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集團”)是中國供銷集團所屬全資企業,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化肥農藥採購供應站。1982年開始公司化運作,受國家經委委託,對化肥實施專營。1998年,國家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中農集團隨之開始向市場化轉軌,逐步形成了以化肥大批發、大流通為主,農藥、農用汽柴油、農機、種業、農膜6個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經營格局。
中農集團建有1個萬噸級碼頭、9條鐵路專用線、14個農資生產基地、7個物流基地、200餘座加油站、110家“中國農資∙服務中心”以及遍布全國的2萬餘個基層經營和服務網點。依託完備的生產、物流、銷售體系以及品牌優勢,經過多年的積累,中農集團已成為國內重要的農資流通企業,年銷售化肥超2000萬噸,穩居行業前列;年生產經營農藥約400個品種。化肥進出口規模持續保持行業前列,其中鉀肥進口量占中國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同時,中農集團還承擔著國家化肥商業儲備、國家救災農藥儲備以及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的戰略任務,是國家調控農資市場、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力量。
十八大以來,中農集團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為指引,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不斷深化企業轉型升級。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農集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致力於把中農集團打造成為具有綜合性為農服務能力的國家隊和助推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2022年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新冠疫情頻發多發,中農集團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統籌國內外資源,同時向300餘家化肥、農藥知名企業發布《攜手抗疫共保春耕倡議書》,共同保障農資供應、維護市場穩定;牽頭達成2022年鉀肥進口大契約,再次確立中國在全球鉀肥市場“價格窪地”的地位,2022年鉀肥進口量占全國進口總量的比例突破40%;克服疫情影響,創新開展農化服務,依託110家“中國農資∙服務中心”和遍布全國的2萬多家經營網點和基層服務中心,全力打通農資配送“最後一公里”。2022年春耕期間,中農集團總計服務耕地5300餘萬畝次,開展各類培訓活動5000場,受益農戶超400萬戶。中國農資“雲服務”中心上線運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將服務送到農民掌心。
企業榮譽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在5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實力不斷得以增強。多次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進出口十大企業“和“全國供銷合作社進出口龍頭企業”的稱號。2004年中國農資集團被商務部認定為具有對外
援助物資項目A級實施企業資格。2008年中國農資集團在全國500強企業中排名中位列第111位,在全國500強服務企業中排名中位列第53位 。
發展目標
2、實現業務結構的最佳化,形成以化肥銷售和生產為主體,農藥、農膜、農機具、房地產及其他新業務均衡發展的業務體系;
3、政策性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地位進一步上升,成為總社在農資
流通領域的重要抓手;
4、建立適應企業實際情況和
市場經濟要求的內部
管理體系,實現內部運營與管理的科學高效;
5、經營規模快速發展,
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以上,力爭在中國企業500強中的排位進一步上升(2010排名111位),
總資產300億元以上,農資領域
市場占有率20%。
6、“十二五”期間,要實現中農集團從以農資流通為主向農資流通、生產、服務均衡發展企業的轉變,從以單純依靠農資業務向以農資業務為主、其他業務
協調發展的集團化企業轉變,將中農集團打造成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多方位解決方案的農資
綜合服務企業,打造成為具有較強
綜合競爭力與
抗風險能力、各項業務
又好又快發展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歷史沿革
1950年7月,中華全國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屆代表會議正式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草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檔案,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劉少奇同志在此次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並在這次會議上決定成立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臨時理事會,由薄一波同志任主任,程子華同志任副主任,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同年,中國農資集團的前身——全國供銷總社化肥農藥採購供應站成立,負責化肥、農藥等農資的採購、流通和供應。
1982年2月,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同
商業部合併,但保留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省以下
供銷合作社的獨立
組織系統。原供銷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和化肥農藥採購供應站合併成立了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商業部
農資局。
為了制止化肥的
倒買倒賣,國務院1988年9月28日發布《關於化肥、農藥、農膜實行專營的決定》,明確提出國家對化肥實施專營管理。該決定於 198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家委託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各級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
經營單位對化肥實行專營,其他部門、單位和個人一律不準經營化肥。
1990年,1990年起正式實施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完善化肥、農藥、農膜專營辦法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各級
供銷社的農資經營單位是
農資專營的主渠道,同時保留農業直屬
墾區的直供體制,允許縣級和縣級以下的農業三站(植保、土肥、農技)在提供技術服務時零售化肥。中央
指令性計畫內的化肥,
化肥廠只可以按
計畫供應給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各級供銷社的農資經營單位。對於指令性計畫外的化肥,化肥廠可以直接提供給農業三站、農民。
1992年11月11日,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下發《關於同意成立中農集團的批覆》,同意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公司更名為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並以該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中農集團。
1993年2月16日,國家
工商局企業登記司簽發《核准通知書》,核准成立以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為核心企業的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簡稱為中農集團。同年3月28日在北京
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了成立大會。
1994年,國務院賦予了中農集團
進出口業務經營權。
1995年7月5日,
國內貿易部和供銷總社聯合下發《關於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等十一家企業劃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管理的通知》,國內貿易部直屬的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即日起從國內貿易部分離,歸供銷總社管理。
1998年11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正式取消國產化肥指令性
生產計畫和統配收購計畫。化肥
流通渠道的批發業務方面增加為多種主體: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各級供銷社的農資部門、農業三站、化肥生產廠(限自產化肥)和
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同年,增加化肥進口代理渠道,除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外,賦予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化肥進口代理經營權。
2001年,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獲發《企業集團登記證》,確定集團名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簡稱“中農集團”,母公司名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
2004年8月,中農集團被商務部認定為具有對外援助物資項目A級實施企業資格。2004年中農集團全年
銷售總額為209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大關。
2006年,中農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38位,在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排名第50位,標誌著中農集團的綜合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2007年,“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寫入“中央一號”檔案。“新網工程”中“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路”成為為“三農服務”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主要由中農集團負責承建,這對中農集團探索多種業態
發展模式,推進農資連鎖經營有著重要的意義。2007年中農集團全年銷售總額320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大關。
2008年,中農集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 405.68 億元,首次突破400億大關;出口創匯達71924萬美元。2008年12月,總社主任辦公會聽取了中農集團的改制
工作匯報,會議討論並
原則通過了中農集團《關於中農集團改制工作的情況匯報》所提出的改制方案。自此,
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進入籌備階段。
2009年,中農集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 530.88 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大關。位列2010年
中國企業500強第111位,中國服務業500強第41位。
業務領域
化肥業務
中農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化肥流通分銷企業和化肥進出口商,生產、銷售各類氮肥、鉀肥、磷肥、
複合肥、有機肥及
新型肥料。以“中國農資連鎖配送網路”為核心,構建了遍布全國的農資
配送中心和
連鎖門店體系,並通過該網路實現化肥的流通分銷。目前,中農集團銷售的化肥由
外購、進口和
自有品牌三類組成,自有品牌的鉀肥、
尿素等化肥所占比例不斷提高。
農藥業務
農膜業務
中農集團公司農膜及
塑膠原料業務是
華北地區經營規模最大的
貿易商之一,
銷售區域分布華北、華東、
華南和
東北地區,年經營規模超過10萬噸。農膜及塑膠業務經過十餘年的市場耕耘,構建了廣泛而穩定的
分銷網路,與國外主要供應商建立了密切穩固的合作關係,特別是與在中東地區建廠的上游供應商。
農機具業務
中國
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
農機具事業部於2009年4月成立,集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力求拓寬中農集團為
三農服務的途徑,更好的發揮我司為農服務
主力軍的作用;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的農業機械,促進糧食增產增收,提高我國農業生產
機械化程度。中農集團農機具業務規劃從
玉米聯合收穫機切入,配合國家大力發展玉米機收的政策,在玉米機市場上成為
領頭羊,同時發展小麥收穫、水稻插秧、水稻收穫相關機械、適時切入拖拉機生產、並加強與農業機械科技院所聯繫,開發轉化與大馬力拖拉機配套使用的大型農機具,逐步完善農機產品,合理布局。
種子業務
種子業務是中農集團公司的新興業務,是公司現有業務的有機延伸,是“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中農集團將在現有種子經銷業務的基礎上,整合內外部資源,通過
兼併收購、
資本運營的方式,快速打造全新的、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業務發展平台。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