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媒體災害報導的話語轉型:基於“央視”報導樣本的比較分析》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電視媒體災害報導的話語轉型:基於“央視”報導樣本的比較分析
- 作者:程前著
- ISBN:9787516153482
- 頁數:345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2-0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程前編著的《*國電視媒體災害報導的話語轉型——基於央視報導樣本的比較分析》以我國電視新聞中的災害報導為研究對象,依託話語理論和新聞話語分析框架,從深入描述我國電視災害報導的發展歷程著手,立足於具體的新聞語料,對三組分處不同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災害事件報導樣本進行比較分析,闡釋了我國電視災害報導話語轉型的趨勢與嬗變軌跡,並探析了這種新聞話語生產轉型的動力機制。
該書實證性強,體現了理論邏輯與報導實踐的有機統一。作者將電視災害報導的歷時性和中外新聞話語理論的共時性資源結合,從巨觀到微觀進行點、線、面的辨析與互證,案例選擇與分析切中論題要旨,舉證的豐富性能夠有效說明問題,不僅讓讀者看到了我國電視災害報導的嬗變軌跡,也讓人們看到我國電視新聞報導方式與傳播理念的演變與創新。
該書實證性強,體現了理論邏輯與報導實踐的有機統一。作者將電視災害報導的歷時性和中外新聞話語理論的共時性資源結合,從巨觀到微觀進行點、線、面的辨析與互證,案例選擇與分析切中論題要旨,舉證的豐富性能夠有效說明問題,不僅讓讀者看到了我國電視災害報導的嬗變軌跡,也讓人們看到我國電視新聞報導方式與傳播理念的演變與創新。
目錄
第YI章緒論
一研究原因及意義
二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思路
第二章從話語理論到新聞話語分析
第YI節話語與話語分析
一話語及話語理論
二話語分析及其進路
三批評性話語分析
第二節新聞話語分析
一新聞作為話語
二電視新聞話語的特殊性
三梵.迪克新聞話語分析框架
四多維視野下的話語分析
第三節電視災害報導話語概述
一災害與災害報導
二電視災害報導的話語優勢
三電視災害報導的功能與價值
第三章中國電視災害報導的發展歷程
第YI節改革開放前的電視災害報導
第二節突破禁區——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電視災害
報導
二國際新聞影響下的自省與“信息”觀念引進
二禁地突破:由諱莫如深到逐漸打開
三兩個階段——政策控制下的災害報導
第三節曲折中漸進——90年代中後期至2l世紀初的電視
災害報導
一市場經濟語境下的電視新聞改革
二電視災害報導的多元呈現
三制度化災害表達與有限度披露
第四節回歸本位——2003年“SARS”事件以後的電視災害
報導
一慣性下的前期失語和“報喜不報憂”
二分水嶺:信息公開下的危機處理
三回歸新聞本位,還原事實真相
第四章電視災害報導話語樣本比較分析(上)
第YI節分析的目的、方法及模型設計
一分析目的及採用的研究方法
二分析樣本的選取與分布說明
三分析模型設計
第二節巨觀文本分析:巨觀結構和新聞圖式的對比
一報導規模、篇幅與巨觀命題
二巨觀敘事主題分布
三總體的圖式結構
四場景與細節的運用
五背景的利用
六評論的使用
第三節微觀結構分析:主題的實現方法
一局部語義結構分析:主述位結構
二文本微觀結構的“局部一致性”
三受觀點控制的句詞選擇:高頻辭彙與同期聲
第五章電視災害報導話語樣本比較分析(下)
第YI節風格與修辭分析
一表示語境的話語風格及措辭比較
二新聞的修辭分析——勸服性內容特徵
第二節敘事聚焦及互文性分析
一敘事聚焦比較
二聚焦對象分析
三互文性及“原型”分析
第三節社會實踐分析
一權力對話語的介入
二話語對權力的維護
三話語對權力的批判
四新聞話語的意識形態建構
第六章我國電視災害報導的話語轉型趨勢
第YI節公開化:從“失語”“低度再現”直至話語空間的
逐步開放與透明
一敘事時間:從畸變到重合
二選材內容:從“宣傳”導向到全面滿足客群知情權
三言說風格:從“形勢大好”到客觀冷靜
四信息來源:由單一到多元
第二節民主化:官方政治話語的逐步淡出與民生話語
顯現
一從“革命”式語彙到民生語彙
二從“偽引語”到被引語者的具體化
三敘述視角:從全知全能到人物限知
四作為聚焦對象的人物:由政府ZHU導到平民化
五“英雄”原型:官方道德說教功能的弱化
第三節技術化:新聞專業主義話語體系的逐步建構
一報導的深度化發展
二評論的退隱
三敘事的故事化
四新聞話語的人文主義傾向
第七章電視災害報導話語轉型的動力場
第YI節國家一社會關係的轉型
一總體性社會向分化性社會的轉型
二社會轉型推動媒體由單一“宣傳”功能向滿足客群知情
權的轉變
第二節經濟體制改革與市場因素的介入
一改革開放以後的經濟體制改革
二國家經濟改革整體形勢下的媒介產業化推進
三市場化法則驅動媒體新聞改革
第三節國家有關媒體話語傳播機制的制度化建設與進步
一媒體報導內容中的制度化政治控制
二國家關於突發事件報導的政策法規的發展變化
第四節新聞專業主義意識的興起與媒體自覺
一新聞專業主義的基本特徵
二新聞專業主義意識的引入與逐步興起
第五節話語生產的媒介環境變化——傳播的全球化及新媒體
挑戰
一全球化浪潮及全球傳播時代的到來
二傳播全球化的積極影響
三新媒體的捷足先登挑戰傳統媒體
結語
一本書要點總結與評價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與不足
三電視災害報導話語的自反性思考
四災害報導與電視新聞改革
參考文獻
附錄一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報導
附錄二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救災報導
附錄三2008年汶川大地震報導
後記
一研究原因及意義
二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思路
第二章從話語理論到新聞話語分析
第YI節話語與話語分析
一話語及話語理論
二話語分析及其進路
三批評性話語分析
第二節新聞話語分析
一新聞作為話語
二電視新聞話語的特殊性
三梵.迪克新聞話語分析框架
四多維視野下的話語分析
第三節電視災害報導話語概述
一災害與災害報導
二電視災害報導的話語優勢
三電視災害報導的功能與價值
第三章中國電視災害報導的發展歷程
第YI節改革開放前的電視災害報導
第二節突破禁區——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電視災害
報導
二國際新聞影響下的自省與“信息”觀念引進
二禁地突破:由諱莫如深到逐漸打開
三兩個階段——政策控制下的災害報導
第三節曲折中漸進——90年代中後期至2l世紀初的電視
災害報導
一市場經濟語境下的電視新聞改革
二電視災害報導的多元呈現
三制度化災害表達與有限度披露
第四節回歸本位——2003年“SARS”事件以後的電視災害
報導
一慣性下的前期失語和“報喜不報憂”
二分水嶺:信息公開下的危機處理
三回歸新聞本位,還原事實真相
第四章電視災害報導話語樣本比較分析(上)
第YI節分析的目的、方法及模型設計
一分析目的及採用的研究方法
二分析樣本的選取與分布說明
三分析模型設計
第二節巨觀文本分析:巨觀結構和新聞圖式的對比
一報導規模、篇幅與巨觀命題
二巨觀敘事主題分布
三總體的圖式結構
四場景與細節的運用
五背景的利用
六評論的使用
第三節微觀結構分析:主題的實現方法
一局部語義結構分析:主述位結構
二文本微觀結構的“局部一致性”
三受觀點控制的句詞選擇:高頻辭彙與同期聲
第五章電視災害報導話語樣本比較分析(下)
第YI節風格與修辭分析
一表示語境的話語風格及措辭比較
二新聞的修辭分析——勸服性內容特徵
第二節敘事聚焦及互文性分析
一敘事聚焦比較
二聚焦對象分析
三互文性及“原型”分析
第三節社會實踐分析
一權力對話語的介入
二話語對權力的維護
三話語對權力的批判
四新聞話語的意識形態建構
第六章我國電視災害報導的話語轉型趨勢
第YI節公開化:從“失語”“低度再現”直至話語空間的
逐步開放與透明
一敘事時間:從畸變到重合
二選材內容:從“宣傳”導向到全面滿足客群知情權
三言說風格:從“形勢大好”到客觀冷靜
四信息來源:由單一到多元
第二節民主化:官方政治話語的逐步淡出與民生話語
顯現
一從“革命”式語彙到民生語彙
二從“偽引語”到被引語者的具體化
三敘述視角:從全知全能到人物限知
四作為聚焦對象的人物:由政府ZHU導到平民化
五“英雄”原型:官方道德說教功能的弱化
第三節技術化:新聞專業主義話語體系的逐步建構
一報導的深度化發展
二評論的退隱
三敘事的故事化
四新聞話語的人文主義傾向
第七章電視災害報導話語轉型的動力場
第YI節國家一社會關係的轉型
一總體性社會向分化性社會的轉型
二社會轉型推動媒體由單一“宣傳”功能向滿足客群知情
權的轉變
第二節經濟體制改革與市場因素的介入
一改革開放以後的經濟體制改革
二國家經濟改革整體形勢下的媒介產業化推進
三市場化法則驅動媒體新聞改革
第三節國家有關媒體話語傳播機制的制度化建設與進步
一媒體報導內容中的制度化政治控制
二國家關於突發事件報導的政策法規的發展變化
第四節新聞專業主義意識的興起與媒體自覺
一新聞專業主義的基本特徵
二新聞專業主義意識的引入與逐步興起
第五節話語生產的媒介環境變化——傳播的全球化及新媒體
挑戰
一全球化浪潮及全球傳播時代的到來
二傳播全球化的積極影響
三新媒體的捷足先登挑戰傳統媒體
結語
一本書要點總結與評價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與不足
三電視災害報導話語的自反性思考
四災害報導與電視新聞改革
參考文獻
附錄一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報導
附錄二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救災報導
附錄三2008年汶川大地震報導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