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市場微結構實務》是2021年6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韓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金融市場微結構實務
- 作者:韓乾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32206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金融市場微結構實務》立足我國金融市場實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我國證券、期貨、期權市場的微結構。內容涵蓋各個市場的交易規則、交易系統、投資者類別、報單特徵、金融機構的業務模式、市場交易質量、程式化交易、金融監管等。
市場微結構直接決定了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定價效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目前國內高校的金融學科教育由於沒有統一的市場微結構教材,國外的相關教材又不符合中國的市場實踐,因此這方面的課程開設嚴重不足。
《中國金融市場微結構實務》的出版將填補這方面教材的空白,希望能夠藉此促成高校普遍開設微結構課程,提高高校學生對金融市場交易體系的認識,為國家培養一批懂市場懂交易的高素養金融專業人才。《中國金融市場微結構實務》也可以幫助金融從業人員深入了解自身以及市場其他參與者的交易行為。市場監管者也會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市場設計與其可能產生的後果之間關係的啟發。
圖書目錄
章誰在交易?
1.1需求方
1.1.1投資者
1.1.2避險者
1.1.3娛樂者
1.2供給方
1.2.1證券公司
1.2.2期貨公司
1.2.3交易所
1.2.4登記、託管、清算和結算機構
1.2.5金融信息服務商
1.2.6系統供應商
1.2.7監管者
第二章交易什麼?
2.1股票
2.1.1股票品種
2.1.2股票發行
2.2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2.2.1債券
2.2.2債券交易
2.3證券投資基金
2.4遠期與期貨
2.4.1期貨定價原理
2.4.2期貨品種
2.5期權
2.5.1期權定價公式
2.5.2期權品種
2.6信用衍生產品
2.7固定收益及貨幣衍生品場外交易
2.7.1遠期利率協定
2.7.2債券遠期
2.7.3利率互換
2.7.4外匯遠期
2.7.5人民幣外匯掉期
2.7.6外匯貨幣掉期
2.7.7外匯利率期權
2.7.8人民幣外匯期權.
第三章報單
3.1報單類型
3.1.1按交易方向分類
3.1.2按成交即時性分類
3.1.3按有效期分類
3.1.4按委託數量分類
3.1.5其他報單類型
3.2小交易單位
3.3市場執行系統
3.3.1經紀驅動市場
3.3.2報價驅動市場
3.3.3指令驅動市場
第四章指令驅動市場
4.1報單優先規則
4.2成交價確定規則
4.3集合競價機制
4.3.1集合競價的成交規則
4.3.2中國證券市場的集合競價時間
4.3.3集合競價期間的行情顯示
4.3.4集合競價虛假申報
4.4連續競價機制
4.5集合競價與連續競價的對比
第五章市場流動性
5.1流動性的維度
5.2流動性的決定因素
5.3流動性提供者
5.3.1做市商
5.3.2大宗交易者
5.3.3價值投資者
5.3.4預設交易者
5.3.5套利交易者
5.4一個虛構的例子
5.5流動性管理
5.5.1Maker Taker 費用模型的歷史
5.5.2Maker Taker費用模型的現狀
5.5.3關於其影響的爭論
5.5.4Maker Taker費用模型在中國市場中的運用情況
5.6流動性與定價效率之間的關係
第六章波動性
6.1波動性的計算
6.1.1日度歷史波動性——標準誤差
6.1.2日度歷史波動性——指數加權移動平均(MA)
6.1.3日內波動性——Parkinson estimator
6.1.4日內波動性——Garman and Klass estimator
6.1.5日內波動性——Rogers and Satchell estimator
6.1.6已實現波動性——realized volatility
6.1.7基於委託報價的波動性
6.2正確認識波動性
6.3波動性的影響因素
6.4波動性的分解
第七章信息
7.1交易信息透明度
7.1.1交易前透明度
7.1.2交易後透明度
7.2單一市場價格發現
7.2.1價格發現的定義和度量
7.3跨市場價格發現
7.3.1跨市場價格發現的度量指標
7.3.2中國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7.4信息披露、信息質量和信息傳遞
第八章交易者類型
8.1機構投資者和零售投資者
8.2按照交易目的劃分
8.2.1實用交易者(utilitarian traders)
8.2.2逐利交易者
8.2.3無效交易者(futile traders)
8.3按照是否擁有有用信息劃分
8.4按照交易頻率劃分
附錄:何謂“投機”?
(一) 不能以交易次數來判斷
(二) 不能以交易標的來判斷
(三) 不能以是否加槓桿來判斷
(四) 不能以交易者類別來判斷
(五) 不能以做多做空來判斷
(六) 不能以套保/套利/投機的三分法來判斷
(七) 不能以實體還是金融二分法來判斷
第九章什麼是好的市場?
9.1典型認識誤區
9.1.1股票市場的首要功能是融資?
9.1.2實體企業發展跟市場流動性無關?
9.1.3提高流動性對中國股票市場有意義嗎?
9.1.4賣空機制對市場有害無益?
9.2市場效率
9.2.1基於統計方法的市場效率檢驗指標
9.2.2基於資產定價模型的市場效率檢驗指標
9.3市場監管
9.4股票實行T 0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9.4.1學界研究
9.4.2境外經驗
9.4.3對投資者的影響
9.4.4實行 T 0有無風險?
附錄Ⅰ:融券為什麼這么難?
附錄Ⅱ:轉融通業務
(一) 轉融通的期限費率
(二) 轉融通的業務模式
附錄Ⅲ:如何看待槓桿交易?
(一) 槓桿是金融的本質,沒有槓桿就沒有現代金融
(二) 槓桿交易往往是替罪羊
(三) 槓桿有多種,需要區別對待
第十章交易系統
10.1信息系統
10.1.1行情蒐集和發布系統
10.1.2信息傳送和接收系統
10.1.3交易通道
10.1.4報單顯示系統
10.2券商和期貨公司的櫃檯系統
10.3期貨交易所開發的櫃檯系統
10.4交易所結算系統
第十一章交易成本
11.1股票市場交易成本
11.1.1券商佣金
11.1.2印花稅
11.1.3交易所費用
11.1.4過戶費
11.1.5證券投資收益所得稅(企業所得稅)
11.1.6證券投資基金的增值稅
11.1.7買賣價差
11.1.8價格衝擊
11.1.9融券成本
11.1.10股指期貨交易限制
11.2期貨市場交易成本
11.3交易成本的影響因素
第十二章清算和結算
12.1主要結算模式
12.2結算模式的發展歷史
12.3結算機構與交易所的關係
12.4中國證券結算模式
12.4.1券款對付
12.4.2其他結算方式
12.4.3中國股票結算模式
12.4.4中國債券結算
12.5中國期貨的清結算
12.6期權結算制度
12.7境外衍生品市場保證金制度概況
第十三章高頻交易和程式化交易
13.1什麼是高頻交易
13.2境外高頻交易發展歷史
13.3高頻交易的策略
13.4高頻交易的好與壞
13.5高頻交易的監管
13.6高頻交易在中國
13.7程式化交易
13.8量化交易
第十四章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14.1證券期貨市場改革開放簡史
14.1.1建立和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
14.1.2兩地互聯互通機制
14.1.3A股加快納入國際主流指數
14.1.4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加大
14.1.5期貨市場逐步開放
14.2資本市場改革的里程碑——科創板
14.3加強投資者教育與保護
第十五章境外金融市場微結構
15.1美國股票市場微結構
15.1.1美國證券期貨交易所
15.1.2另類交易系統
15.1.3內盤
15.1.4交易所做市商模式
15.1.5OTC市場
15.2美國衍生品市場微結構
15.2.1美國期貨市場
15.2.2美國期權市場
15.3中國香港金融市場微結構
15.3.1中國香港股票市場微結構
15.3.2中國香港衍生品市場微結構
第十六章加密貨幣市場微結構
16.1文獻回顧
16.1.1比特幣能否成為貨幣?
16.1.2比特幣是否具有分散風險的功能?
16.1.3比特幣的風險特性
16.1.4比特幣的監管
16.1.5比特幣價格的影響因素
16.1.6比特幣期貨和比特幣期權
16.1.7比特幣市場微結構
16.1.8比特幣市場微結構的進展
16.1.9小結
16.2Libra橫空出世
作者簡介
康奈爾大學博士,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及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金融衍生品、金融風險管理、行為公司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