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美學

中國道教美學 淵源於中國古代流行的巫術和求仙術的一種宗教審美意識及其文化所表現的審美思維方式。其特點在於,從漢末“太平道”、“五斗米道”以來,以“真”,“善”為“美”的人格修養要求,以反映“性—命”之人性本質為“美”的審美判斷,崇尚“素樸”美的藝術審美觀點,以“渾沌”喻“道一美”、以“氤氳”喻美感和審美快感,善於吸取時代思想營養而展現出“多變一不變”的特徵。強調生命之美,突出此岸生活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以身心合一論為依據,在求道、修道、證遭過程中證明生命和此岸生活的美好,得到生命的樂趣和對生命過程的審美愉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道教美學
  • 淵源:中國古代流行的巫術和求仙術
道教的美學人格以“真”,“朴”為理想,特彆強調天性中的人性美,其美學思想、美學人格理想是一種“神仙”理想人格,並不忽視倫理(善)的維度,將“至善”等於“至美”,將“善”、“忠”、“孝”、“仁”、“慈”、“愛”等世俗化倫理標準等同於道教“宗教的”審美判斷標準.以陰陽學說解釋萬物相反相成的現象和美醜的轉化,認為“一陰一陽渭之道,是就道之用言;無形無象,是就道之體言”(劉一明《修真辨難》)。提出“美玉出乎醜璞”(葛洪《抱朴子·博喻》)、“以醜為美者有矣,以濁為清者有矣,以失為得者有矣”(《抱朴子·塞難》)的觀點,反映其陰陽、有無、美醜的相對論和樸素的辯證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