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顧坤伯》講述了藝術技能的操作,是由審美體驗進入審美創造必不可缺的中介。
要畫好中國畫,就必須學習和掌握中國畫的技能,亦即中國畫獨特的繪畫語言。諸如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筆墨結構等。顧坤伯的畫給觀眾第一個突出印象就是正宗大氣、功力深厚,這是對中國畫語言純熟駕馭的結果。潘天壽曾說:“顧先生功力至深,吾所不及。'’這雖是潘天壽的自謙之詞,同時也確實反映了顧坤伯繪畫功力的非同凡響。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顧坤伯
-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 頁數:64頁
- 開本:8
- 定價:48.00
- 作者:顧坤伯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2052342
內容簡介,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顧坤伯》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文摘
一顆真誠之心去體悟自然、順應自然,才能出畫家之自然。當今許多中國畫家苦苦地追求著“創新”、“獨創性”。然而,對什麼是獨創性,怎樣才能創新等問題卻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其實,獨創性不是主觀任意的偶然觸發,也不是挖空心思的刻意做作,而是順應自然的水到渠成,是畫家的學,藝術功力以及對生活真諦領悟的融會結晶,並與作品的內在要求緊密統一。
顧坤伯的藝術,特別是晚年作品,是他對藝術形式熟練把握中獲得自由感後的一種超越,是長期在“法天貴真”追求中自然流淌而達到至美的一種化境。這樣的獨創性沒有人工的斧鑿刻痕,也沒有弄恣作態的做秀,表現出的是畫家之自然——高遠本真的境界。晚年時他作畫不拘規法,用墨則或焦或清、或濃或淡、或枯或濕、或破或積,信手拈來;用筆則或勾或皴、或疾或緩、或順或逆、或散或聚,隨心所欲,可謂“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畫筆一經著紙,從一畫之始,筆筆相隨,意氣相連,氣從筆生,韻由墨發,取形用勢,順性隨情,可謂是意在象外,境由心生,畫面一片生機,逸韻天籟,迴蕩人寰,使人觀後雜念頓消,俗慮全無。童中燾評論他畫的黃山:“游心鴻蒙意到筆隨,不在似不在不似,只覺黃山理當如是。利落盡致的迎客松,峰巒層疊的北海,清潤華秀的耕耘峰,以及雲海之浩蕩屯聚,不過先生之所乘所驅,豈復與論法式及巧拙哉!”
顧坤伯的藝術,特別是晚年作品,是他對藝術形式熟練把握中獲得自由感後的一種超越,是長期在“法天貴真”追求中自然流淌而達到至美的一種化境。這樣的獨創性沒有人工的斧鑿刻痕,也沒有弄恣作態的做秀,表現出的是畫家之自然——高遠本真的境界。晚年時他作畫不拘規法,用墨則或焦或清、或濃或淡、或枯或濕、或破或積,信手拈來;用筆則或勾或皴、或疾或緩、或順或逆、或散或聚,隨心所欲,可謂“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畫筆一經著紙,從一畫之始,筆筆相隨,意氣相連,氣從筆生,韻由墨發,取形用勢,順性隨情,可謂是意在象外,境由心生,畫面一片生機,逸韻天籟,迴蕩人寰,使人觀後雜念頓消,俗慮全無。童中燾評論他畫的黃山:“游心鴻蒙意到筆隨,不在似不在不似,只覺黃山理當如是。利落盡致的迎客松,峰巒層疊的北海,清潤華秀的耕耘峰,以及雲海之浩蕩屯聚,不過先生之所乘所驅,豈復與論法式及巧拙哉!”
⑨顧坤伯對形式結構的把握,還具有相當的現代氣息,在現代繪畫中,作為繪畫母題,不過是誘導、表達某種情緒的契機。藝術家打破了客觀、物理的時空,將景物納入其主觀化、情緒化的時空中。《黃山玉柱峰》、《黃山耕耘峰》中那高聳的樹木j壁立千仞的奇峰輕嵐一律被竭力簡化成縱勢的長線,同橫向晦明不定的雲霧形成對比。
《黃山小景》中遠近兩塊山體,則被簡化成兩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由幾根線條相連形成呼應,墨色的濃淡枯濕,相互參用混化而渾然一體。畫家在處理形象和筆墨時,儘量進行濃縮和淨化,一是形體上的簡括,二是筆墨上的純化,使畫面上的一切成分能夠成功地服從一個主要結構規律,其結果是大大強化了圖式的視覺感染力。老子有語云:“死而不亡者壽。”真正的長壽者,是那些身雖已死,而其道德文化功業不朽的人。顧坤伯其人雖已仙逝,但他高尚的人格風範、精美的藝術佳構,以及他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景仰和廣泛的播揚,他是一個真正的長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