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居住建築(Chinese modern housing)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出自《建築學名詞》第二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代居住建築
- 外文名:Chinese modern housing
- 所屬學科:建築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中國近代居住建築(Chinese modern housing)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出自《建築學名詞》第二版。
中國近代居住建築(Chinese modern housing)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出自《建築學名詞》第二版。定義歐風美雨的浸潤使中國傳統的居住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里弄住宅是在一些開埠城市如上海、天津、漢口等地常...
石庫門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通常被認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徵之一。19世紀70年代初 早期的石庫門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初,它脫胎於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為三開間或五開間,保持了中國傳統建築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的特點。老式石庫門住宅,一進門是一個橫長的天井,兩側是左右廂房,正對面是長窗落地的客堂...
弄堂,即小巷,是上海和江浙地區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連排的 老房子(包括石庫門)所構成的,並與石庫門建築有著密切的關係。它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創造了形形色色風情獨具的弄堂文化。弄堂的行行種種、弄堂的感性、弄堂的感動,它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的華麗的背景色。弄堂作為休閒娛樂、兒童活動、交易等活動的...
少部分碉樓用近代的紅磚建造,在紅磚外面抹一層水泥。開平現存磚樓近249座,占碉樓總數的13.6﹪。混凝土樓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區,又稱“石屎樓”或“石米樓”,多建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華僑吸取世界各國建築不同特點設計建造的,造型最能體現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整座碉樓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國進口,當時稱...
20世紀40年代,國民政府中的高級領導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曾下榻八大關別墅,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等亦曾在此居住。新中國成立以後,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別墅成為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元首的重要場所,毛澤東主席也光臨過八大關。1957年夏天在青島居住期間,毛主席在第二海水浴場的紅亭內主持...
50年代初期,除了修復民房,建造簡易住宅以外,在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等城市興建了少量的工人新村,如上海曹楊新村,建築布局依水就勢,住宅經濟實用。新村的規劃和住宅設計都具有進步意義,是社會制度變革後的第一批新型居住建築。鞍山工人住宅區、瀋陽鐵西工人住宅區等也是這類建築的實例。在一些城市對道路和給水排水...
火車站建築陸續出現,廠房建築數量增多,銀行建築引人注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中國民族資本成長的“黃金時代”,輕工業、商業、金融業都有長足發展。引進西式建築,成為中國工商事業和城市生活的普遍需求。在這個時期,中國近代居住建築、工業建築、公共建築的主要類型已大體齊備。水泥、玻璃、機制磚瓦等近代建築材料的...
建築是社會文化的物質載體。人隨屋居,在這些近百年的老房子裡,各式歷史人物曾在這裡生活,許多歷史故事在這裡發生。它們已成為上海近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晚清維新派人物康有為,民國政要孔祥熙、宋子文,日偽政要汪精衛、周佛海,軍界人物閻錫山、顧祝同、白崇禧等,都曾在長寧居住、生活。他們曾經左右上海的局勢,...
日本近十幾年來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築,如東京池袋陽光大樓為60層,高226米。法國巴黎德方斯區有30~50層高層建築幾十幢。蘇聯在1971年建造了40層的建築,並發展為高層建築群。中國近代的高層建築始建於20世紀20~30年代。1934年在上海建成國際飯店,高22層。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層的民族飯店、15層的民航大樓;...
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於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圍樓以及方形、圓形等豐富多姿的土樓。其特點為規模宏大、類型多樣等。在晚期,外來文化影響在部分土樓的建造中並得到了一定的反映。20世紀50年代以後,該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樓,土樓建築比較注重實用性,結構簡練,缺少華麗的裝飾。主要建築 永定土樓 洪坑土樓群 ...
原齊魯大學現保存有校友門、考文樓、柏根樓、圖書館、齊魯神學院、四百號院(男生宿舍)、景藍齋、美德樓、教授別墅、模範村居住區、聖·保羅樓、小教堂、水塔、廣智院。原齊魯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現存有新興樓、求真樓、共和樓、和平樓、健康樓、科研樓等。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是一組較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
(5)生活方式:石庫門這一多樣性、複雜性的住宅,形成了獨特的上海生活風情,奠定了近代上海特有的節令文化、服飾、飲食、生活、習慣等,成為區別其他地區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如童謠、婚喪活動、社交等等。關於申遺 原先容納上海六成人口的里弄住宅只剩下1900多處,5萬棟石庫門居住建築單元,其中又有一半以上被納入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