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通史 (第三卷富庶的農漁文明)

中國農業通史 (第三卷富庶的農漁文明)

《中國農業通史 (第三卷 富庶的農漁文明)》是一本2017年8月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志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業通史 (第三卷 富庶的農漁文明)
  • 作者樊志民
  • 出版時間:2017年8月1日
  • 出版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8302425
  • 定價:396 元
  • 開本:16 開
  • 尺寸:787mm×1092mm
圖書目錄,

圖書目錄

分冊主編簡介2
著作權頁5
富庶的農漁文明13
第一篇 江南開發——農漁文明基礎的奠定20
壹 源遠流長—新石器時期的江農南業遺址21
(一)新石器南方農業遺址概況22
(二)新石器時期主要農業遺址簡介25
1.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25
2.玉蟾岩遺址25
3.甑皮岩遺址26
4.彭頭山和八十壋遺址27
5.河姆渡遺址28
6.草鞋山遺址29
(三)南方農業起源的兩種軌跡30
1.長江流域稻作農業的起源30
2.華南地區塊根塊莖類植物的栽培33
(四)“火耕水耨”——先秦秦漢時期南方的稻作農業34
象耕鳥耘35
海陵麋田35
貳 北人遷南 梯度開發—魏晉唐宋時期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南移36
叄 慢緩融合 獨具特色—漢唐時期江南農業化中技術體系的形成39
(一)秦漢鐵器農具的使用39
1.鐵器農具的初現39
2.漢代南方鐵官分布狀況40
第五倫41
(二)漢唐時期南方典型農業生產41
1.東漢時期廣東佛山瀾石陶水田模型、陶畜圈模型41
2.四川峨眉出土的東漢石刻水塘水田圖像43
3.廣東連縣西晉墓葬中出土的犁田、耙田模型43
4.廣西倒水南朝墓葬中出土的耙田模型45
(三)唐代江東犁的出現45
(四)江南水利的發展47
1.抬高水位,水向高處流——靈渠47
2.天府之國與都江堰的修建48
3.秦漢時期江南水利興起50
4.隋唐以降江南農田水利迅猛發展51
肆 綜合治理 全面發展52
(一)南土卑濕,丈夫早天52
賈誼52
(二)南方暑濕,毒物眾多54
(三)南方環境的治理56
(四)南方美麗風光的構建59
伍 繁榮昌盛的南方63
(一)蘇湖熟,天下足63
(二)湖廣熟,天下足63
第二篇 農業科技超邁前代66
壹 南地方區農的業生產工具67
(一)整地農具67
1.犁67
2.耙69
3.碌碡70
4.礪礋(lì zé)71
5.耖71
6.鐵搭72
7.平板73
8.田盪73
(二)中耕除草工具74
1.耘盪74
2.耘爪74
(三)育秧移栽農具75
1.秧彈75
2.秧馬75
(四)水利排灌工具76
1.翻車76
2.筒車77
3.戽斗78
貳 星羅棋布的農田水利工程79
(一)兩湖垸田和珠江三角洲堤圍建設79
(二)太湖流域的塘浦圩田系統79
(三)明清五縱五橫魚鱗大石塘83
1.明代海塘83
2.清代石塘85
3.其他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87
4.農田水利學家及其著作89
5.農田水利管理制度89
叄 發達的蠶桑科技91
(一)種繭選擇和浴卵技術發明91
(二)桑樹繁殖中的壓條技術92
肆 農田理管技術發的展93
(一)水田耕作技術的精細化93
1.深耕和套耕93
陸九淵94
馬一龍94
2.凍土曬垡與冬耕凍土95
3.開溝作畦95
(二)土壤耕作理論的發展96
1.物宜理論的提出96
2.農學思想的哲理化96
3.“糞藥說”——合理施肥思想的形成98
(三)良種選育技術的發展101
1.粒選、穗選與混合繁殖101
耿蔭樓和《國脈民天》101
2.“單科”選擇與系統繁殖102
(四)美洲糧食作物的引進與種植103
1.番薯103
2.玉米104
3.馬鈴薯106
4.花生106
5.菸草108
(五)多熟制發展109
1.稻麥兩熟109
2.以棉花為中心的輪作換茬制度112
3.間作套種112
(1)早晚稻套種113
(2)稻豆套種113
(3)麥棉套種113
(4)稻薯(蔗)套種114
4.雙季稻與三熟制114
第三篇 經濟重心南移 江南後來居上118
壹 農業土地的拓展及生態循環農業119
(一)與山爭田,與水爭地——土地充分開發與利用119
1.明清時期人口變化122
2.明清時期墾田面積變化與歷代比較123
3.各種土地利用方式124
(1)梯田124
哈尼梯田127
黃土高原旱梯田128
(2)架田129
(3)塗田131
(4)櫃田132
(5)堤垸與垸田132
沈括133
4.明清時期土地開發形勢135
5.農業區的擴展比較138
(二)古代的生態農業——基塘農業138
1.桑基魚塘143
2.果基魚塘143
3.稻基魚塘144
(三)江南開發的歷史教訓144
1.經濟重心南移後長江中下遊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尖銳144
2.高山及偏遠的原始森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146
3.江湖堵塞不暢,洪澇災害日趨頻繁148
4.在歷史的舊傷痕上又添新傷153
貳 藝業園發的展157
(一)園藝作物栽培專業化157
(二)明清時期從美洲引進的園藝作物新品種163
1.蔬菜類164
2.果樹類168
3.蔬菜栽培技術發展171
(1)白菜黃化技術完成171
(2)蔬菜無土栽培技術形成172
(3)“化腐朽為神奇”-茭白栽172
(4)食用菌接種技術突破173
(5)韭菜種植創新法174
六 谷174
叄 東南地區蠶桑業的繁榮175
(一)桑樹栽培技術的發展175
1.桑樹品種倍增175
嫁接技術177
2.桑樹栽培技術呈現多項新成果177
壓條繁殖技術178
桑樹“科斫”178
桑蟥和癃桑的防治180
拳桑樹型培育180
(二)養蠶技術的提高181
1.種繭、蠶卵的選擇出現新標準和新方法181
2.放養柞蠶方法的推廣183
3.雜交優勢在育蠶中的運用184
4.育蠶技術之大成-《養蠶十字經》184
(三)養蠶工具系列化形成186
1.江南江北地區主要養蠶工具各具特色186
2.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中的常用蠶具圖188
(四)繅絲方法的革新改進190
肆 棉花種植的推廣191
(一)棉花在內地廣泛種植191
(二)棉花向江南的推廣192
伍 興旺發達的江南漁業195
(一)捕撈技術的發展195
1.淡水漁具的多樣化195
2.光誘捕魚法198
(二)家魚池塘混養技術提高199
(三)海塗養魚的出現200
陸 江南農業經濟的繁榮202
(一)發達的江南航運202
1.京杭大運河歷史沿革202
2.大運河線路示意圖204
3.航運205
(二)江南經濟地位的上升208
(三)江南都市的繁榮210
1.星羅棋布的市鎮格局210
2.城市手工業的發達215
3.江南市鎮經濟的專業化217
4.悠久馳名的江南絲織業218
(四)資本主義萌芽220
1.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概況220
2.江南資本主義萌芽221
3.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及其原因222
4.封建專制政權對資本主義萌芽的阻礙作用225
第四篇 水鄉流韻-優秀的江南農漁文化228
壹 茶文化229
(一)茶文化的歷史沿革229
(二)茶樹、茶園、茶葉類型232
1.茶葉產地分布232
2.茶樹、茶園234
3.茶葉品種分類235
(三)古代茗飲圖及茶具欣賞237
1.品茶圖系列237
(1)墓葬壁畫組圖237
(2)建窯黑釉兔毫盞237
(3)素漆托盞238
托、盞的製作239
(4)劉松年《攆茶圖》240
(5)錢舜舉《品茶圖》241
2.茶具243
(四)茶道249
1.茶境249
2.茶禮249
3.茶藝250
4.茶道250
(五)茶馬互市與茶馬古道251
(六)“茶聖”陸羽與《茶經》253
陸羽254
1.陸羽畫像與《茶經》254
2.天門縣陸公祠255
貳 花卉文化256
(一)宋代賞花風尚興盛257
(二)發達的花卉市場257
(三)盆景花卉藝術發展259
1.花卉盆景260
2.田園盆景262
3.樹樁盆景262
4.微型盆景(時稱“些子景”)263
(四)江南名花263
1.南京梅花263
2.天彭牡丹264
3.南靖蘭花(建蘭、墨蘭)266
4.揚州芍藥267
5.漳州水仙花269
6.鹹寧桂花270
7.溫州山茶花272
8.福州茉莉花273
9.懷遠石榴花274
10.中山菊花276
11.江南月季花278
12.九江荷花279
13.麻城杜鵑花281
14.上海白玉蘭花282
15.廣州木棉花283
叄 絲綢文化285
(一)衣被天下285
1.嫘祖始蠶285
嫘祖285
2.“蠶、桑、絲、帛”甲骨文字287
3.錢山漾出土的絲織品288
(二)絲綢之路288
(三)絲織工藝290
(四)織機、織局292
肆 獨具地區特色的江南農書295
(一)地區綜合性農書-陳旉《農書》295
陳旉295
(二)勸農文-農業科技推廣新形式297
(三)簡明實用的小型地方農書300
1.浙江《補農書》300
2.江西《梭山農譜》301
3.上海《浦柳農咨》301
4.安徽《郡縣農政》301
5.四1I1《三農紀》302
《浦柳農咨》302
(四)種類繁多的專業農書(蠶桑、園藝花卉、畜牧獸醫等)303
1.蠶桑類農書303
(1)秦觀《蠶書》304
(2) 《蠶桑輯要》304
(3) 《樗繭譜》305
2.花卉類農書305
(1) 《曹南牡丹譜》306
(2)《全芳備祖》306
(3)《群芳譜》307
(4)《花鏡》307
3.畜牧、獸醫類農書308
(五)圖文並茂的《耕織圖》309
《康熙御製耕織圖》序(原文)311
主編簡介313
項目研究支持3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