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卷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卷

本書的內容分為三部分,從電影的商業發展角度出發,將中國電影製片、發行和放映業發展按照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予以劃分,結合了不同時代的特色和社會形勢來研究分析。第一部分從電影的誕生到國共戰爭的結束,第二部分從新中國成立到“文革”的結束,第三部分從改革開放開始到現在。中國電影業的改革在今天顯得如此迫在眉睫,面對國產電影的困境,從政府、專家到普通的電影愛好者都在思索對策。本書正是系統地研究電影行業歷史,總結電影產業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狀況,對於今天中國電影改革的決策提供借鑑和幫助。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卷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06年9月1日
  • 開本:16開
  • 作者:於麗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頁數:192頁
  • ISBN:7106023353, 978710602335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分為三部分,從電影的商業發展角度出發,將中國電影製片、發行和放映業發展按照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予以劃分,結合了不同時代的特色和社會形勢來研究分析。第一部分從電影的誕生到國共戰爭的結束,第二部分從新中國成立到“文革”的結束,第三部分從改革開放開始到現在。中國電影業的改革在今天顯得如此迫在眉睫,面對國產電影的困境,從政府、專家到普通的電影愛好者都在思索對策。本書正是系統地研究電影行業歷史,總結電影產業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狀況,對於今天中國電影改革的決策提供借鑑和幫助。

作者簡介

於麗,1984年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管理系。1987年調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任教。1994年任管理系主任.副教授.1998年正式招收電影市場行銷方向的研究生。十幾年來,一直講授電影市場及發行管理等課程。1998年,作為高訪學者赴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研修,期間與商學院合作撰寫《中美電影市場行銷》一書.並講授了部分中國電影市場行銷課程。參加EM丁獨立製片人培訓全過程,且將此項目引進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並在96、97班正式開設此課程。於麗是EMT訓練項目的主講老師.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還獨立擔任了十幾部影片的獨立製片和電視劇策劃等工作,具備了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比較紮實的電影市場研究能力。1997年以來出版的著作有《電影發行放映與企業管理》、《電影市場行銷》{系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的科研項目,並獲得部級二等獎)和《統計學在電影發行放映中的套用》等,並任《影視市場管理論文集》主編,2005年參與編寫了《2005年中國電影產業年報》:發表論文十餘

圖書目錄

總序
編者的話
序:電影產業經營的特點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1898—1922)
第一節 只有外國電影的時代
一、電影誕生來自藝術和商業的結合
二、雷瑪斯到林祝三:中國放映業的啟蒙
第二節 中國人開始自己拍電影
一、外國人在中國拍攝影片
二、豐泰照相館的艱難嘗試
三、亞細亞公司——外國人辦的中國第一家製片公司
四、第一部國產影片的誕生
五、“華美”和“幻仙”的嘗試
六、商務印書館——民族資本家涉足電影業
七、電影產業的起步
第二章 此時無聲勝有聲(1922—1936)
第一節 三國爭雄:公司化運作啟動中國製片業(1922—1925)
一、政治經濟形勢穩定促進電影製片業
二、獨立製片公司的出現
三、明星、大中華、天一的三足鼎立
1.明星公司
2.大中華百合公司
3.天一影片公司
4.其他生存下來的製片公司
四、發行放映的產業格局
1.外國資本在中國電影業中主要從事發行和放映
2.國產電影的發展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發行放映渠道
第二節 電影產業化的發展(1927—1930)
一、相對穩定的中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
二、市場競爭使製片業開始規模經營
1.明星公司的改革
2.天一公司的內部競爭法和南洋市場
三、小公司的再度湧現
四、發行放映業逐步繁榮發展
1.影院數量劇增
2.影院公司擴大連鎖經營
3.電影貿易公司:華威公司的出現
五、“六合”斗“天一”——看天一公司的成功靈活經營
六、電影類型片是電影商業性的最好體現
1.天一公司始創“古裝片”的類型
2.明星公司帶動武俠神怪片的興起
3.聯華公司的新現實主義電影
第三節 電影產業化模式的初步形成(1930一‘1932)
一、聯華公司的出現改變了電影業的現狀
1.聯華公司出現的社會背景
2.聯華公司逐步壯大的過程
3.聯華公司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貢獻
二、聯華公司的衰落
1.外在環境的惡化
2.擴張太快,管理無法跟上
3.資金周轉不靈
4.出品速度太慢
5.人才流失嚴重
第四節 電影產業與時代發展和技術革新息息相關(1932—1936)
一、時代背景和社會形勢對中國電影業影響重大
二、三國鼎立到四分天下:藝華公司的應時而生
三、左翼電影大放光彩
四、無聲片的無奈和有聲片的開始
第三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1937—1949)
第一節 社會政治形勢的巨大變化
一、抗日統一戰線的成立(1937.7—1941_12.8)
二、“大後方”電影
1.“中制”艱難開啟抗戰電影之門
2.根據地電影從紀錄片起步
三、“孤島”電影——特殊環境下的特殊產物
1.畸形繁榮的電影市場——“孤島”
2.老牌公司的隕落和新華影業公司的躍起
3.“孤島”電影的發展狀況
四、香港電影借內陸之風而起
第二節 電影發展停下腳步——太平洋戰爭爆發了(1941.12—1945)
一、“孤島”被日偽占領
1.從放映人手
2.再壟斷髮行
3.最後向製片業下手
二、中聯的失敗
第三節 國共戰爭時期的電影(。1945—1949)
一、四大家族開始掠奪電影資產
1.接收敵偽電影資產
2.排擠民營公司
3.壟斷髮行放映市場
4.壓制左翼進步電影
二、國民黨製片的失敗
三、中美條約讓中國對好萊塢大開國門
1.好萊塢占領中國市場
2.干涉發行業
3.進攻放映業
四、解放區電影業的起步
五、上海的電影生產
1.崑崙影業公司
2.國泰影業公司
3.文華影業公司
第四節 小結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在艱難中起步(1949~1955)
第一節 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電影業
一、新中國電影業的先天不足
二、電影業重畫藍圖
第二節 製片業的復甦和發展
一、長春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
二、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誕生
三、新中國政府接管上海電影業
四、八一電影製片廠應運而生
五、私營製片廠改頭換面
六、建國初的製片管理模式
第三節 建國初電影發行的新格局
一、發行格局重整河山
二、蘇聯“計畫模式”的影響
第四節 電影放映業的起步和發展
第五節 新中國電影的輸出輸入工作
第二章 在政治中沉浮(1956—1965)
第一節 “反右”對製片業的衝擊
第二節 五六十年代影片供應辦法
一、中影公司的成立及運作方式
二、海外影片的發行及變化
第三節 高度計畫下的電影放映
一、排片方式各有特色
二、獻禮片的放映高潮
第四節 新中國的電影獎項
第三章 在浩劫中掙扎(1966—1976)
第一節 “文革”對電影業的破壞
第二節 八大樣板戲的拍攝
第三節 “文革”時期的故事片
第三部分
第一章 恢復與探索(1977—1993)
第一節 一成不變(1977—1980)
第二節 改革的前奏(1980-一1993)
一、製片業覺醒:收入按單片拷貝量結算(80年代初)
二、電影業重新定位(1984年)
三、電影發行業中的承包制(1987年前後直至1993年)
第二章 大刀闊斧的變革(1993—2000)
第一節 “(3)號檔案”震動電影發行(1993年)
一、背景
二、“(3)號檔案”的誕生和意義
第二節 製片廠期待突圍
一、製片廠的窘境
1.人員多,包袱重
2.人員結構不合理,人員老化問題嚴重
3.流動資金嚴重不足
4.設備更新問題亟等解決
5.製片、發行分配利潤不公,製片廠資金回收困難
二、製片廠的自救
三、合作製片的熱潮
四、民營獨立製片公司呈現
第三節 發行市場:進口大片的“獨角戲”(1994一)
一、進口“大片”引領票房
二、“大片”的歷史
第四節 WTO與中國電影(1999)
一、人世後中國電影業面臨的衝擊
二、中國電影的對策
第五節 放映業的春天(2000)
一、院線制誕生
二、中國院線“猶抱琵琶半遮面”
第三章 電影業的寬鬆(2001至今)
第一節 政策環境
一、新時期的新條例
二、新條例的頒布實施標誌著電影業已經基本開放
第二節 華夏出世
一、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的組建標誌著發行環節 的重大舉措
二、中影與華夏
結語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