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進程中,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挖掘長期以來中國農村社會發展 的原動力。也許,這種原動力構成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持續繁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在於通過解剖一些特定農村社會現象,考察其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內在規 律,從而探求長期以來中國農村社會發展的深層推動力量。比如,本書前半部分的章節重點把“鄉村工業”作為分 析對象,後半部分(從第七章到第十四章)則通過解剖農村發展的諸多現實問題,甚至具體從福建地方的做法入手 探討,力求展現出新時期城鄉社會變遷背景下農村社會運行的結構特徵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村社會的結構與原動力研究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作者:賴揚恩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8002318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賴揚恩,1970年10月24日出生,福建省永定縣人,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現任福建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 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村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先後在《社會學研究》《新華文摘》《浙江社會 科學》《江蘇社會科學》《甘肅社會科學》《東南學術》《福建論壇》《社會科學探索》《學習與實踐》等刊物上 發表論文20篇,參與20多部學術理論著作的撰寫,曾有2項成果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獎。
圖書目錄
目錄 CONTENTS
緒論1
一、農村社會興起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
二、探討農村社會結構與原動力的社會學理論背景2
第一章 早期農村工業化——傳統農村社會轉型發展的原動力5
一、中、西方社會早期農村工業化的歷史比較6
二、中國早期農村工業化沒有向近代工業化成功過渡的分析18
第二章 清代以來鄉村工業的社會變遷34
一、用歷史的比較方法研究鄉村工業34
二、清代以來鄉村工業變遷的歷史比較37
三、清代以來鄉村工業社會變遷的幾點結論與啟示55
第三章 傳統宗族社會結構與農村工業化道路抉擇60
一、傳統宗族社會結構對早期農村工業化的影響60
二、當代農村社會結構變遷與農村工業化道路抉擇66
第四章 宗族復興對農村工業化社會基礎構建的影響73
一、20世紀80年代以後農村宗族的復興情況73
二、宗族復興對農村工業化社會基礎構建的影響76
第五章 傳統宗族社會結構下的農村工業化實踐——以福建省長汀縣鐵長鄉的手工造紙為例83
一、鐵長鄉張地村的傳統宗族社會結構84
二、鐵長鄉張地村的傳統手工造紙考察89
第六章 傳統宗族社會結構與鄉村經濟社會運行——以福建省寧化縣淮土鄉鳳山村為例106
一、鳳山村的傳統宗族社會結構107
二、鳳山村的傳統經濟社會生活考察116
三、鳳山村的神明信仰126
第七章 在城鄉良性互動框架下構築城鄉一體化制度134
一、中國傳統不平等城鄉關係的簡要概述134
二、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帶來的城鄉社會分化,為城鄉一體化制度的產生奠定了歷史基礎136
三、城鄉一體化制度的理論與實踐137
四、現階段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對策措施139
第八章 在城鄉良性互動進程中構建農村村民自治制度145
一、村民自治制度是改革開放後城鄉良性互動的必然產物145
二、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與實踐效果147
三、社會轉型時期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幾點思考與看法151
第九章 在城鄉統籌發展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58
一、新農村建設在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中具有重要意義158
二、在城鄉統籌發展格局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61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重道遠170
第十章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城鄉發展主體應轉向內髮型的農村現代化軌道175
一、長期以來農村現代化發展變遷軌跡表明:立足內發發展始終是廣大農村區域成長的原動力176
二、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社會偏離內髮型發展軌道導致“三農”問題突出180
三、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城鄉發展的主體應轉向內髮型的農村現代化軌道183
第十一章 堅持走有利於民生改善的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190
一、新型城鎮化發展是當前城鄉社會結構轉型的重要契機190
二、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必須處理好幾個關係195
三、加快有利於民生改善的中國特色城鎮化的基本思路198
第十二章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主體是加強農村城鎮規劃與建設204
一、新型城鎮化應更加注重農村城鎮的規劃與建設205
二、現階段農村城鎮規劃與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10
三、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城鎮規劃與建設的對策與措施212
第十三章 加強農村公共服務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219
一、新型城鎮化發展迫切需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19
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問題及成因分析222
三、加強農村公共服務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226
第十四章 當代社會轉型時期的農村工作機制創新——以福建省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為例231
一、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的背景考察——福建農村工作機制的轉型變遷考察231
二、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福建農村工作機制創新的重要成果235
三、努力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福建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的啟示240
第十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農村傳統文化向現代的創造性轉化——以傳統儒家文化的現代化變遷為例243
一、傳統儒家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243
二、推動傳統儒家文化向現代的創造性轉化244
參考文獻249
一、中文文獻249
二、英文文獻256
緒論1
一、農村社會興起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
二、探討農村社會結構與原動力的社會學理論背景2
第一章 早期農村工業化——傳統農村社會轉型發展的原動力5
一、中、西方社會早期農村工業化的歷史比較6
二、中國早期農村工業化沒有向近代工業化成功過渡的分析18
第二章 清代以來鄉村工業的社會變遷34
一、用歷史的比較方法研究鄉村工業34
二、清代以來鄉村工業變遷的歷史比較37
三、清代以來鄉村工業社會變遷的幾點結論與啟示55
第三章 傳統宗族社會結構與農村工業化道路抉擇60
一、傳統宗族社會結構對早期農村工業化的影響60
二、當代農村社會結構變遷與農村工業化道路抉擇66
第四章 宗族復興對農村工業化社會基礎構建的影響73
一、20世紀80年代以後農村宗族的復興情況73
二、宗族復興對農村工業化社會基礎構建的影響76
第五章 傳統宗族社會結構下的農村工業化實踐——以福建省長汀縣鐵長鄉的手工造紙為例83
一、鐵長鄉張地村的傳統宗族社會結構84
二、鐵長鄉張地村的傳統手工造紙考察89
第六章 傳統宗族社會結構與鄉村經濟社會運行——以福建省寧化縣淮土鄉鳳山村為例106
一、鳳山村的傳統宗族社會結構107
二、鳳山村的傳統經濟社會生活考察116
三、鳳山村的神明信仰126
第七章 在城鄉良性互動框架下構築城鄉一體化制度134
一、中國傳統不平等城鄉關係的簡要概述134
二、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帶來的城鄉社會分化,為城鄉一體化制度的產生奠定了歷史基礎136
三、城鄉一體化制度的理論與實踐137
四、現階段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對策措施139
第八章 在城鄉良性互動進程中構建農村村民自治制度145
一、村民自治制度是改革開放後城鄉良性互動的必然產物145
二、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與實踐效果147
三、社會轉型時期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幾點思考與看法151
第九章 在城鄉統籌發展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58
一、新農村建設在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中具有重要意義158
二、在城鄉統籌發展格局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161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重道遠170
第十章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城鄉發展主體應轉向內髮型的農村現代化軌道175
一、長期以來農村現代化發展變遷軌跡表明:立足內發發展始終是廣大農村區域成長的原動力176
二、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社會偏離內髮型發展軌道導致“三農”問題突出180
三、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城鄉發展的主體應轉向內髮型的農村現代化軌道183
第十一章 堅持走有利於民生改善的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190
一、新型城鎮化發展是當前城鄉社會結構轉型的重要契機190
二、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必須處理好幾個關係195
三、加快有利於民生改善的中國特色城鎮化的基本思路198
第十二章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主體是加強農村城鎮規劃與建設204
一、新型城鎮化應更加注重農村城鎮的規劃與建設205
二、現階段農村城鎮規劃與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10
三、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城鎮規劃與建設的對策與措施212
第十三章 加強農村公共服務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219
一、新型城鎮化發展迫切需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19
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問題及成因分析222
三、加強農村公共服務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226
第十四章 當代社會轉型時期的農村工作機制創新——以福建省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為例231
一、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的背景考察——福建農村工作機制的轉型變遷考察231
二、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福建農村工作機制創新的重要成果235
三、努力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福建建立農村“六大員”制度的啟示240
第十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農村傳統文化向現代的創造性轉化——以傳統儒家文化的現代化變遷為例243
一、傳統儒家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243
二、推動傳統儒家文化向現代的創造性轉化244
參考文獻249
一、中文文獻249
二、英文文獻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