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編著者劉勇。我國自2003年以來連續出台11個“一號檔案”,都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等“三農”問題放在首要地位。中國農村信用社(以下簡稱農信社)作為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主力軍,充當著“支農”的先鋒角色,同時又背負著巨額不良貸款、產權不清、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議題之一。
學者們對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表象研究較多而深層原因研究不足,囿於“就農信社談農信社”,從制度變遷的視角綜合分析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的成果尚不多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
- 書名: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頁數:238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總社)
- 作者:劉勇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547038, 75095470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以新制度經濟學的制度變遷理論為指導,對我國農信社制度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從國家、農信社組織和農戶三個角度分析了農信社制度路徑依賴形成的必然性,並分析了農信社制度異化的本質原因以及異化的結果。最後,根據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探討了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與中國農信社改革方向以及新型合作金融的發展路徑。
圖書目錄
第1章導論
1.1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義
1.2相關研究綜述和概念詮釋
1.2.1國外相關研究
1.2.2國內相關研究
1.2.3研究文獻評述
1.2.4相關概念詮釋
1.3研究內容、方法和擬解決的問題
1.3.1研究內容
1.3.2研究方法
1.3.3本書將解決的問題
1.4本書的創新點與有待進一步完善之處
1.4.1本書的創新點
1.4.2有待進一步完善之處
第2章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
2.1制度的含義
2.2制度的效率評價理論
2.3制度內容的“三分法”
2.3.1非正式規則
2.3.2正式規則
2.3.3實施機制
2.4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
2.4.1路徑依賴理論的提出
2.4.2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
2.5制度的適應性效率理論
2.6本書的基本內容與理論分析框架
2.6.1本書的基本內容
2.6.2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
第3章農信社制度效率的實證分析
3.1相關研究
3.2價值觀指導下的制度效率評價標準
3.2.1主流方法的缺點與不足:缺乏價值觀的指導
3.2.2農民福利:價值觀指導的農信社制度效率評價標準
3.3農民福利度量指標比較和選擇
3.3.1度量指標比較
3.3.2度量指標的選擇
3.4基於VAR模型的實證分析
3.4.1VAR模型簡介
3.4.2數據選擇和初始化
3.4.3實證分析結果
3.5本章小結
第4章農信社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分析
4.1相關研究
4.2國家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2.1國家從農信社制度中收益的模型分析
4.2.2國家既得利益者假說
4.2.3農信社組織承擔了制度變遷的部分成本
4.3農信社組織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3.1農信社遺棄性壟斷假說
4.3.2遺棄性壟斷的模型分析
4.4農戶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4.1早期退出成本假說
4.4.2目前受到的壟斷約束
4.5本章小結
第5章農信社制度變遷的異化分析
5.1相關研究
5.2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的環境
5.2.1環境:農村經濟體制變遷
5.2.2農村經濟體制變遷的特點:國家主導下的變革
5.3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
5.3.1農信社制度變遷歷史回顧
5.3.2中國農信社制度異化的原因
5.4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異化的結果
5.4.1組織視角:正式規則的異化
5.4.2農戶視角:非正式規則的異化
5.4.3國家視角:實施機制的異化
5.5本章小結
第6章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1相關研究
6.2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主要發展模式
6.2.1日本的農協金融模式
6.2.2美國的多元複合模式
6.2.3德國的單元金字塔模式
6.2.4法國的上官下民組合模式
6.2.5孟加拉的小額信貸模式
6.3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3.1組織模式多樣化
6.3.2產權結構清晰化
6.3.3國家明確的支持政策
6.3.4經營原則商業化
6.4農村合作金融制度在中國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4.1標準的農村合作金融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4.2現代合作金融制度適應性效率視角的農信社改革
6.5本章小結
第7章新型合作金融——資金互助社發展的路徑分析
7.1新型合作金融
7.2案例簡介:平湖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內生軌跡
7.3成功原因分析:多元主體緊密協作
7.3.1資金互助社內生髮展
7.3.2資金互助社外部協作
7.4擴展分析:專業合作基礎上多元主體協同發展路徑
7.4.1日本綜合農協職能
7.4.2專業合作基礎上多元主體協同發展
7.5本章小結
第8章全書結論與討論
8.1結論
8.1.1中國的農信社制度是有效率的農村金融制度
8.1.2農信社制度變遷陷入嚴重路徑依賴
8.1.3國家主導下的中國農信社制度在正式規則、非正式規則、實施機制等方面均發生異化
8.1.4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經過適應性效率調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農信社制度改革應順應趨勢進行適應性效率調整
8.2討論
附錄
參考文獻
1.1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義
1.2相關研究綜述和概念詮釋
1.2.1國外相關研究
1.2.2國內相關研究
1.2.3研究文獻評述
1.2.4相關概念詮釋
1.3研究內容、方法和擬解決的問題
1.3.1研究內容
1.3.2研究方法
1.3.3本書將解決的問題
1.4本書的創新點與有待進一步完善之處
1.4.1本書的創新點
1.4.2有待進一步完善之處
第2章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
2.1制度的含義
2.2制度的效率評價理論
2.3制度內容的“三分法”
2.3.1非正式規則
2.3.2正式規則
2.3.3實施機制
2.4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
2.4.1路徑依賴理論的提出
2.4.2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
2.5制度的適應性效率理論
2.6本書的基本內容與理論分析框架
2.6.1本書的基本內容
2.6.2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
第3章農信社制度效率的實證分析
3.1相關研究
3.2價值觀指導下的制度效率評價標準
3.2.1主流方法的缺點與不足:缺乏價值觀的指導
3.2.2農民福利:價值觀指導的農信社制度效率評價標準
3.3農民福利度量指標比較和選擇
3.3.1度量指標比較
3.3.2度量指標的選擇
3.4基於VAR模型的實證分析
3.4.1VAR模型簡介
3.4.2數據選擇和初始化
3.4.3實證分析結果
3.5本章小結
第4章農信社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分析
4.1相關研究
4.2國家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2.1國家從農信社制度中收益的模型分析
4.2.2國家既得利益者假說
4.2.3農信社組織承擔了制度變遷的部分成本
4.3農信社組織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3.1農信社遺棄性壟斷假說
4.3.2遺棄性壟斷的模型分析
4.4農戶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4.1早期退出成本假說
4.4.2目前受到的壟斷約束
4.5本章小結
第5章農信社制度變遷的異化分析
5.1相關研究
5.2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的環境
5.2.1環境:農村經濟體制變遷
5.2.2農村經濟體制變遷的特點:國家主導下的變革
5.3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
5.3.1農信社制度變遷歷史回顧
5.3.2中國農信社制度異化的原因
5.4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異化的結果
5.4.1組織視角:正式規則的異化
5.4.2農戶視角:非正式規則的異化
5.4.3國家視角:實施機制的異化
5.5本章小結
第6章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1相關研究
6.2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主要發展模式
6.2.1日本的農協金融模式
6.2.2美國的多元複合模式
6.2.3德國的單元金字塔模式
6.2.4法國的上官下民組合模式
6.2.5孟加拉的小額信貸模式
6.3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3.1組織模式多樣化
6.3.2產權結構清晰化
6.3.3國家明確的支持政策
6.3.4經營原則商業化
6.4農村合作金融制度在中國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4.1標準的農村合作金融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4.2現代合作金融制度適應性效率視角的農信社改革
6.5本章小結
第7章新型合作金融——資金互助社發展的路徑分析
7.1新型合作金融
7.2案例簡介:平湖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內生軌跡
7.3成功原因分析:多元主體緊密協作
7.3.1資金互助社內生髮展
7.3.2資金互助社外部協作
7.4擴展分析:專業合作基礎上多元主體協同發展路徑
7.4.1日本綜合農協職能
7.4.2專業合作基礎上多元主體協同發展
7.5本章小結
第8章全書結論與討論
8.1結論
8.1.1中國的農信社制度是有效率的農村金融制度
8.1.2農信社制度變遷陷入嚴重路徑依賴
8.1.3國家主導下的中國農信社制度在正式規則、非正式規則、實施機制等方面均發生異化
8.1.4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經過適應性效率調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農信社制度改革應順應趨勢進行適應性效率調整
8.2討論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