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江南文化:世間何物是江南

中國風江南文化:世間何物是江南

《中國風江南文化:世間何物是江南》由洪亮著。記得在少年時代,第一次讀到古人“傾蓋如故,白髮如新”一語時,我就為這句話久久不能平靜。現在看來,“傾蓋如故”,我們在共同的書生事業里已經做到,放眼未來,“白髮如新”也應該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在一起發現了江南的美,也都願意做這種古典美的傳播者和守護者。當然,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參與這個過程,為中國文化的復興和江南文化的現代轉換貢獻各自的力量和智慧。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風江南文化:世間何物是江南
  •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 頁數:572頁
  • 開本:16
  • 作者:洪亮 劉士林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風江南文化:世間何物是江南》適合大眾閱讀。

圖書目錄

主編人語
1\楔子尋得桃源好避秦
2\一曲菱歌敵萬金
3\閒夢江南梅熟日
風流思白傅,我也愛江南
白雲青山無限思
瀟瀟暮雨唱吳娘
江南片段
江南的船
夢泊江南何處橋
郭外人家落照閒
深壑曲澗幅千里
清聲麗音駐雲飛
揚州千古屬詩人
西風殘照過金陵
千秋樂府唱南朝
“春牛首,秋棲霞”
槳影秦淮燈夢遠
曾栽楊柳江南岸
雞鳴寺
王介甫
柳敬亭
沙白的南京
隔江喜看六朝山
浩蕩煙波閱古今
底事回頭戀故山
子規聲里到黿頭
萬樹梅花月正圓
五湖春勝館娃春
滌甌徐試惠山泉
荷葉連雲綠到天
軍帳山
獨山
馬跡山
頭顱擲處血斑斑
明月滿船詩夢冷
虎丘山麓白公堤
上方一塔俯清秋
年年送客橫塘路
坐聽寒山晚寺鐘
虎山橋外水如煙
“山家十八熟”
一路梅花至崦西
細草春風古墓田
奢雲艷雨只悲風
梅花雪滿白雲泉
天池
賣花聲里夢江南
徹夜笙歌踏月來
小立斜陽看後山
水軒花榭兩爭妍
滄浪有水路堪通
青山賴君人園來
大好園林說網師
三千蓮媛總低頭
但留風月伴煙蘿
寶帶橋邊柳似金
小紅低唱我吹簫
醉倒黃公舊酒壚
多謝石家魚巴肺湯
夢墮南湖十里煙
我愛同里橋畔住
美人一去碧雲冷
家近江南罨畫溪
歸莊
江南紅豆最相思
錦帆應是到天涯
濕雲如夢畫西湖
著書惟剩頌紅妝
夢斷圓荷瀉露聲
三生石上舊精魂
西湖煙水我為鄉
行雲流水一詩僧
天風海雨曲未終
家在江南黃葉村
菜花香過秀州城
人生只合住湖州
幻泡緣影總成空
橋頭生遍紅心草
空見梅花似人影
憂時原是詩人職
滿地斜陽是此心
薰風如剪碎菰蒲
家在嚴陵灘上住
風露皆非人間有
攬盡南天萬疊青
芒鞋踏破隴頭雲
相逢都是廣寒人
獨立花蔭看雁行
老樹當風葉有聲
風日晴好過蘭亭
秋光如鏡照行人
歌聲盡在若耶西
風流徒憶賀知章
春波何處照驚鴻
劈開翠峽走雲雷
孤雲秀作英雄骨
滿山松柏盡雷鳴
水鄉最愛看烏篷
落花細雨過清明
輕舟何處不通津
存亡雖異路,貞白本相成
水光搖日雪紛紛
年年青遍薴蘿山
只留清氣滿乾坤
夢魂欲染山水綠
自愛名山人剡中
春風開盡碧桃花
淨洗一生煩惱熱
雁盪奇秀在清秋
雲滿長空鶴一聲
棋罷不知人換世
小溪泛盡卻山行
天風吹動碧霞裙
半夜鯉魚來上灘
千古風流八詠樓
且容殘夢到江南
俠氣仙心同一醉
客行舟楫如天上
瀑布倒瀉天都峰
松風噓出海潮聲
憶到宣城總斷魂
一幅湯鵬鐵畫屏
菊花須插滿頭歸
騎鯨捉月去不返
全憑潭水想音容
九華勝概重江南
如髻如簪縹緲間
濃嵐橫人半江青
天門淡掃雙蛾眉
跋語世間何物是江南
修訂後記

後記

我們的江南文化研究和出版,始於2002年。當時我還在南京師範大學教書,洛秦也剛主持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大家在古都南京一見如故,遂決定攜手闡釋和傳播江南文化,到今年正好是10周年的紀念。
10年來,工作一直沒有停頓,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略記如下:
在決定出版“江南話語”叢書後,我們首先於2003年8月推出了《江南的兩張面孔》,當年的12月,又推出了《人文江南關鍵字》和《江南文化的詩性闡釋》。這3種圖文並茂、配有音樂碟片的小書,頗受讀者青睞,先後幾次重印。
2008年,在上海世博會來臨之前,我們對全三冊的《江南話語》叢書做了第一次大的修訂,除了校訂文字、重新設計版式、補充英文摘要,還增加了洪亮的《杭州的一泓碧影》和馮保善的《青峰遮不住的寂寞與徘徊》,使叢書規模從3種擴展到5種。
2012年開始,我們又醞釀做第二次大的修訂,在原有5種的基礎上,增加了《吳山越水海風裡》、《世間何物是江南》、《詩性江南的道與懷》、《春花秋月何時了》和《桃花三月望江南》,內容更加豐富,也記錄了我們的新思考和新關切。在此,我們希望她能一如既往地得到讀者朋友的喜愛。
最令人高興的是,歷經lO年時光的考驗,我們兩個團隊沒有任何牴牾,而是情好日密、信任如初。在當今時代,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仔細分析,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我們最初的想法不是用它賺錢,而是做一點自己喜歡的書;二是更重要的,lO年來我們一起努力堅持了這個在常人看來頗有些浪漫和不切實際的約定。
記得在少年時代,第一次讀到古人“傾蓋如故,白髮如新”一語時,我就為這句話久久不能平靜。現在看來,“傾蓋如故”,我們在共同的書生事業里已經做到,放眼未來,“白髮如新”也應該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在一起發現了江南的美,也都願意做這種古典美的傳播者和守護者。當然,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參與這個過程,為中國文化的復興和江南文化的現代轉換貢獻各自的力量和智慧。
劉士林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七日於春江景廬薄陰細雨中

序言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想好好地做一點江南的書,這個願望實在是不算短了。
每登清涼山,臨紫霞湖,看梅花山的燦爛雲錦,聽秦淮河的市井喧闐,這種想法就會更加難以抑制……更不要說在揚州瘦西湖看船娘腰肢輕搖起滿湖漣漪、在蘇州的網師園聽藝人朱唇輕吐“月落烏啼霜滿天”,以及在杭州的斷橋邊遙想許多已風流雲散的“三生石上舊精魂”了。這是一片特別容易招惹起閒情、逸致甚至是幾分荒涼心的土地,隨便一處破敗不堪的庭院,也許就是舊時鐘鳴鼎食的王謝之家,而山頭上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小墳塋,也許深埋的就是曾驚天動地的一泓碧血……而在江南生活的所有詩性細節之中,最令人消受不起的當然要算是還鄉感了。特別是在明月之夜、風雨之夕的時候,偶爾走進一個陌生的水鄉小鎮,它一定會勾起那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人生滄桑。在這種心情和景物的誘惑下,一個旅人會很容易陷入到一種美麗的幻覺中,搞不清楚此時此刻的他和剛才還在紅塵中勞心苦形的那個自我,誰的存在更真實一些,誰的音容笑貌更親切溫柔一些……
然而,畢竟是青山遮不住逝水,一如江南佳麗總是難免於“一朝春殘紅顏老”的命運,像這樣的一種詩性江南在滾滾紅塵中的花果飄零,也仿佛是在前生就已簽下的悲哀契約。而對於那些生逢其時的匆匆過客們,那交集的百感也不是詩人一句“欲說還休”就可以了斷的。一方面是“夜深還過女牆來”的舊時明月,另一方面卻是“重過閶門萬事非”的江邊看月之人;一方面是街頭桂花的叫賣聲、桂花酒釀的梆子聲聲聲依舊,另一方面卻是少年時代的長乾、橫塘和南浦卻早已不可復聞;一方面是黃梅時節的細雨、青草池塘的蛙鼓依然如約而來,另一方面卻是採蓮、浣紗和晴耕雨讀的人們早已“不知何處去”;一方面是在春秋時序中的蓴菜、鱸魚、荸薺和茨菰仍會歷歷在目,另一方面在夕陽之後卻再也沒有了夜唱蔡中郎的嗓音嘶啞的說書藝人,還有那良辰美景中的舊時院落,風雨黃昏中的客舟孤侶,淺斟低唱的小紅與蕭娘,春天郊原上的顏色與深秋庭院中的畫燭,以及在江南大地上所有曾鮮活過的一切有聲、有形、有色、有味的事物。如果它們的存在不能上升到永恆,那么還有什麼東西更值得世人保存呢?對於這個世界上存在的萬物來說,還是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說得好:“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對於一切已經喪失物質軀殼的往昔事物,它們的存在和澄明當然只能依靠語言和聲音來維繫。用一種現代性的中國話語去建構一個有生命的古典人文江南,就是勉勵我們策劃“江南話語”並將之付諸實踐的最高理念和實踐力量。就像東山魁夷在大自然中寫生時的情況一樣,漫步在美麗的江南大地上,我們也總是會聽到一種“快把我表現出來”的悲哀請求。而有時這種柔弱的請求會嚴厲得如同一道至高無上的命令,這正是我們必須放棄許多其他事務而首先做這樣一件事情的根源。
記得黑格爾曾說古希臘是“整個歐洲人的精神家園”,而美麗的江南無疑可以看作中華民族靈魂的鄉關。儘管正在人們注目中的這個濕潤世界,已經更多地被歸入歷史的和懷舊的對象,但由於說話人本身是活的、正在呼吸著的生命,因而在他們的敘事中也會有一種在其他話語空間中不易見到的現代人文意義。讓江南永遠是她自身,讓江南在話語之中穿越時光和空間,成為中華民族生活中一個永恆的精神家園,這就是“江南話語”希望達到的目標和堅持不懈的人文理想。
2003年7月7日於南京白雲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