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於1930年8月在上海成立,由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為了在大革命失敗後繼續貫徹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而醞釀組織的新黨,初叫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5年易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更為現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工民主黨番禺區委員會
- 簡稱:番禺農工黨
- 成立時間:1981年3月
- 辦公地址:番禺區行政辦公中心主樓東309
- 成立地點:上海
黨派介紹,發展歷程,表現方面,機構人員,
黨派介紹
農工黨是我國八大民主黨派之一,以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是具有政治聯盟特色、致力於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
農工黨成員早在抗戰時期,已在禺東、禺北等地開展活動,他們深入農村,團結農民,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開展敵後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農工黨被迫轉入地下活動,在禺東、禺北開辦學校,成員以教師身份開展農村民主運動。解放前夕,他們以帽峰山為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迎接解放。解放後,番禺農工黨、民盟交叉黨員以參加民盟活動為主。
發展歷程
番禺農工黨成立於1981年3月,成立之初僅有3人小組。此後逐漸壯大,發展到1983年,番禺縣已有35名農工黨成員。在農工黨廣州市委會和縣委統戰部的幫助和指導下,1983年11月12日農工黨番禺縣委員會正式成立。後分別於1987年、1990年、1993年、1997年、2002年、2006年、2011年進行換屆,期間因番禺撤縣設市、撤市設區先後改稱為農工黨番禺市委員會、農工黨番禺區委員會。至2011年10月,共有9個支部,黨員223人,其中高級職稱的101人,中級職稱86人;博士研究生學歷2人,碩士研究生19人,本科117人,大專27人。
表現方面
長期以來,番禺農工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關於多黨合作的路線、方針、政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求真務實,不斷加強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番禺農工黨在新的環境下,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多渠道組織成員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切實提高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加強組織建設,做好領導班子建設、組織發展工作、後備幹部培養及機關隊伍建設,搞好各類組織活動,增強組織凝聚力,為充分發揮參政黨職能做好組織保證;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逐步建立適合自身特點和組織運作的機制。
二是完善參政議政機制,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是參政黨的基本職能。在新時期,番禺農工黨逐步建立健全參政議政機制,建立由農工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區委委員和各基層支部幹部以及廣大成員組成的參政議政工作網路,堅持開展“一支部一建議”和“一人一信息”工作。在此基礎上,發揮優勢,選準議題,精心組織專題調研,認真撰寫調研報告,積極履行民主黨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每年“兩會”期間,番禺農工黨成員提交的議、提案數量較多、質量較高。以近五年為例,先後就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完善外來工醫療保障體系等主題在區政協全會上作大會發言6件。多年來,農工黨番禺區委會以心憂民生、服務社會為宗旨,組織成員積極反映社情民意,自2002年連續八年成為區反映社情民意先進集體;成員積極參政議政,提交的提案議案受到政府及各部門的關注和採納,並有相當一部分取得實際的成效。
三是立足本職,發揮優勢,多辦好事、辦實事。番禺農工黨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以近五年為例,成員共獲得市級以上單位授予的榮譽或獎勵30多項,獲市級以上科技立項課題12項,在各類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5本。番禺農工黨成員繼承和發揚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優良傳統,在2003年面臨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時,與共產黨員並肩戰鬥在防治第一線,將生死置之度外。2003年9月,農工黨番禺區委被農工黨中央評為“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另有11位“抗非戰士”榮獲廣東省或廣州市的表彰。2010年,亞運會、亞殘運會在廣州隆重召開,農工黨番禺區委會積極輸送了9名優秀管理人才直接參與亞運、亞殘運會組織、保障工作,並組織一大批成員為亞運提供了優質的醫療衛生保障服務。
四是發揮黨派職能,積極開展各種社會服務。開展社會服務既是民主黨派的重要職能,也是擴大黨派影響力的重要途徑。番禺農工黨充分發揮黨員的專業優勢,將義診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社會各界好評。2002年以來,先後前往黃閣、東涌和大崗等鎮村共開展義診活動47次,共有12160多人次受益。另外,各醫衛界支部也積極開展送醫送藥活動,受到廣大民眾的好評。例如,大崗支部連續二十年堅持在重陽節期間前往靈山、潭州、大崗等敬老院送醫送藥;中醫院支部自2001年以來一直在黃閣敬老院開展體檢、贈藥活動等。番禺農工黨還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推動社會服務多樣化,積極開展扶貧助學、賑災援助及公益文化等活動。
機構人員
主 委:張小波
副主委:趙子斌、劉付強、歐陽玉林
委 員:張小波、趙子斌、劉付強、歐陽玉林、曾穎、洪雲、李惠炫、李國斌、劉賽中
辦公地址:番禺區行政辦公中心主樓東309