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創作的一部政治著作,於1853年6月首次發表於《紐約每日論壇報》。

該書客觀地、歷史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揭露了資本主義強國對華戰爭的侵略本質和血腥暴行,預言了歐洲不遠將來的工業危機以及政治動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 外文名:Revolution in China and in Europe
  • 作者卡爾·馬克思
  • 字數:5300
  • 首版時間:1853年
  • 類別:政治著作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客觀地、歷史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揭露了資本主義強國對華戰爭的侵略本質和血腥暴行,深切同情、高度評價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的鬥爭,科學評析中國農民起義及其對歐洲革命的重要影響,預言了歐洲不遠將來的工業危機以及政治動盪。

創作背景

19世紀40—50年代,經歷1848年革命後的歐洲進入發展期。而從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的中國則爆發了歷史上規模大、影響深遠的太平天國起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關注東方被壓迫民族的鬥爭,他們在《紐約每日論壇報》上先後發表了10篇關於中國問題的評論,揭露西方列強對華鴉片貿易的實質,評價中國社會變遷以及中國革命對歐洲革命的影響,其中包括刊載於1853年6月14日的《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作品思想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主要觀點有:第一,揭露英國鴉片輸入對中國的禍害,譴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馬克思指出,英國為了改變中英貿易中的入超地位將萬惡的鴉片引入中國,不僅使英國迅速成為中英貿易的出超國,掠奪了大量白銀,而且毒害了中國人民,腐蝕了清王朝的統治。同時,鴉片輸入也打破了中國的外界隔絕狀態,促進了舊中國的解體。
第二,剖析太平天國起義的原因,正確評價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歷史意義。馬克思堅持內外矛盾對立統一的視角,對中國的農民起義做了科學的分析評判,指出封建專制的壓迫和歐洲列強的侵略是引起中國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認為“推動了這次大爆發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並指出持續十多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發展成為推翻清王朝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革命,具有反侵略的正義性和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三,闡述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預言中國革命必將對歐洲產生重要影響。馬克思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既推動中國封建社會解體,又將引發歐洲的普遍危機和各國政治革命。馬克思把中國革命比喻為“火星”,把充滿危機的歐洲比喻為“現今工業體系這個火藥裝得足而又足的地雷”,預言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這個“地雷”上,勢必會引爆歐洲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繼而引發整個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

作品影響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分析了中國農民運動的原因及其歷史功績,揭示了中國革命與歐洲革命的聯繫,引起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對被壓迫民族解放鬥爭的關注,對於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出版信息

該文以社論形式載於1853年6月14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3794號。中譯文被收入1938年武漢中國出版社出版的《馬恩論中國》,譯者方乃宜,同年又被收入上海珠林書店出版的楊克齋編的《中國問題評論集》。現中譯文被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9卷、《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作者簡介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猶太裔德國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革命理論家。馬克思知識淵博,留下了很多著作,他的知識領域涉及哲學、宗教學、邏輯學、美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學、史學、法學以及自然科學。代表作有《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