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土地銀行法律問題研究

中國農村土地銀行法律問題研究

《中國農村土地銀行法律問題研究》是2017年12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雲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村土地銀行法律問題研究
  • 作者:劉雲山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頁數:221 頁
  • 定價:4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71681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土地銀行法律問題研究 》分為五章。第yi章致力於對“土地銀行”概念進行梳理並對現有實踐模式予以評析;第二章確立本報告基本命題,置重於論證農村土地銀行設立之基本價值訴求及其必要性、可能性。第三章對現行實踐層面之典型性模式進行法權解析並探尋其制度價值;第四章分析農村土地銀行之組織構造及其法權地位;第五章重點分析農村土地銀行之營運風險及法律調控問題,並提出相應立法建議或政府預案。

作者簡介

劉雲生,四川綿陽人,1966年11月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法史學博士後,《中國不動產法研究》主編。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009)、重慶市第三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2)。重慶市政府第六次、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得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完成3項,在研1項。教育部2013年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理論探索與制度設計”(13JZD007)首席專家。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出版專著《中國古代契約思想史》《民法與人性》《制度變異與鄉村貧困》等。主編《物權法》《民法學》《物權法教程》《侵權責任法》等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概念梳理與模式評析
一、“土地銀行”概念考辨
(一)土地儲備與開發機構
(二)土地存貸與租賃機構
(三)土地投融資機構
(四)土地互助合作組織
(五)土地專業信用合作社
(六)土地入股與託管
二、農村土地銀行的本質特徵
(一)前提:政府倡導或許可
(二)主體:自治性經濟組織
(三)客體:以土地權利或等量貨幣為標的
(四)性質:純民事主體
(五)目標:以提高土地經營效率為手段,以土地利益公平分享
三、農村土地銀行早期模式個案評析
(一)山東諸城“土地信託中心”
(二)寧夏平羅“土地信用合作社”
(三)陝西楊凌“土地銀行”
(四)浙江紹興南岸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五)成都“土地銀行”
四、新形勢下農村土地銀行類型區分與評析
(一)內部互助型
(二)吸納—嵌入型
(三)資本控制型
第二章命題確立與理論證成
一、農村土地銀行設立的必要性考察
(一)價值訴求
(二)制度功能
二、農村土地銀行設立的可行性論證
(一)以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造為基礎的土地銀行與社會主義制度之契合
(二)農村土地銀行設立與現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之對接
(三)農村土地銀行與鄉村農民自治組織
(四)農村土地與國家土地管理
(五)契約制度為土地銀行制度的合理構建提供充分法律支撐
三、法律與政策之禁區與限制
(一)構建我國土地銀行的制度障礙
(二)突破禁區與限制性規則——以小產權房為考察對象
四、農村土地銀行設立的前提性條件
(一)用途管制
(二)集體所有與家庭承包
(三)承包權、經營權分離
(四)農民權利保障
第三章法權解析與權利體系
一、農村土地銀行與農戶承包權
(一)屬性界定:身份權抑或財產權?
(二)功能定位
(三)價值考量
二、農村土地銀行與土地經營權
(一)土地經營權法權屬性界定
(二)經營權權能定位
(三)土地經營權功能識別
(四)博弈格局中的法權變革
三、農村土地銀行與集體土地資產
(一)三類建設用地問題
(二)宅基地的權屬
第四章農村土地銀行組織構造與法權地位
一、主體資格特性
(一)身份性
(二)內部性
(三)業務與利益的雙重關聯性
(四)主體資格的民事非訴性
二、股份配置中的主體標準
(一)集體股份
(二)承包權人股份
(三)經營權人股份
(四)外來股份問題
三、組織形式選擇
(一)股權型
(二)政府主導型——以山西左權縣為例
(三)社團型——以寧夏平羅縣為例
(四)組織形式創新及路徑
第五章營運風險與法律調控
一、農村土地銀行營運模式下的農民行為特徵解析
(一)貨幣出資額小、比例少
(二)偏好選擇土地出租,不願意選擇土地權利入股
(三)“保底”與“保守”
二、農村土地銀行所涉風險類型
(一)法律風險
(二)政策風險
(三)經營風險
(四)社會風險
(五)環境生態風險
三、農村土地銀行風險防範機制
(一)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二)構建多元化投資融資體系
(三)改革戶籍制度推動城鄉一體化居住證制度和均等化公共服務
(四)建立土地基金
(五)建設農業保護區
(六)建立農業保險公司,保障工商資本利益
(七)確立科學、客觀的效益評估機制
四、農村土地銀行法律調控的可行性路徑
(一)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
(二)運用法律手段加強政府的巨觀調控
(三)相關配套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