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工讀團第一年

《中國青年工讀團第一年》中國青年工讀團編譯部編輯,中國青年工讀團發行的團刊,總發行處為中國青年工讀團推广部,發行地址位於南京纁花巷十二號。創刊於1942年1月,出版地位於南京。館藏僅有1942年發行的第一期刊物。

中國青年工讀團,是民國時期的漢奸團體,“忠恕勤儉”為青年工讀團的團訓。該團於1940年夏開始籌備,1942年1月正式成立於南京。丁默邨擔任該團董事長,陳端志任團長,楊九鳴任副團長。該團實行青年工讀制度,附設有建村農學院、附屬農場、小行山模範村實驗區、建村牧場等機構。 丁默邨認為,“工讀教育是使青年在合理的訓練中認識現實社會,養成對某種學科或是技術有手腦並用的本領。具體的說:工讀教育是把知識、技術、社會生活三者密切聯繫起來,打成一片,使受訓青年在實地習作中獲取知能,創造事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青年工讀團第一年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2年
  • 出版周期:年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是南京中國青年工讀團的官方團刊,記載了汪偽政府實施青年工讀制度,這種工讀合一的教育訓練的初步實踐過程。該刊設定有青年工讀制度概說、一般行政、教導記載、農場工作、農村服務、農建實驗、資料叢輯等欄目,刊載青年工讀團“工讀合一”訓練中的教學記錄和農業生產記錄。具體包括組織系統、學級編制、人事管理等行政事務;教導大綱及實施概況等教導記錄;農村調查、農事問詢、農事指導農務活動;中外各報對於該團的評價、該團推行新國民運動的理論等資料彙編。該刊還登載有活動照片、青年工讀團團歌、團訓、重要章則、計畫大綱、圖表統計等團務信息。
該刊是在汪偽政府反共的政治立場下,開展新國民運動的宗旨指導下,實行農村建設運動的實驗記錄和系統報導。該刊對於研究汪偽政府組織創建的青年工讀團及其實踐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文化傳統

《序》(丁默邨):
青年工讀制度,在國內還是一種創舉。中國數千年來,工讀分離的傳統教育,終使讀書人成為一種職業,知識只是少數人可以享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了讀書人的理論根據,形成了一個士的階級,把技術、生產,都看做不足稱道的雕蟲小技,於是五穀不分,牝牡莫辨的“士”,成為治人階級了。數千年來以農立國反不能進為現代化國家者以此,海運開通逾百年不能激起產業上的革命者亦以此。工讀制度的創製,使知識與技能都有實際的根據,發揮相互配合為用的功能。
在過去往往有人把一面作工一面讀書,或是靠自己的勞動換取一點金錢來償付學費的半工半讀,便認作工讀教育,這絕對是曲解了工讀教育的真義。工讀教育是使青年在合理的訓練中認識現實社會,養成對某種學科或是技術有手腦並用的本領。具體的說:工讀教育是把知識、技術、社會生活三者密切聯繫起來,打成一片,使受訓青年在實地習作中獲取知能,創造事物。這樣,教育才不會失去生活基礎,而受教育者均可學以致用。故工讀制度不但是改造教育的一大嘗試,同時亦為建設社會的一大努力。
但是工讀教育的園地是遼闊而又荒蕪的,所以中國青年工讀團組創一年以來,始終還在局部墾荒和逐漸試驗的途程之中,說不上建樹,距離成功尤為遙遠。可是我們永遠僅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一個堅決的信念,就是站在農業立國的基礎上,以不斷而且累進的努力,積極為新中國教育建設開闢一條康莊大道,替國家多多培養農業中堅的幹部人才,藉以貫徹改進農事復興農村的最高目的。這是和平建國運動的基本事業,也是國家民族躋於富強的不移之逕。
一年以來,多承國內外學者專家,熱心人士,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知道與實力的協助,使本團得於正常的發展中,獲致了一點事業基礎,這裡,我於感恩之餘,深致振奮的衷忱,並熱烈盼望國內外同志今後毋間的指正和匡助。
丁默邨 三十一年一月十五日於南京
《第一年發刊獻言》
本團是一種新的體制,心得事業,不僅在革新教育制度與教育方法上有大膽的嘗試,並且在重建農村經濟上抱著熱烈的企圖。從籌備到現在已努力一年了,雖然事業方在開始,但在此短短一年中,理論基礎的確立,工作推進的經過,都是許多專家與本團同仁一點一滴心血的結晶。這一點一滴艱苦的種子,如何育化使它舒芽放苞,散布於全國各地的窮鄉僻壤,這有待於本團同仁自我檢討外,還須求教於當世賢明,這是刊印本書的兩種不同目的。因為資料的取捨排比以最初之一年為階段,即題名為“第一年”。以後在經一年出版一冊,凡本團理論的嬗遷演化,事業的加減損益,本書均有系統的報導。
這裡,應當鄭重說明者:本團所努力的,不僅是文化工作,或是一種社會事業,即在政治上亦有一種重大的意義,一為反共的崗位,一為新農運的起點。
反共使一個事實問題,絕非理論問題。以理論反共,適足以助長共黨的聲勢;應以實事求是的功夫,去抵消公黨虛偽的宣傳,所謂事實勝於雄辯。本團在農村中,不論做消極的福利事業,或是積極的建設工作,目的是在創造現代化農村,等到現代化農村的姿態完成時,政治上便已成為有力的反共崗位。
我國對於廣大的農民民眾,五千年來從未有組織與訓練,在都市中發出的農運理論,說非農民本身領導的農民運動,僅止於表面化,必然與農民脫福。本團在提高農民素質與改善農民生活中,促致農民的自覺進而成為新農運的基點。
反共工作與創造新農運,是建設新中國的兩大政治問題,這兩大問題潛伏的力量,都是寄托在全國各地農村中的每個農民身上。本團全盤事業是以農村與農民為對象的,雖然終日埋頭於文化工作與社會事業,但在政治意義上亦有極大的後果,這在實驗區的建設途程中已有不少的體驗。
所以,工讀團不可實為單純的私人事業,而是建設新中國的一種制度。新制度的創立與推行,是非常艱辛的,同仁等在董事長丁先生領導之下,已把創業時的種種難關克服了,今後事業的進展與新制度的長成,還是要請中外人士不斷地督促與熱心的幫助。
陳端志 民國三十一年一月二十日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