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增長及其效率評價:基於要素配置視角的實證研究》是一本(鄭晶,溫思美)編制,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在(2009-06-01)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業增長及其效率評價:基於要素配置視角的實證研究
- 作者:鄭晶,溫思美
- 頁數:320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鄭晶,溫思美 著叢 書 名:華南農業大學國家重點學科“農業經濟管理”系列叢書·國際貿易與金融系列出 版 社:中國經濟出版社ISBN:9787501791125出版時間:2009-06-01版 次:1頁 數:320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行業經濟
內容簡介
《中國農業增長及其效率評價:基於要素配置視角的實證研究》擬以農業生產的核心問題之一——“要素配置”為切入點,圍繞要素貢獻、要素報酬差異、要素市場扭曲的效率損失以及要素貧困和要素賦權四個層面來闡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增長及其效率。
作者簡介
鄭晶,女,管理學博士,講師。1980年7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2008年6月半業於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農業經濟管理博士學位。2008年7月至今,在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經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迄今為止,在《改革》、《國際貿易問題》、《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等核心期刊以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餘篇,主持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項目1項,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農業部軟科學、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餘項。
目錄
摘要
1 導論
1.1 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結構安排
1.2.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2 文章結構和內容安排
1.3 本書的創新點
2 文獻綜述與分析框架
2.1 經濟成長理論簡要回顧
2.1.1 古典經濟成長理論:哈羅德—多馬模型
2.1.2 新古典增長理論:索洛—斯旺模型
2.1.3 內生經濟成長理論
2.1.4 勞動分工與專業化模型中的經濟成長
2.1.5 新制度學派經濟成長理論
2.2 生產率的測度與分解
2.2.1 生產率概念及其發展沿革
2.2.2 生產率的度量方法
2.2.2.1 計量經濟學方法
2.2.2.2 指數方法
2.2.2.3 DEA方法
2.2.2.4 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
2.3 中國農業經濟成長及其決定因素
2.3.1 中國農業經濟成長研究概述
2.3.2 中國農業生產率的實證研究
2.3.2.1 國外研究動態
2.3.2.2 國內研究動態
2.3.3 簡要的評述
2.4 分析框架
2.4.1 相關概念解析
2.4.2 邏輯思路與方法選擇
3 制度變遷對我國農業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1988-2005
3.1 中國農業制度變遷:1978-2005
3.2 模型構建與數據選取
3.2.1 農業生產函式的選擇
3.2.2 數據選取
3.3 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3.3.1 1988-2005年農業增長階段劃分
3.3.2 分階段估計結果
3.3.3 分地區估計結果
3.4 小結
4 我國農業生產要素報酬的差異分析
4.1 引言
4.2 要素報酬g-異與資源配置有效性的關係
4.2.1 兩個省份的農業部門經濟
4.2.2 n個省份的情形
4.2.3 要素報酬均等化的途徑
4.3 農業生產要素稟賦的地區差異
4.4 數據來源和估計模型
4.5 農業生產要素報酬的差異
4.5.1 農業生產要素邊際產出的變化軌跡
4.5.2 農業生產要素邊際產出差異的變化軌跡
4.5.3 農業生產要素報酬差異與農業GDP關係的實證分析
4.6 小結
5 農業生產要素市場扭曲的效率損失測度——基於非參數DEA方法
5.1 引言
5.2 理論模型
5.2.1 技術效率及其度量
5.2.2 DEA方法簡介
5.2.3 農業產業效率損失的測度
5.3 實證分析和結果
5.3.1 數據選取和變數說明
5.3.2 分析結果
5.4 小結
6 要素貧困、要素賦權與制度創新
6.1 引言
6.2 中國農村要素貧困:現實依據
6.2.1 農民的人文貧困和權利貧困
6.2.2 生產要素貧困
6.2.2.1 財政支農效益低下
6.2.2.2 農村金融抑制
6.2.2.3 農業科技投資效益低下
6.2.2.4 基礎設施建設落後
6.3 中國農村要素貧困的成因
6.3.1 經濟弱勢——基於農產品分工特性的認識
6.3.2 政治弱勢——國家對分工的影響
6.4 要素賦權的內涵
6.4.1 關係權
6.4.1.1 地位平等
6.4.1.2 關係協調
……
7 農地制度與農業經濟績效:以廣東省為例
8 廣東農業經濟成長效率分析:1993-2004
9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