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1985-2016年

中國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1985-2016年

《中國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1985-2016年》是2017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紅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1985-2016年
  • 作者:彭紅碧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7月1日 
  • 頁數:202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64741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文圍繞中國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這一主題,在對已有研究文獻進行梳理與評述的基礎上,通過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運用經濟學與歷史學相結合的分析框架探討我國城鄉關係對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的具體影響,以回答農民工工資水平高低的決定問題,並就此提出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彭紅碧,1976年生,女,四川省隆昌縣人,經濟學博士,成都師範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訪問學者。先後在《現代經濟探討》《經濟管理與研究》《城市經濟》《農業現代化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持省部級項目1項,參與省部級項目3項。

圖書目錄

1 導論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相關研究綜述
1.2.1 國外研究綜述
1.2.2 國內研究綜述
1.3 研究目標和內容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內容
1.3.3 相關說明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
1.5 研究重難點和創新點
1.5.1 重點和難點
1.5.2 創新點
1.6 不足之處
1.6.1 相關描述略微不足
1.6.2 缺乏相關定量分析
2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基本問題
2.1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起點:農民工的產生
2.1.1 二元經濟結構特徵的突出
2.1.2 人口流動制度壁壘的鬆動
2.1.3 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顯性化
2.1.4 遷移利益的驅動
2.2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一般決定因素
2.2.1 工業部門的工資形成
2.2.2 市場因素的決定作用
2.2.3 制度因素的決定作用
2.2.4 一般決定因素的形成根源
2.3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特殊決定因素:城鄉關係
2.3.1 城鄉關係的內涵和特徵
2.3.2 城鄉關係的決定作用
2.4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結果:工資水平
2.4.1 農民工工資水平與三方利益
2.4.2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判斷視角
2.5 本章小結
3 城市改革時期的農民工工資形成(1985 ~1992年)
3.1 城鄉關係的根本作用
3.1.1 城鄉二元結構的強化
3.1.2 城鄉關係的具體作用
3.2 農民工市場屬性的決定作用
3.2.1 農民工市場的次級屬性
3.2.2 次級屬性的具體作用
3.3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市場機制
3.3.1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基礎因素
3.3.2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動力機制
3.3.3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供求機制
3.3.4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競爭機制
3.4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整體情況及基本判斷
3.4.1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整體情況
3.4.2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基本判斷
3.5 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的評介
3.5.1 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歸納
3.5.2 制度因素與市場機制比較
3.6 本章小結
4 市場化改革時期的農民工工資形成(1993-2002年)
4.1 城鄉關係的演變及作用
4.1.1 城鄉關係的演變
4.1.2 城鄉關係的作用
4.2 最低工資制度的決定作用
4.3 農民工工資形成市場機制的演變
4.3.1 農民工合作的經濟需求
4.3.2 農民工供給的波動性
4.3.3 農民工供給競爭的變動
4.4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總體情況與基本特徵
4.4.1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總體情況
4.4.2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基本特徵
4.4.3 農民工工資水平特徵產生的原因
4.5 本章小結
5 統籌城鄉時期的農民工工資形成(2003-2016年)
5.1 新型城鄉關係的決定作用
5.1.1 城鄉關係轉折的背景
5.1.2 城鄉關係轉折的表現及作用
5.2 農民工工資形成市場機制的變動
5.2.1 農民工合侔的發展需求
5.2.2 農民工市場供求關係的逆轉
5.2.3 農民工市場競爭關係的轉變
5.3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5.3.1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基本情況
5.3.2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主要特點
5.3.3 農民工工資水平特點的形成
5.4 本章小結
6 農民工工資形成的總體分析
6.1 城鄉關係的特殊性
6.1.1 一種剝奪關係
6.1.2 制度安排的結果
6.1.3 失衡程度嚴重
6.2 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的扭曲性
6.2.1 由制度因素和市場機制共同構成
6.2.2 制度因素起主要作用
6.2.3 市場機制受制於城鄉關係
6.3 農民工工資水平偏低的扭曲性
6.3.1 低工資與高增長的矛盾
6.3.2 低分享與高貢獻的矛盾
6.3.3 低增速與高市場化的矛盾
6.3.4 農民工工資的生存性實質
6.4 農民工工資水平偏低的非公平性
6.4.1 同工不同酬
6.4.2 福利內容的缺失
6.4.3 其他內容的削弱
6.5 農民工工資水平偏低的負面效應
6.5.1 對農民工和農民的負面效應
6.5.2 對企業發展的負面效應
6.5.3 對經濟發展的負面效應
6.5.4 對社會發展的負面效應
6.6 本章小結
7 政策建議與新的研究方向
7.1 結論與反思
7.1.1 結論
7.1.2 反思
7.2 政策建議
7.2.1 改革相關制度,調整城鄉關係,平衡城鄉利益
7.2.2 增加制度供給,完善農民工市場,消解其發育缺陷
7.2.3 培育市場因素,健全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形成正常工資水平
7.2.4 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支持“三農”發展,增強農民工競爭力
7.3 新的研究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