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是2016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陶瓷
- 作者:方李莉 著;(美)王(William W.Wang) 譯
- 出版時間:2016年
- 出版社: 五洲傳播出版社
- ISBN: 9787508533827
《中國陶瓷》是2016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
從中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通常把胎體沒有緻密燒結的粘土和瓷石製品,不論是有色還是白色,統稱為陶器。其中把燒造溫度較高,燒結程度較好的那一部分分稱為“硬陶”,把施釉的一種稱為“釉陶”。相對來說,經過高溫燒成、胎體燒結程度較為緻密、釉色品質優良的...
中國四大名陶,是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紫陶、廣西欽州坭興陶、重慶榮昌安富陶。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雲南建水五彩陶、四川榮昌陶器(榮昌區現為重慶市管轄,故“四川榮昌陶”改稱“重慶榮昌陶”)以其悠久的歷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也是民俗文化。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陶瓷》由國家文物局主持編寫的文物、博物館系列教材之一。作者馮先銘,200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分五編:古代陶器、原始瓷與青瓷的燒製成功、隋唐五代與遼的陶瓷、宋金時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時期陶瓷等。內容簡介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
陶器由粘土或以粘土、長石、石英等為主的混合物,經成型、乾燥、燒制而成的製品的總稱。陶瓷藝術就是指燒中國陶器制工藝及其造型、釉色和裝飾等所呈現的藝術特點。定義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制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一般作為工藝...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
高嶺土是陶瓷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鎮產的高嶺土品質非常好,用它生產出來的景德鎮瓷器,曾經代表著中國陶瓷製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質,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國際上通用的高嶺土學名——Kaolin來源於景德鎮北部山區鵝湖鎮高嶺村邊的高嶺山。生產情況 手工制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
簡直可以說集陶瓷裝飾方法之大成,影響著後世。特別是黑繪白地黑花寥寥數筆寫出個圖形,生動無比。形成了獨特的有規無束剛勁豪放,瀟灑自如的藝術風格。在表現題材上,世俗所見、花鳥魚蟲、龍鳳鹿馬、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兒歌詞曲無所不繪,真可謂是一部歷史民俗圖像。磁州窯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獨特貢獻...
特別是東漢後期,瓷器的發明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更是劃時代的事件。這一切,為漢代陶塑工藝的發展與繁榮,準 備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另外,漢代厚葬的社會風尚也是促成漢代陶塑工藝繁榮昌盛的重要因素。由於執政者的提倡,厚葬之風泛濫。東漢還專門設定了負責冥器製造的官方機構,同時規定了社會各階層葬儀所用陶質冥器...
由於定窯在繼承邢窯白瓷先進的傳統工藝基礎上,開拓創新,發展了刻花、劃花、印花、鑲金邊、上金彩等藝術,創出了多種陶瓷新品種,經過五代,直到北宋的發展,在藝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而成為宋代一代名窯。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未發觀唐代白瓷窯址。唐代廣州亦曾產白瓷。唐代對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較租...
以上企業及品牌囊括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建陶十強企業、中國陶瓷十大品牌等等幾乎所有權威的官方及非官方榮譽和排名,是行業公認的元老級陶瓷品牌,見證中國陶瓷行業的前世今生。20大陶瓷集團 1、順成集團(1998年):順輝、百特、王者、森尼、駿程、美陶、湯普森、泰倫斯、萊斯曼、兆邦、榮旺、創銳。2、...
《中國陶瓷》創刊於1959年,月刊,是由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主管、主辦的綜合性陶瓷科技期刊,是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刊。據2019年11月期刊官網顯示,《中國陶瓷》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24人,編輯部有編輯2人、責任編輯1人、美編1人、排版/發行1人,設主編1人、社長1人、執行主編1人、副主編2人、名譽主任1人、主任1...
中國陶瓷藝術源遠流長。興盛於一千多年前中晚唐的長沙窯,成為世界彩釉尤其是紅釉的開創者。這裡展示的“中國紅”陶瓷,成功地將大紅色運用到大花瓶上,件件都堪稱國寶級藝術品。如今,“中國紅”陶瓷已被正式定為贈送國際友人的國家級禮品,也備受收藏者的關注· 陶瓷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八千...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成立於1989年9月,是中國陶瓷行業唯一的行業組織,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註冊登記的社會團體,是由全國從事陶瓷行業及相關產品(服務)的生產、設計、科研、教育、流通、收藏及其他服務活動企業、事業單位、院校、地方性社團組織及個人會員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行業性的社會團體。中中國陶瓷工業...
隨著紫砂藝術的蓬勃發展,留學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俊傑、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工藝美術師戴非凡等高學歷海歸也參與到紫砂藝術事業中來。朱可心 朱可心(1904-1986年)出生於宜興市丁蜀鎮。原名朱凱長,藝名“可心”,寓意“虛心者,可師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陶瓷上那片大紅曾是陶瓷史上千古難題。多少年來,人們夢想把這人間最美的色調搬上瓷面。在中國陶瓷藝術長河中,唐代發明了銅紅;後來,有了宋代的鈞紅瓷,明清時期的祭紅、郎紅、胭脂紅、豇豆紅、珊瑚紅等紅色釉瓷。儘管這些紅色釉瓷的色澤也並非真正的大紅,可就因為那一份“紅”,使得燒制工藝要求極高;因為那...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西方現代藝術的介入,西方的“當代陶藝”觀念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陶藝”的概念也一度成為了陶瓷藝術界的新時尚。它所體現的仍然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的矛盾與碰撞。諸如“何謂陶藝”,“陶藝與陶瓷藝術的關係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問題的基本的問題,直到如今未能取得...
通過這些瓷器,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不同時期中國陶瓷的工藝水平和發展軌跡,而且還可進一步了解人民領袖的生活習慣和人格風範,感受一代偉人的人格魅力。20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央各部委等國家機關用瓷大都從市場戓江西景德鎮統一釆購。毛澤東使用的日用瓷也跟其他國家主要領導人一樣,由有關部門統一採購供應,有什麼就用什麼,...
青瓷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作為一種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鐵不純,還原氣氛不充足,色調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於世。中國勞動人民製作瓷器的歷史悠久,...
玲瓏瓷是古代陶瓷藝術之瑰寶。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後 以釉燒成後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因為“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所以以玲瓏稱這種瓷器是非常確切的。玲瓏瓷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所以也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玲...
另外,袁勵準的《骨董瑣記》、吳仁敬、幸安潮的《中國陶瓷史》、葉麟趾的《古今中外陶瓷彙編》等著作,在文章中均使用了“磁州窯”這一名稱。從此磁州窯名稱的使用頻率漸趨普及。進而在國際上出現“磁州窯型”與“磁州窯系”的提法與命名。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磁州窯研究熱的幾度興起,古代陶瓷遺址不斷發現。
鈞瓷作為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符號,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它獨特的窯變藝術,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藝術特點廣受陶瓷愛好者喜愛。2003年07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鈞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品特點 綜述 鈞瓷...
磁州窯是中國著名的民間陶瓷窯系,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彭城和磁縣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磁州窯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間特色的瓷窯。磁州窯的釉色較為豐富,有白釉,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尤以白釉最為出名.在裝飾上主要採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畫花,剔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畫...
德化是中國5大產瓷區之一。總結 綜上所述,“三大瓷都”之說也應該在1956年後出現的。由於90年代前德化陶瓷在中國並不出色,90年代前景德鎮,唐山,淄博,潮州,醴陵,均超越了德化,所以三大瓷都之說在90年代以前僅在福建德化及其周邊流傳,改革開放後,德化陶瓷迅猛發展,不到30年,產業經濟總量增長近500倍,在一...
陶冶了華夏古國萬千巧奪天工的奇珍異寶。兩千年以前,人們以青銅器為禮,上禮天地君主,下禮親朋好友,青銅文明曾磅礴一時。然而,自陶瓷從泥火中誕生以來,青銅淡出,陶瓷,集天地之靈秀愈見精美,逐漸成為禮器的主流。禮送陶瓷,已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習俗,陶瓷所承載的禮品文化也隨之源遠流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