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產業史

中國電影產業史

《中國電影產業史》是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12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電影產業史
  • 頁數:237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 叢書名: 百年中國電影研究書系 平裝: 237頁 開本: 16開 ISBN: 7106023795

商品描述

編輯推薦

《百年中國電影研究書系》是電影理論界獻給中國電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禮,本書是書系的其中一本。電影產業的研究是塊處女地,學術界對它的開發剛剛起步。本書所完成的是對百年電影產業線索的一次梳理,在這一寫作中,秉承著以史實為依據,以文獻為準繩,一切從史料出發,用事實說話的原則。

作者簡介

沈芸 浙江杭州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獲電影理論專業學士學位。就讀期間開始嘗試不同文體的寫作並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991年起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雜誌做編輯,任職8年。2000年調入該中心研究室。
主要學術文章:《90年代的世紀末情緒——中國(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初探》
(1993)、《說起中國的女導演》(1996)、《史料·回憶與研究——從<夏衍生平年表(第四稿)>談起》(2000)、《中國電影私營年代的榮辱興衰——“明星”、“聯華”、“天一”三大公司的回溯》(2004,獲第十三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學術論文獎)、《新中國電影事業創建始末(1949—1957)》(2005)、《夏衍年表》(2005)等。編著成書的有《90年代的“第五代”》(2000)、《新概念學生素質教育叢書中外電影》(2001)、《夏衍全集(書信日記卷)》(2005)。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電影萌芽期的商業活動(1896—1922)
一、晚清娛樂業中的影戲
二、電影傳入中國放映及影院
三、從“被拍”到“自己拍”——《定軍山))的誕生
四、外商投資和製片業的初起
五、“商務”活動影戲(片)部與中資的獨立製片公司
六、外資院線及電影市場的初現
第二章 私營電影公司的興起和競爭(1922—1930)
一、資本環境與行業準備
二、明星影片公司的應運而生
三、“大中華百合”與“天一”
四、形形色色的中小公司
五、無序競爭及新的院線格局
第三章 電影產業的規模化進程(1930—1937)
一、羅明佑和聯華影業公司
二、無聲片與有聲片的共存
三、三大公司的榮辱興衰
四、其他各公司的出現與發展
五、放映市場中的外片和國片
第四章 抗戰時期的電影業(1937—1945)
一、老影業的消退和複雜的“孤島”
二、淪陷區的日偽影業
三、影業的遷移:“中制”、“中電”和“西北”
四、根據地的延安電影團
第五章 戰後電影業的復興(1945—1949)
一、戰後電影產業的接收
二、國民黨官營:“中電”一、二、三廠及其他
三、私營影業的再興起
1.吳性栽與“文華影業公司”
2.柳氏兄弟的“國泰”、“大同”影業公司
3.崑崙影業公司
4.獨立製片的小公司們
四、以上海為主的放映市場
第六章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創建(1949—1957)
一、國家電影事業管理局的籌建
二、國家電影製片廠的建立
三、私營影業的改造與公私合營
四、初步形成的產、供、銷一體制
五、國有體制的深入和“一五”計畫
第七章 計畫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產業(1957—1965)
一、“舍飯寺會議”和反右運動
二、“大躍進”的過熱和浮誇
三、1959年“十年獻禮”的高潮
四、複雜多變的60年代
五、“十七年”電影的經濟效益
第八章 “十年”的劫難及復甦(1965—1978)
一、“文化部整風”後電影政策的調整
二、“文革”中的電影經濟
三、1976年後的復甦
第九章 新時期的體制改革(1978—1993)
一、產業的痼疾和利益之爭
二、“大而全”、“小而全”和省辦廠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