以下,華北地區氣溫更偏低。氣溫差異,使養殖中華鱉的成本不同中華鱉的價格也必然不同。如江、浙一帶飼養一隻商品中華鱉成本需80萬,而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飼養一隻商品中華鱉45—50元,故南方的中華鱉價格較低。同時,大量的台灣鱉價格低廉,消費者看什麼價格低就買什麼,造成了中華鱉市場價格下跌的現狀。
存在問題
中華鱉養殖業高額利潤刺激了稚鱉的發展。眾多養殖戶一哄而上,形成千家萬戶都孵鱉的局面,導致種苗質量差、種苗退化等問題。如基礎個體變小,病害增加等。
隨中華鱉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鱉類動物鮮活飼料供應不穩定,故人工配合餌料應運而生,但他們對鱉營養生理的研究遠遠滯後於生產發展,加之有些廠家追求利潤,餌料係數大大超過標準,導致市場上銷售的鱉飼料相當部分營養不全,甚至添加一些激素等,導致鱉出現早熟、易發病等症狀。這些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
根據有關文獻記錄,中華鱉疾病已有30餘種,其中腐皮病、出血性腸炎、肋腺炎等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僅1995年中華鱉商品鱉交易頻繁,各種疾病的流行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其中溫室養殖的發病率較高,發病面積為30—50%,死亡率為20—50%,部分養鱉場由此可見,鱉病嚴重威脅著我國養鱉業,它使養鱉業年經濟損失達數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