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的世界經濟摩擦研究

《中國面臨的世界經濟摩擦研究》是2008年徐清海所寫的國民經濟學的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面臨的世界經濟摩擦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world economy conflict China’s confronting with
  • 關鍵字:對外經濟關係 國際經濟關係
  • 論文作者:徐清海
  • 指導教師方竹蘭
  • 學科專業:國民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館藏號:F125
  • 館藏目錄:2009\F125\2
中文摘要
經濟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幾十年時間就創造出極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無不參與其中,政治、經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結出豐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但經濟全球化並非一帆風順地發展,各國在相互依存日益依賴的同時,也存在著廣泛的矛盾和衝突,其中經濟摩擦是最主要的體現形式之一經濟摩擦是世界各國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在巨觀和微觀經濟領域所產生的矛盾和衝突,國家安全及其利益差別是經濟摩擦產生的根本原因。只要存在著經濟利益和國家實力差別,經濟摩擦就不會停止。政治上的不一致和文化價值觀上的差異會導致經濟摩擦,利益集團的博弈也是經濟摩擦產生的基本動因。可以說,經濟摩擦伴隨著現代經濟成長的全過程,並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範圍日益廣泛,程度日益深入。WTO成立之後,經濟摩擦越來越頻繁,不僅廣泛存在於已開發國家之間,更存在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開發中國家之間的經濟摩擦也日益增多。經濟摩擦已不僅僅限於紡織品、鋼鐵、汽車等微觀經濟領域,也深入到經濟政策、生產方式、貿易結構、制度環境等巨觀經濟領域。經濟摩擦不僅會影響雙邊政治和經濟發展,而且由於各國可能存在的貿易保護行為,導致地區性或世界性經濟危機。因此,化解經濟摩擦,保持經濟成長,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必須深思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方面立足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改革,一方面迅速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洪流,經濟得以迅猛發展。對外貿易的迅猛增長表明了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腳步加快,和國際競爭力的明顯增強,中國已經無可爭議地確立了作為世界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之一的地位。但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各種經濟摩擦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中國正進入“國際經濟摩擦多發期”。從經濟摩擦的數量上看,儘管中國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很低,但中國卻是世界上遭受經濟摩擦最多的國家,顯得非常不合理。從經濟摩擦的內容上看,外國對中國的經濟摩擦方式非常全面。中國加入WTO之前,經濟摩擦手段主要是關稅保護、經濟制裁、貿易報復等。加入WTO後,主要的經濟摩擦是以反傾銷、反補貼為主的非關稅壁壘和圍繞人民幣升值進行角力的匯率摩擦。從經濟摩擦的領域來看,中國所面臨的經濟摩擦已不僅僅局限於紡織品等微觀經濟摩擦,已經迅速蔓延到市場經濟地位、人民幣匯率、貿易環境、制度環境等巨觀經濟領域。從經濟摩擦的對象上看,加入WTO以前,中國面臨的經濟摩擦主要由已開發國家引起,加入WTO以後,開發中國家針對中國的經濟摩擦在數量上超過已開發國家,但從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來看,經濟摩擦的大案和要案仍主要集中在已開發國家。從經濟摩擦的類型來看,中國面臨的經濟摩擦種類繁多,有政治性經濟摩擦、常規性經濟摩擦、社會性經濟摩擦、歧視性經濟摩擦、遏制性經濟摩擦等等。 中國不僅是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開發中國家,而且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正在崛起的大國,同時還是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諸多因素決定了中國面臨世界經濟摩擦的複雜性。國際貿易保護是中國遭受經濟摩擦的最直接原因,貿易保護的原因是各國經濟安全的需要、國際產業結構不協調、全球巨觀經濟的失衡、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缺陷以及利益集團的博弈等。作為社會主義大國,中國又受到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西方已開發國家的歧視,對中國的經濟摩擦極易政治化。西方已開發國家從來就沒有把經濟和政治完全分開,利用各種經濟摩擦,促使中國內部各方面的變化,尤其是政治上的變化,一直是西方國家的對華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文化和價值觀差異作為一種經濟運行背後的非正式制度,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權利關係的整套行為規則和價值觀念上的區別,深刻地影響和制約國際經濟活動的變化和發展,是引致經濟摩擦的深層誘因。作為快速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會導致實力的變化和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正處於作為大國強國的接納期,新的國際均衡沒有形成,必然會比其他國家遭受更多的經濟摩擦。當然,中國自身經濟運行的缺點也是導致世界經濟摩擦的重要原因,市場經濟亟待進一步深化,出口至上的經濟發展戰略需要調整,政府職能轉換未能及時適應經濟發展進程,國家和企業的創新能力還不足以支撐產業結構的順利升級。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國經濟相互聯繫、相互競爭,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作為一致性,經濟發展、福利增加、社會穩定是世界各國長期追求的目標;作為矛盾性,經濟摩擦客觀存在,不會因為人們的厭惡而消失。因此,我們既要重視經濟發展,避免世界經濟摩擦;同時又要客觀看待經濟摩擦,認真研究和應對經濟摩擦。客觀地看,世界經濟摩擦具有積極作用,有利於中國市場化的深入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推動了政府職能轉換,逼迫產業結構升級。經濟摩擦加快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走出去”的步伐,有利於實現我國貿易地理方向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貿易失衡狀況,具有積極作用。但國際經濟摩擦具有明顯的負面效應,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社會福利水平的下降,失業人數增加效應,經濟出現衰退,國際收支失衡。中國面臨的世界經濟摩擦還具有潛在的戰略風險:為遏制中國的經濟成長,限制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會試圖利用經濟摩擦謀求對中國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的改變;利用人民幣升值,迫使中國的金融逐步開放,加大中國經濟成長風險;收緊出口管制,限制高新技術出口,試圖始終保持領先者的地位,遏制中國經濟成長潛力。 在應對世界經濟摩擦的策略上,本文研究和提出了巨觀、中觀和微觀立體應對體系。從國家戰略角度,中國必須在全局上從歷史的高度予以戰略應對,如果缺乏戰略的通盤考慮,任何戰術上的勝利都只是小勝,輸掉的卻是全局。從中觀角度,要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和完善,在國家層面構建國際經濟摩擦的應對體系,以積極的客觀的心態應對和利用經濟摩擦,避免單邊化和政治化。在微觀應對策略上,要研究經濟摩擦產生的具體原因,準確把握中國所處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建立政府、地方商務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四體連動的應對機制。 研究中國面臨的國際經濟摩擦,從微觀和巨觀經濟角度,通過理論和實證相結合,探索經濟摩擦產生的原因、特點、作用、應對方式,不僅有助於中國正確認識應對國際經濟摩擦,而且通過經濟摩擦的協調和解決,可以向內審視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和國民經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而現實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