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015年6月10日發布了《中國頁岩氣資源調查報告(2014)》。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累計投入230億元,鑽井780口,設定探礦權54個,探獲頁岩氣三級地質儲量近5000億立方米。
中國地質調查局召開頁岩氣資源調查評價座談會,發布《中國頁岩氣資源調查報告(2014)》。記者了解到,我國頁岩氣勘查開發企業已率先在四川盆地取得頁岩氣勘探突破,已探明首個千億立方米整裝頁岩氣田,勘查開發技術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開始進入規模化開發初期階段。
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的全國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結果顯示,我國頁岩氣地質資源量134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25萬億立方米。截至2014年底,累計投資230億元,在重慶涪陵、四川長寧、威遠等地取得重大突破,獲得頁岩氣三級地質儲量近5000億立方米,其中探明地質儲量1067.5 億立方米,建成產能32億立方米/年,累計生產頁岩氣15億立方米(2014年生產頁岩氣13 億立方米)。
報告指出,我國頁岩氣資源潛力巨大,可采資源潛力居世界前列,勘查開發點上取得重大突破、技術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多元投資勘查局面已經形成。但同時,富集規律不清、面上尚未展開、核心技術尚需攻關、監督機制尚待完善仍是當前我國頁岩氣勘查開發所面對的難題。目前,國土資源部積極推進頁岩氣勘查開發技術標準的制定,已經初步形成了技術標準體系。在頁岩氣開發實踐中,石油公司借鑑已有的國家、行業和企業標準,形成了鑽井工程、採氣工程、健康安全環保等百餘項技術規範和標準。
報告指出,我國在頁岩氣鑽完井技術研究方面研究起步較晚,但進步較快。目前我國頁岩氣勘查開發技術及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水平井成本不斷下降,施工周期不斷縮短。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攻關,我國基本掌握了頁岩氣地球物理、鑽井、完井、壓裂和試氣等頁岩氣勘查開發技術。3500米以淺水平井鑽井及分段壓裂熟練作業,具備水平井分段壓裂段多達22段、長達2130米的能力。自主研發的可移動式鑽機、3000型壓裂車等設備,以及頁岩氣“甜點”預測軟體,在勘查開發中取得較好的套用效果。水平井鑽完井周期從150天減少到70天,最短46天,水平井單井成本從1億元下降到5000萬元~7000萬元。
座談會現場,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副主任翟剛毅在接受中國礦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地質調查局高度重視頁岩氣勘查開發對環境影響的研究。2014年,啟動了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頁岩氣勘查開發環境影響因素研究”,在柴達木盆地柴頁1井壓裂試氣工程現場、重慶涪陵頁岩氣勘查示範基地開展頁岩氣勘查開發環境影響因素研究。2015年,將開展頁岩氣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監測工作,以重慶涪陵頁岩氣示範區為重點,開展地下水、地表水採樣和動態監測,調查和評價水環境質量現狀,評估水資源保障程度,初步探索頁岩氣勘查開發水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同時,中國地質調查局近年來完成了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和北方11個平原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這些成果可提供全國範圍內的環境地質和地下水資源背景資料,為頁岩氣開發環境評價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