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音樂史(1840-1949)

中國近代音樂史(1840-1949)

《中國近代音樂史(1840-1949) 》是2006年10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余甲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代音樂史
  • 作者:余甲方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1日
  • 頁數:422 頁
  • 定價:34 元
  • 開本:32 開
  • ISBN:9787208063778 
作者介紹,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介紹

余甲方,1949年生人。現為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

內容簡介

本書為“專題史系列”之一。綜合了迄今為止中國近代音樂史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編纂,作出獨到的解釋,內容既精練又完備,包括自1840年至1949年中國近代音樂發展的軌跡,分上編:傳統音樂與下編:新興音樂。既回溯了傳統視角的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民歌與歌舞音樂,又闡述了新興音樂包括西洋音樂的傳入我國及我國近代音樂新人的出現、成長及其對音樂思潮、理論、社會的影響;洗鍊流暢的文字背後,潛藏了邏輯的、審美的基座。

目錄

上編 傳統音樂的嬗變
一、清末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時期 (1840-1910)
(一)說唱音樂的興盛
(二)戲曲音樂的繁衍
(三)合奏器樂的繁盛
(四)獨奏器樂的成熟
(五)儀式音樂、宗教音樂的承襲
(六)歌舞音樂與民歌的演進
二、民國時期 (1911一1949)
(一)說唱音樂的衍變
(二)戲曲音樂的革新
(三)器樂的嬗變
(四)民歌與歌舞音樂的出新
下編 新興音樂的勃興
一、清末民初時期 (1840—1919)
(一)西洋音樂的傳入
(二)留日學生的音樂活動與新型學校音樂教育初始
(三)沈心工、曾志志、李叔同的音樂活動
(四)學堂樂歌的內容和意義
二、“五四”運動至北伐戰爭時期 (1919—1927)
(一)新音樂社團與近代專業音樂教育初創
(二)蔡元培的美育理論
(三)新音樂理論建設初始的思想碰撞
(四)王光祈的音樂研究與豐子愷的音樂思想
(五)蕭友梅、趙元任、黎錦暉、劉天華與新興音樂文化的創建
三、十年內戰時期 (1927—1937)
(二)聶耳、呂驥、張曙、任光的音樂創作
(三)民眾歌曲的創作
(四)黃自、青主等人的音樂思想與音樂創作
四、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1937一1949)
(一)抗戰初期的民眾歌曲創作
(二)“魯藝”音樂教育與新歌劇《白毛女》
(三)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音樂創作
(四)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五)麥新、張寒暉等人的歌曲創作
(六)淪陷區的音樂概貌
(七)國統區的新音樂運動、音樂教育和歌曲創作
(八)淪陷區與國統區的器樂創作
(九)陶行知的音樂美育思想與實踐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