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遺傳育種中心緊密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戰略需求和農業生產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重要性狀遺傳規律和育種新理論、新方法及新技術研究;創製育種新材料,培育資源高效、優質多抗、適宜輕簡栽培和機械化收穫的突破性新品種;構建育種材料、方法和信息共享平台;集成示範新品種和新技術,為實現我國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遺傳育種中心
- 主管部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遺傳育種中心緊密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戰略需求和農業生產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重要性狀遺傳規律和育種新理論、新方法及新技術研究;創製育種新材料,培育資源高效、優質多抗、適宜輕簡栽培和機械化收穫的突破性新品種;構建育種材料、方法和信息共享平台;集成示範新品種和新技術,為實現我國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遺傳育種中心緊密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戰略需求和農業生產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重要性狀遺傳規律和育種新理論、新方法及新技術研究;創製育種新材料,培育資源高效、優質多抗...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作物種質資源、遺傳育種、栽培生理和分子生物學為主要研究領域。據2017年5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在職職工357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所設有科研內設機構4個,建有國家重大科學設施2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品種改良中心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2001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做作物遺傳育種博士後。工作經歷 1984.7-1987.9,在陝西省商洛師範專科學校農學系任教 1990.9-1999.4,在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態部工作 1991.9晉升為助理研究員。1996.9晉升為副研究員,曾任陝西省作物學會常務理事 2001年在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被聘為...
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遺傳育種研究中心以中國菸草遺傳育種研究(北方)中心為支撐,以行業育種工程和重大專項的實施為契機,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構建方向明確、層次清晰、精幹高效、組織有序的創新團隊,促進遺傳育種學科的交叉融合和集成發展。研究方向 以菸草種質資源的蒐集、鑑定、評價與利用為研究內容,深入發掘、創新...
王守才,男,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遺傳育種系教授,博士學位。人物履歷 1982- 1983年 朝陽農校任教 1986年7月 瀋陽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獲碩士學位 1986-1993年 瀋陽農大任講師、副教授 1996年7月 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獲農學博士學位 1996年7月-1997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品資所做博士後研究 ...
男,博士,研究員。1984年至1988年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參與了2個小麥新品種的選育。1988年至1991年從事小麥細胞遺傳和外源基因導入工作,對小麥ph基因的作用進行了系統研究。個人生涯 1991年至1995年從事大豆組織培養研究,對大豆花葯培養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系統研究,獲得了再生植株。1997年2月至1998年3月在韓國...
張春義,男,1968年生於內蒙古,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於1999年~2003年在比利時根特大學遺傳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作物營養強化領域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農業部農業基因組學重點實驗...
張京,男,漢族,河北邯鄲人,1957年12月出生。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作物學會大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啤酒專業協會理事。自1985年以來,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一直從事大麥種質資源和遺傳育種研究。先後參加和主持完成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果樹遺傳育種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我國蘋果種質資源優勢,開展蘋果遺傳育種理論和育種方法研究,構建高效蘋果育種平台,全面提升"中心"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轉化套用能力,使"中心"蘋果育種工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研究方向 1.開展蘋果新品種選育研究;2.開展蘋果新品種選育基礎理論研究;3.開展蘋果分子...
2017 –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2015 – 2016 美國普渡大學,Research Geneticist 2011 – 2015 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後 2010 – 201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3 – 2010 中國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研究生 1999 – 2003 山東農業大學,本科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種子生物學》研究方向 大豆重要...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王漢中在華中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學習。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任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7月至1994年8月,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育種室幹部、副主任。1994年8月至...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簡稱中油所)建於1960年,隸屬國家農業部,是國家級科研機構。中油所針對中國油料產業發展中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重點開展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及其他特種油料作物種質資源、遺傳育種、功能基因組、基因工程、栽培生理、植物營養與施肥、植物保護、轉基因安全性評價、品質化學分析、質量...
李競雄與楊守仁、周可涌共同主編了中國第一部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作物栽培學》。講授課程 李競雄在北京農業大學任教期間,講授 《作物栽培學》《細胞遺傳學》等課程。培養成果 李競雄為中國遺 傳學和玉米育種事業培育了大批人才 ,如玉米遺傳育種學家 戴景瑞院士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明教授等。...
1998年以來,已有雲南農科院、山西農科院、江蘇鹽都農科所、湖南水稻所、湖南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等十多個單位,從國家長期庫取出在原保種單位已絕種的種質材料,作為原種材料套用於育種項目及其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究。以國家種質庫貯存資源為依託,開發其遺傳潛力的國家...
1983年7月華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專業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其後,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從事水稻抗病育種及其基礎研究;1991年5月自費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並分別於1994年3月和1998年3月獲農學碩士和農學博士學位;其後,在泰國國家遺傳工程及生物技術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10月作為國外引進人才返回...
1946—1949年4月 任農林部農業推廣委員會糧食生產組主任,農林部糧食生產委員會專門委員會聯席會議主席,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1950—1957年 任農業部糧食生產司司長,糧食生產總局副局長,一級農業總技師。1957—1958年 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所長,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農業學報》主編。1958—1972...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時期 1951年7月,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實驗館創建。1952年9月,實驗館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遺傳栽培研究室,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1953年2月,遺傳栽培研究室由北蜂窩遷入前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前身),與該所建立合作關係,人員分散到該所的部分研究室。1955年12月,因中國...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農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植物遺傳資源學報》創刊於1982年,前身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和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分會主辦的《作物品種資源》;2000年,改名為《植物遺傳資源科學》;2002年11月8日,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
據2017年5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6個研究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聯合實驗室、1個開放實驗室、2個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中心、5個試驗基地(站)、2個掛靠學會。研究所研究室:作物基因組與遺傳改良研究室、植物分子與生物學研究室、作物分子育種研究室...
國家植物轉基因技術研究中心於2009年通過轉基因重大專項立項,中央財政投入7356.73萬元,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國家作物分子設計中心、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按照“整合資源、填平補齊、最佳化配置”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人才等...
2003年,按照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原掛靠單位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與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育種研究部分進行戰略性重組而成立的國家非營利性研究機構,隸屬於中國農科院。重組後的掛靠單位名稱為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2006年10月,中國作物學會在雲南農業大學進行了換屆選舉,組成了第八屆理事會...
據2016年7月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該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圖書館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文獻情報室,始建於1978年,館藏圖書2萬3千冊,期刊5萬餘冊。形成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地學為核心,包括農業水資源、農業生態、節水技術、小麥遺傳育種等特色館藏體系。人員編制 截至2016年7月,該中心共有職工...
1983年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1986年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學院,獲作物遺傳育種學碩士學位。1992年7月~1999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員;1999年3月~2001年2月,在日本國農林水產省北海道農業研究中心工作,任特別研究員;2001年3月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育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
劉錄祥,男,研究員,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黨委書記、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 人物經歷 1989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碩士。1989年7月-2003年2月在中國農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工作,2003年3月進入新組建的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從事植物誘變新因素的發掘與小麥細胞工程育種研...
1954年,董玉琛派往前蘇聯哈爾科夫農學院(現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農業大學)讀研究生,學習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導師是蘇聯小麥育種家尤利耶夫院士。1959年1月,董玉琛從前蘇聯哈爾科夫農學院畢業,獲得副博士學位,之後前往全蘇作物栽培研究所(現瓦維洛夫研究所)進修了3個月;5月,回國後來到中國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所工作。1...
中國小麥遺傳育種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39年畢業於成都金陵大學農藝系獲學士學位,1945-1946年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學院學習小麥品質測試技術,1946年10月到北平農業試驗場任技正兼麥作研究室主任主持小麥育種課題,1991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2001-2004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小麥種質資源基於分子標記的遺傳多樣性研究。2005年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進修,從事小麥SSR分子標記和QTL作圖及其遺傳多樣性研究。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多年來一直從事作物種質資源和遺傳育種研究,先後承擔多個重點...
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72年4月出生,1996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獲博士學位。2005年赴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訪問學者。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玉米分子育種及套用基礎研究。研究方向:(1)玉米重要環境因子(土壤貧瘠、光照、溫度、密度)適應性遺傳解析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