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研究

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研究

《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研究》是梁謇創作的農業科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3月。

該書較為深入地探討了農業補貼政策的涵義、分類、特徵以及實施農業補貼政策的客觀必然性、影響因素、經濟效應和測量方法。該書認為強化對農業的補貼力度是大勢所趨,合理調整農業補貼結構是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的前提,完善農業補貼方式是提高農業補貼效率的有效途徑,健全農業補貼法律法規是農業補貼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是保證農業補貼效果的必要條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研究
  • 作者:梁謇
  • 首版時間:2009年3月
  • 字數:200千字
  • 類別:農業科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從研究農業補貼的一般理論問題入手,繼而分別對“入世”前後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總體狀況及績效進行了考察評估;並在對中國農業補貼政策進行全景化透視的基礎上,重點剖析了中國的糧食補貼政策和農業投入品補貼政策;最後借鑑國際經驗,提出了調整與完善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基本構想。

作品目錄

1 引言
6 中國農業投入品補貼政策的分析與評價
2 農業補貼政策的基本理論概述
7 國外農業補貼政策及其借鑑
3 “入世”前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總體分析與評價
8 調整與完善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基本構想
4 “入世”後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總體分析與評價
9 結論
5 中國糧食補貼政策的分析與評價
參考文獻

作品思想

1、該書對“入世”前的中國農業補貼政策進行了總體分析與評價,認為“入世”前中國農業補貼政策具有以下六個特徵:支持水平低下;目標偏重於增加國內農產品自給;國內支持政策以綠箱政策為主,黃箱政策為輔;重流通補貼而輕生產補貼;重基建方面的“硬”補貼,而輕科技方面的“軟”補貼;重暗補而輕明補。從實施效果看,“入世”前生產者支持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總體來講是負面的,對糧食總產量的影響不顯著;一般服務支持對農民收入和糧食總產量均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2、該書對“入世”後的中國農業補貼政策進行了總體分析與評價,認為“入世”後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政策目標趨於多元化,支持水平明顯提升,補貼方式由“暗補”轉向“明補”。“入世”後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實施,有效扭轉了糧食生產形勢,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推動了生態環境建設,增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但同時也存在支持水平相對較低,補貼結構不合理,補貼管理體制不完善,補貼法律不健全等缺陷。
3、該書對中國糧食補貼政策進行了分析與評價,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糧食補貼政策的演變與發展先後經歷了六個階段。現階段中國的糧食直接補貼政策主要有四種模式。各地在實施糧食直接補貼方面差異明顯,其主要原因是各地農業資源稟賦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中國糧食政策改革所具有的漸進性。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實施,取得了多方面的效果,同時也存在著補貼結構單一,地區間補貼標準差距過大,補貼政策運行成本過高等諸多問題。糧食補貼政策改革的基本方向應為:合理搭配直接補貼政策和價格支持政策、合理分攤糧食補貼政策的成本,努力改善糧食補貼對象與結構。
4、該書對中國農業投入品補貼政策進行了分析與評價,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投入品補貼政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實物補貼、間接補貼以及間接補貼與直接補貼並存三個階段。中國應加大農業投入品補貼政策的力度,同時轉變補貼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專項補貼與綜合性補貼相結合的直補體系。從長遠來看,應逐步減小農業投入品補貼力度和規模。
5、該書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農業補貼政策進行了考察分析,認為總結美國、日本、歐盟、韓國、印度等國對農業進行補貼的經驗,可以得到以下啟示:強化對農業的補貼力度是大勢所趨,合理調整農業補貼結構是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的前提,完善農業補貼方式是提高農業補貼效率的有效途徑,健全農業補貼法律法規是農業補貼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是保證農業補貼效果的必要條件。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1年,該書獲黑龍江省第十四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專著一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研究》
2009年3月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978-7-5316-481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