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創作的一部政治著作,於1853年6月首次發表於《紐約每日論壇報》。
該書客觀地、歷史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揭露了資本主義強國對華戰爭的侵略本質和血腥暴行,預言了歐洲不遠將來的工業危機以及政治動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 外文名:Revolution in China and in Europe
- 作者:卡爾·馬克思
- 字數:5300
- 首版時間:1853年
- 類別:政治著作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創作的一部政治著作,於1853年6月首次發表於《紐約每日論壇報》。
該書客觀地、歷史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揭露了資本主義強國對華戰爭的侵略本質和血腥暴行,預言了歐洲不遠將來的工業危機以及政治動盪。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創作的一部政治著作,於1853年6月首次發表於《紐約每日論壇報》。該書客觀地、歷史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揭露了資本主義強國對華戰爭的侵略本質和血腥暴行,預言了歐洲不遠將來的...
西方民主革命 17、18世紀世界歷史繼承前一時期的巨大轉折和變化,向著更為深廣的方向發展。在歐洲和北美,封建主義的基礎受到衝擊,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繼尼德蘭革命之後,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闢了道路。歐洲大陸的主要封建國家也陸續進行改革,推行富國強兵政策,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
第一節蘇俄、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三)東方社會主義革命--共產國際"二大"前後對東方革命的認知 在歐洲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的背景下,1920年7月共產國際召開了第二次代表大會。列寧為大會起草了《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基本任務的提綱》,提綱規定:共產黨的當前任務在於"團結分散的共產主義力量,在每一個國家中成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起因 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起因 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由於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也是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
世界革命指的是馬克思主義中,以暴力革命推翻世界各國的資本主義的思想。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數年是全球最接近世界革命的時刻。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觸發歐洲大陸各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政黨起義,在初期頗有斬獲,當中最著名的有德國革命、匈牙利革命和芬蘭革命戰爭。在1918至1919年期間,資本主義在歐洲大陸似有被...
1.七月革命是1830年歐洲革命新浪潮的序曲,由此激發了此後比利時獨立和波蘭、德意志、義大利的革命行動。標誌了維也納會議後由奧地利帝國首相梅特涅組織的保守力量未能抑制法國大革命後日益上揚的民族主義及自由主義浪潮。2.七月革命後的新政權是以保障個人財產、公共秩序及維護民主自由為目標,波旁王朝的覆亡使法國君主專制...
我們還應當知道,各國的內部不僅有殖民地的革命民眾,還有一般赤色的進行共產革命的共產黨。共產主義在俄國的成功,第三國際對於世界革命的指導,使全世界共產黨人成了一個堅固,步伐一致的,世界革命黨徒。無論在德國、在波蘭、在法國、在英國,通通立了他的根基,在歐洲第一是德國常在共產革命的潮流中卷著,似乎繼...
亞歷山大二世只在俄國歐洲部分的省和州設立了鄉村議會,即地方自治會,對中央的政權機構並未改革,而地方自治機關後來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日俄戰爭以後,國內要求公民權利、政治自由、按民主方式進行憲政改革的呼聲高漲起來。1905年10月,在全國如火如荼的民眾革命運動的壓力下,尼古拉二世頒布詔書,答應給人民以充分...
因此,孫中山重視對歐洲先進科學技術的學習,以振興工業,改良武器,建設強大的軍事力量,但這一力量的對外運用是積極防禦的性質。 孫中山歷來重視輿論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在軍事外交中其對輿論的重視程度,可從他歷次與列強的軍事外交嘗試中體現出來。一方面,因為有著多年海外生涯,孫中山對西方國家體制中輿論的作用頗為...
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鴉片貿易 工業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1922年8月為尋求革命真理赴德國,10月,在德國柏林會見周恩來。11月,經張申府、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抵德國哥廷根。次年進入大學學習,並領導哥廷根中國留學生會。1924年在哥廷根市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哲學系學習期間。利用業餘時間研究軍事。1925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