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鹽業史近代當代編》是199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鹽業史:近代當代編
- ISBN:7010023778
- 頁數:749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1997年1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撰寫《中國鹽業史》,是1987年3月在昆明召開的鹽學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上提出來的。當時大家認為,中國鹽業歷史非常悠久。由於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鹽的稅利收入是歷代官府的重要財源,國家對鹽業的控制很嚴,鹽業與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以至社會、文化的發展都有密切關係。中國製鹽技術,特別是井礦鹽區的深井鑽鑿技術,歷史上曾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對世界石油、採礦業有重要影響。國內外史學界長期以來就很重視對中國鹽史的研究,並出版了許多重要著作。新中國成立以來,鹽業同整個國民經濟一樣,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是我國鹽業史最新的篇章,也是最輝煌的篇章。因此有必要撰寫一部專著,全面地、系統地、實事求是地反映我國鹽業從古到今發展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近40多年的經驗,以促進當代鹽業的改革與發展。
這個想法,在原輕工業部鹽務總局局長、鹽學會理事長張圻之的倡導下,商得中國鹽業總公司和中國鹽業協會領導同志的讚許和支持,決定由總公司主持並組織本書的編纂工作。1990年6月,由當時的總公司經理張鐵誠和協會理事長劉兆才主持,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了第一次鹽史編輯工作會議,組成了編輯委員會和編輯部;決定古、近代鹽史約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汕頭大學有關的專家學者執筆;當代和地方鹽史由中國鹽業總公司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鹽業部門組織力量撰寫。全書分為古代編、近代編、當代編、地方編,各編具體分工如下:
古代編
主編 郭正忠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著者 緒論 郭正忠
第一章 黃惠賢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第二章 吳麗娛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第三章 郭正忠
第四章 陳高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第五章 劉淼 汕頭大學副研究員
第六章 陳鋒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近代編
主編 丁長清 南開大學教授
著者 緒論 丁長清
第一、二章 劉佛丁 南開大學教授
第三、四章 丁長清
當代編
主編 唐仁粵 中國鹽業總公司高級經濟師
著者 緒論 劉兆才 唐仁粵
第一、二、三章 鄭立志 中國鹽業總公司經濟師
第四、五章 朱正迪 中國鹽業總公司高級經濟師
地方編
主編 唐仁粵
著者 高增運 芮和林 田汝林 王德元 景恕
郭碧秋 劉玉林 劉全武 朱義仁 江希品
施樹林 劉民俊 陳輝 朱正迪 葉大鵬
李秀文 顧望 李武 李克明 邵仁 黃正學 黃循吾 李福德 梅同森 黃培林 房建昌 李發福 金耀奎 王明建 黃增榮 包慶福等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著者們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克服了工作繁忙、崗位變動甚至身染重病等諸多困難,堅持寫作,反覆修改。正是這種在事業上執著追求、在工作上友好合作的態度,保證了本書能基本上按時完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鹽業部門為寫好本地區的鹽史稿,成立了專門班子,做了大量工作,並為其它篇章蒐集了不少重要資料。一些院校的專家、學者,如郭正忠、丁長清、劉佛丁等,多次為鹽業部門參加編史的同志介紹國內外研究中國鹽業史的情況和自己治史的經驗,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地方編史的同志也與本地區高等院校一些有關的專家學者密切聯繫,取得他們的幫助;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所以,這本書無論在分工和工作方法上,名副其實地是全國鹽業部門與院校的專家學者們合作的產物,發揮了各方面的優勢。這是一次良好的合作,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合作。
本書古代編若干章節,曾請已故專家彭澤益等先生審閱;當代部分各章,曾請劉洪軒、劉兆才、曹鳳泉、湯德興、譚洽等同志審閱;地方編各章,由各該省、區、市鹽業部門領導同志審閱。中國歷史博物館、江蘇省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博物館、泰州市博物館、四川省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市檔案館、陝西省法門寺地宮博物館、山東省煙臺市博物館、萊州市博物館、四川忠縣、邛崍、雲陽、巫溪、巫山文管所,成都、三峽博物館、浙江海鹽縣博物館、山西運城垣曲博物館等單位積極為本書提供有關的文物圖片和文獻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攝影、繪圖部門和 《圖譜》組在提供圖片和繪製鹽業歷史地圖方面給予了熱情的幫助。人民出版社歷史編輯室編審、本書責任編輯張維訓同志,對書稿詳為審閱,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謹對這些同志和單位表示衷心的謝意,並在本書有關部分註明。
撰寫本書的主要倡導人張圻之同志,不幸於1994年7月12日因病逝世。生前他曾為編寫本書做了大量組織工作,重病中還一再詢及寫書的情況,卻未及見到本書的出版。特於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
目錄
前言
近代編
緒論
第一章 清末鹽業概況——兼論中國傳統鹽務管理的結構和特徵
第一節 鹽的生產和運銷
一、生產方式的落後及其原因
二、官商結合、壟斷運銷的引岸制度
第二節 腐敗的鹽務管理機構
一、清代鹽官設定的一般情況
二、光緒晚年和宣統時期鹽務管理機構的改革及其失敗
第三節 混亂的稅制和不合理的鹽稅負擔
一、清末鹽稅的增加
二、鹽稅收入和以之作為抵押的內債及外債
第四節 列強各國侵犯我國鹽政主權的開始
一、外鹽進口問題的交涉
二、外輪私販鹽斤和列強侵略我國鹽政主權的其他活動
第二章 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鹽務——一兼論中國鹽務管理的近代化問題 (1912——1927年)
第一節 善後大借款與中國鹽政權的喪失
一、銀行團以小額墊款為誘餌,逐步脅制袁世凱政府,要求任用外國人管理鹽稅
二、克利斯浦財團與六國銀行團在對華借款問題上的角逐
三、與銀行團續開談判,美國銀行團退出,善後大借款成立
第二節 帝國主義控制中國鹽政權
一、鹽務管理機構改組,為列強所控制,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獨立的有權威的管理系統
二、鹽稅收入為列強所把持,進行各種形式的剝削,銀行團拒付鹽餘,操縱我國財政
第三節 食鹽運銷制度的改革
一、推行就場徵稅制度,開放自由貿易
二、生產技術、運輸方式和消費結構的緩慢進步
第四節 北洋軍閥時期的鹽稅
一、鹽稅收入的增加
二、鹽稅收入集中於中央政府的努力及其失敗
第三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鹽業(1927——1937年)
第一節 二元一體的鹽務管理體制
一、鹽務稽核所的廢興
二、鹽務組織的調整與職權變動
三、鹽務洋員情況的變化
第二節 鹽業生產的發展與停滯
一、鹽業資源和鹽場的分布
二、中國傳統製鹽技術的延續與改進以及精鹽技術的推廣
三、鹽業小生產者的廣泛存在與資本主義僱傭勞動的微弱發展
四、鹽的生產成本、產量和產值
第三節 鹽的運銷方式和制度的改革與守舊
一、鹽的運輸路線和方式的變化
二、新鹽法與鹽運銷制度的繼續改革
三、國民政府對引岸專商的承認和維護
四、精鹽運銷範圍的擴大與新舊鹽商之爭
五、鹽商殘酷的中間剝削
第四節 私鹽與緝私
第五節 鹽稅收入的增加與帝國主義對中國鹽稅的掠奪
第六節 沉重的鹽稅負擔,多種形式的反抗鬥爭
第四章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的鹽業(1937——194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