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歷程

中國音樂歷程

《中國音樂歷程》是2009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其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音樂歷程
  • 別名:The course of Chinese music.
  • 作者:陳其射
  • 類別:藝術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01日
  • 頁數:338 頁
  • 定價:29.8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4358028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這部中國音樂史著作,從套用性來看,具有教材性與通史性、教學性與研究性兼具的特點。就《中國音樂歷程》的教材性而言,這部書稿的寫作,是在筆者的《中國音樂史》教材的基礎上,再作適量擴充和修改而成。原教材是20世紀80年代完成的,幾經充實修改,多年用於音樂學專業不同層次的教學之中。為適應中國音樂史課程建設需要,近幾年又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和擴充,使知識容量更大,內容更加完備。在撰寫過程中,筆者從普通高校中國音樂史課的教學需要出發,關注了與學生知識面和知識結構的溝通,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展示中國音樂的歷史發展,描述音樂風格流派的演變及其審美特質,揭示巫、禮、燕、藝、新五個不同社會歷史時期音樂具有的人文精神。對中國古代樂律學、音樂技術、樂器也作了一定的介紹。《中國音樂歷程》史論結合,相輔互補,增強了全書的套用價值。在《中國音樂歷程》的撰寫宗旨上,力圖堅持六個方面的原則:一是堅持“物質決定思想、功利先於審美”的進化原則。使被審視的音樂歷史現象始終處在大文化環境之下,謹防浪漫主義心態下“崇古和飾古”產生的超越。二是貫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原則。使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邏輯的與歷史的方法結合起來。三是堅持實踐第一、認識第二的唯物主義原則,是認識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四是反對孤立地看待具體的史實和史料的科學原則。史實和史料不能與其文化的時空環境和歷史坐標割裂,任何音樂現象都是在經濟發展、階級鬥爭、科學進步三種力量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五是堅持音樂發展是自身規律的辯證過程的客觀原則。任何文化的發展都是在不斷地鬥爭中壯大起來的。六是除充分重視個人在音樂史上的積極意義外,肯定人民在音樂史進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大眾原則。

目錄

第一章 巫樂歷程(遠古及夏商8000多年前-前221年)
第一節 巫樂概況
第二節 差於音樂起源
第三節 遠古及夏商樂舞
第四節 遠古及夏商樂器
第五節 遠古音階
第六節 文化交流的萌芽
第七節 夏商音樂教育
第八節 商代巫樂
第二章 禮樂歷程(周秦漢前1046-220年)
第一節 禮樂概況
第二節 禮樂制度
第三節 周代樂舞
第四節 周代樂教
第五節 樂器及其分類法
第六節 西周樂師
第七節 禮崩樂壞
第八節 鄭衛之音
第九節 詩經
第十節 楚辭
第十一節 周穆王西遊
第十二節 樂律理論
第十三節 伯牙與《流水》
第四節 演唱與演奏理論
第五節 音樂思想與音樂文獻
第十六節 樂記
第十七節 曾侯乙墓樂器
第十八節 繁榮的戰國音樂
第十九節 漢代的音樂機構--樂府
第二十節 關於《摩訶兜勒》
第二十一節漢代的歌舞音樂
第二十二節琴曲與琴歌
第三章 燕樂歷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220-979年)
第一節 燕樂概況
第二節 清商樂
第三節 佛教音樂及其影響
第四節 樂律理論
第五節 音樂思想
第六節 唐代音樂高峰的成因
第七節 唐代的音樂專著
第八節 隋唐宮廷燕樂
第九節 隋唐音樂機構和音樂制度
第十節 中外音樂文化交流
第十一節 唐代音聲人與音樂家
第十二節 曲子與歌曲
第十三節 歌舞戲與參軍戲
第四節 樂器、器樂和樂譜
第四章 藝樂歷程(宋元明清960-1911年)
第一節 藝樂概況
第二節 宋代市民音樂
第三節 藝樂歌曲
第四節 藝樂歌舞
第五節 藝樂戲曲
第六節 藝樂說唱
第七節 藝樂時期的記譜法
第八節 藝樂時期的樂器和器樂
第九節 藝樂時期的音樂著作
第十節 藝樂時期的樂律理論
第十一節 藝樂時期的重要樂譜集
第十二節 藝樂時期的中外音樂文化交流
第五章 新樂歷程(1840-1949年)
第一節 新樂概況
第二節 傳統音樂的新發展
第三節 學堂樂歌的興起
第四節 新樂在五四時期的發展
第五節 抗戰救亡歌詠及其音樂家
第六節 抗戰至建國前的音樂創作
第七節 解放區的音樂發展及其音樂家
第八節 新樂思潮
第九節 新樂研究
第十節 中外音樂交流
第十一節 商業音樂活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