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郊區新城的空間生產研究:機制、模式與調控》是依託復旦大學,由沈潔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郊區新城的空間生產研究:機制、模式與調控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沈潔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郊區新城的科學發展是我國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之一。本研究以上海及其兩個典型郊區新城——松江新城與臨港新城為例,在大樣本調查和深度案例研究基礎上,結合國內外郊區新城發展經驗教訓,綜合運用定性、定量、比較、行為研究方法,從巨觀結構和微觀機制兩個維度,對郊區新城的空間生產原理和過程展開實證研究,揭示中國城市郊區新城發展的深層動力機制,總結當前中國郊區新城大量興起的本質動因、參與空間生產與空間消費的社會行為主體的行為特徵及有別於西方城市理論的中國特色郊區發展模式,尤其針對當前中國郊區新城普遍存在的職居分離、住房空置、配套設施匱乏、缺乏城市氛圍等突出問題與管理挑戰進行反思。研究立足轉型期中國城市經驗,反思、修正和豐富既有郊區化主流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同時,也對制定合理有效可操作的資本、土地、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公共政策,引導中國郊區新城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按照既定計畫,開展題為“中國郊區新城的空間生產研究:機制、模式與調控”研究。根據申請書指定的研究設計方案,在完成理論綜述和國內外進展回顧的基礎上,以上海為例,針對中國郊區新城的空間生產開展深入調查研究。針對郊區新城空間生產的資本邏輯、郊區新城的開發與管治、郊區新城的需求驅動以及郊區發展模式的國際比較與理論構建等研究內容,課題組開展了松江新城的問卷調查、臨港新城實地調查與訪談調查,獲取了豐富的一手數據和二手資料,由此展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研究揭示出當代中國新興的城市主義,指出郊區城市空間生產成為當前中國資本循環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在全球分工下中國成為全球工廠、實現經濟成長的必要策略,具有理論創新意義。研究還反思了中國郊區開發的政府主導模式,認為地方政府自身充當市場行為主體,有利於郊區快速轉型,但也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方面存在潛在風險。課題核心成果包括:出版專著1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3篇,其中,SSCI收錄論文2篇;組織及參加組織國際學術會議1 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9人次;依託課題協助培養研究生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