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思想前提、價值意蘊與方法論反思》是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陽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道路:思想前提、價值意蘊與方法論反思
- 作者:歐陽康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224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道路--思想前提價值意蘊與方法論反思》編著者歐陽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與成功實踐標誌著中國共產黨超越了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種種誤區,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結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開闢了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就其價值取向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把市場經濟與小康社會相結合,把和諧社會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相結合,融匯了迄今為止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各種積極要素,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基礎上加以整合創新,具有巨大的思想魅力和實踐活力,能夠指引中華民族行進在世界文明發展的前沿,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圖書目錄
序言 融匯人類文明,立足中國創新
一 超越對社會主義的誤解,把握社會主義真諦
二 超越對現代化的誤解,自覺加入現代化進程
三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推進小康社會建設
四 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上編
第一章 走自己的路:中國道路的探索歷程
一 篳路藍縷:中國道路的艱難開創
(一)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創
(二)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 撥亂反正:中國道路在批判與創新中生成
(一)一場哲學問題的探討引發的社會變革
(二)開闢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
(三)承前啟後的總設計
三 科學發展:中國道路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
(一)樹立旗幟,明確綱領
(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
(三)科學發展,促進和諧
四 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和民眾路線:中國道路成功推進的基本方法
(一)從“有的放矢”到“求真務實”
(二)從“獨立自主”到“創新型國家”
(三)從“相信民眾,依靠民眾”到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第二章 挑戰與機遇:中國道路探索的外部境遇
一 融人世界,參與競爭: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
(二)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三)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
二 增強國力,維護和平:政治多極化與中國的國際定位
(一)政治多極化與中國政治
(二)政治多極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三)積極應對政治多極化
三 堅守信仰,深刻反思: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對中國的衝擊
(一)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與多樣化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
(二)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三)對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的反思
四 審慎借鑑,批判創新: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對中國的啟示
(一)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現狀分析
(二)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三)正確對待資本主義新變化
五 迎頭趕上,躋身前沿:泛舟於新科技革命的大潮
(一)新科技革命的意義
(二)新科技革命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三)積極匯入新科技革命的潮流
六求同存異,和諧發展:文明的衝突與中國的應對策略
(一)“文明衝突論”的產生極其影響
(二)文明的衝突給中華文明帶來的挑戰
(三)在文明衝突與價值碰撞中的正確定位
第三章 矛盾與困難:中國道路所面臨的內在困境
一 極限困境:人口、資源與環境
(一)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中國人口、資源、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
(三)極限困境的原因解析
(四)全面協調人口資源環境
二 進退維谷:封閉與開放
(一)封閉和開放的含義及辯證關係
(二)中國從封閉到開放的必然性
(三)開放面臨的困難
(四)保持封閉和開放的適度張力
三 二難抉擇:效率和公平
(一)效率和公平的含義與關係
(二)效率和公平關係的歷史變奏
(三)當前中國面臨的效率和公平問題
(四)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動態平衡
四 零和博弈:集權與分權
(一)集權與分權意義解析
(二)中央和地方權力關係現狀及問題
(三)合理分權的原則
(四)合理分權的有效途徑
五 厚此薄彼:數量和質量
(一)經濟成長的數量和質量及其關係
(二)數量擴張與質量提高的非同步
(三)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六 輕重失衡:利益和道義
(一)利益和道義的含義
(二)轉型期義利失衡現狀
(三)義利失衡現象探源
(四)義利平衡重構
第四章 小康、和諧、現代化:中國道路的發展目標
一 立足現實,放眼未來:中國道路發展目標的形成
(一)中國道路發展目標提出的思想前提
(二)中國道路發展目標的追尋歷程
二 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中國道路發展目標體系的價值取向和結構特徵
(一)中國道路發展目標的價值取向
(二)中國道路發展目標體系的結構特徵
三 照亮前程的燈塔:中國道路發展目標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
(二)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共同奮鬥目標
(三)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提高的執政水平
第五章 一元主導與多樣共存:中國道路的結構特徵
一 新舊交替,此消彼長:一元主導與多樣共存結構的理論邏輯
(一)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社會的主導因素
(二)過渡期社會新舊社會因素的交替與消長
二 過猶不及:一元主導與多樣共存結構的歷史依據
(一)蘇聯模式及戈巴契夫新思維的教訓
(二)極“左”路線及自由化思潮的教訓
三 一與多、主與次的辯證統一:一元主導與多樣共存結構的現實表現
(一)以單一制為主體又具有某些複合制因素的國家結構制度
(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三)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四)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五)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多元文化並存
四 張弛有度:“一元主導”與“多元並存”的辯證關係
……
下編
作者簡介
歐陽康,哲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華中科技大學“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主任,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克思主義學科評議組成員,*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哲學家協會常務理事、亞太地區學生事務協會主席等。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6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入選國家*“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 著有《社會認識論導論》《哲學研究方法論》《歐陽康自選集》《對話與反思:當代英美哲學、文化及其他》《大學文化人生》等;主編有《人文社會科學哲學》《當代英美哲學地圖》《當代英美著名哲學家學術自述》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二百六十餘篇,先後十餘次獲*和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持十餘項國家、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